诚信第一!

你也许会因为说了实话,损失了什么;但正因为你说了实话,你得到了别人的信任,而且可能是一辈子的信任。
正文

诸葛亮和我新的思想

(2005-03-18 07:31:22) 下一个

诸葛亮的隆中对犯兵家大忌

---毛泽东评古代军事家  

     毛泽东是我国兵法史上的集大成者。从辞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后开始研究战争问题。无论是战争时期转战南北,还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都对《史记》、《资治通鉴》、《孙子兵法》和《智囊》等历史巨著研读不辍,对我国古代帝王将相用兵得失都有其独到的见解,所有这些都奠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础。   毛泽东在研读《孙子兵法》时,认为孙膑能够掌握战略主动权,驾驭战争,调动敌人,在运动中削弱敌人,战胜敌人,是实践中国兵法的千古高手。他写道:“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千古高手。”毛泽东对“围魏救赵”这一战法非常重视,对这一战法所蕴含的思想认识深刻。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其著名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论述外线作战灵活机动打击敌人时曾指出,“这就是‘围魏救赵’的办法”;解放战争时期,他创造性地运用这一思想,指挥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实现了人民军队由内线防御作战向外线进攻作战的战略转变,牢牢掌握了解放战争的主动权。孙膑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躺在辎车上谋划战争策略的大军事家,这更令毛泽东赞叹不已。   

     毛泽东一生多次谈到汉高祖刘邦,称赞刘邦是高明的政治家。毛泽东还指出,刘邦是个大老粗,“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决策和用人是中国兵法探讨的重要内容。有一大帮人为刘邦出点子,这位老粗取得天下,自然不是偶然的。不要小看老粗,老粗能干大事。   

      隆中对是诸葛亮未出茅庐之时向刘备提出的谋取天下、复兴汉室的战略建议。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战略目标是恢复汉室,统一天下。具体步骤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占据荆州、益州,建立根据地:第二步是兵分两路,进取中原。毛泽东评点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认为造成蜀汉灭亡的原因就是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国兵法强调集中兵力,以兵力集中之势,战胜兵力分散之敌。这也是毛泽东惯用的策略。三分兵力使本已弱势的蜀汉政权兵力不得集中,国势分散,战而无功,最终灭亡。   失街亭、斩马谡是一件亦悲亦壮的历史事件,评书中说,京戏中唱,都以此来颂扬诸葛亮爱惜人才、执法严明。毛泽东则不然,他对此有独到的见解。毛泽东评点道:“初战亮宜自临阵。”认为街亭之战诸葛亮应大军挺进,临阵调度,不应分散兵力、委责于人。诸葛亮初次北伐失利的原因不在于街亭之败,而在于诸葛亮用兵无法,调度失略。张合围困马谡之时,诸葛亮当北进街亭,策应马谡,与张合展开决战,战胜张合。这就是毛泽东评点中所说的“亮宜自临阵”的关键所在。 明帝青龙二年(公元二三四年),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今陕西省眉县西南),筑防于渭水南原。明帝命司马懿抵御蜀军。诸葛亮大军远道而来,利在速战,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多次挑战,诸将欲与亮战,司马懿皆不从,按兵不动,静待其衰。亮无奈派人送给司马懿“巾帼妇人之饰”,以激怒司马懿出兵应战。司马懿知亮计已穷,佯装大怒上表朝廷请求决战,朝廷不允,并派骨鲠之臣辛毗杖节监军,不许魏军出战。司马懿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假藉王命制御诸将是其智略的显现。司马懿更大的智略还在于不战,使亮自败。因此,毛泽东评点时说“司马懿敌孔明之智”。毛泽东曾说,司马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看有几手比曹操高明。   

      一九二○年毛泽东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曾说,李世民是草莽英雄,“太原公子,褐裘而来”;晚年还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打仗要像唐太宗那样,先守不攻,让敌人进攻,不准士兵谈论进攻的事,谈论者杀。待敌人屡攻不克,兵士气愤已极,才下令反攻,一攻即胜。这样一可练兵,二可练民。”一再流露对李世民能征善战的赞赏。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王朝。赵匡胤即帝位后,深感兵权对皇权的威胁,恐惧权臣兵变的闹剧再次重演,“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禁军重臣的兵权,建立了一套军权分立、兵将分离的军政体制,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人,权力统归于皇帝本人,规定将帅只能按皇帝规划的成旨行事,不得临机决断。这种机制在其变革过程之中,对赵匡胤强化皇权统治、进行统一战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一旦作为一种制度确定下来,就显现出了它的僵化和腐朽,致使大宋王朝国力军力衰微,自毁长城。宋太宗赵匡义继位以后,两位大举兴兵两次惨败而归,至此大宋王朝无力再战,丧权辱国,直至灭亡。   君主制御将帅是用兵弊法,兵家大忌。毛泽东在他数十年的戎马生涯中十分重视对战争指挥艺术的把握,赋予前方将帅战场指挥临机决断的全权,充分发挥了前方将帅在战争中的重大作用。他认为在整体战略高度统一的前提下,前方将领必须发挥能动作用,自觉根据战场实际,机动灵活地组织作战,牢牢掌握战争主动权,确保实现中央的战略意图。宋太宗赵匡义在对契丹的战争中秉承“弊法”制御将帅,被毛泽东称作“无能”、“此人不知兵”,极力唾弃。

     PS:读书确实是一种幸福的事,其一就在于让人明理,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太糊涂,太糊涂了让会别人觉得太窝囊,一个娃娃脑袋比较大,人家说那时一种病,但人脑袋太大,那就叫做冤大头了。读书,让人明理,让人明白事实的真相,而不是人云亦云,嘴上不说可以,但心里一定要如明镜一般,绝对不能糊涂!

         过去我总是如饭碗一样,只有接着的功能,别人往里放米,我就当饭吃;别人往里放瓜,我就当菜吃。毕竟人就是人,不是无穷大的硬盘,硬盘只是储存的功能,但人必须有分析的能力! 想想过去,真真从来没有想过诸葛的一点坏处,如神一样的敬仰,敬其智,仰其忠;但看过这篇文章,突然有个想法,一种新的思想:反! 什么事情都反着看。想想,千年来,失街亭、斩马谡,评书中说,京戏中唱,都以此来颂扬诸葛亮爱惜人才、执法严明,但有人说过街亭是诸葛的错呢?诸葛错,就错在应大军挺进,临阵调度,不应分散兵力、委责于人,既然刘备已又留言:马谡此人刚愎自用!诸葛又明其为人,又晓此战的利害,为什么他还要用马谡呢?由此可见,诸葛是人不是神,因为神是不会有错误的,但人就一定有!只不过后人敬仰其功,无限制的夸大他的能力而掩盖他的鄙陋之处罢了。隆中对,定了三分天下的大计,也拟订了一套战略思想:占据荆州、益州,建立根据地;兵分两路,进取中原.最终呢?关羽败走麦城,刘备淬死白帝城!如文章中说的,犯了兵家一大计:集中优势兵力,击敌弱处。本来三国之中,蜀国就为最弱者,但又来了一个兵分三处,其有不败之里?

        今天看了胡军演的破釜沉舟,在赞叹项羽勇猛之余,也有所思考,项羽真的是没有智谋吗?巨鹿之战, 秦兵40万,而且都是骁勇善战。项羽呢?4,5万杂牌军。何以战? 唯有智谋! 砸了锅,沉了船是“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三天为限,体现的是一个快字!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更是其大智谋!九战九捷,那是何等的荣耀,那是如何的辉煌!天才,我只能给他这个评价了!

        以前,在我的眼中,诸葛是神,是智慧的象征;项羽,只是一勇士。而现在,我觉得,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项羽的战争智慧是超越诸葛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

         反着思考问题,会看到另一个世界!

 

巨鹿之战介绍: http://military.netbirds.com/14/21278.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紫鹰 回复 悄悄话 我怎么感觉认识你?
bellamaimai 回复 悄悄话 喜欢独来独往的人通常都是个性十足的...但我觉得人在异乡往往最难求的是与朋友推心置腹的交流...敞开多一点,走出自己独守的围城,与更多的人交流分享,说不定会更快乐呢
(随便瞎说的,请别介意)
紫鹰 回复 悄悄话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放纵自己的思想,在不平静的生活中找一条出走之路;性格的多重性决定了我独来独去的行事方法,很喜欢自己的另一个名字Hero from hell。
bellamaimai 回复 悄悄话 最近看了一下冷成金所著的读史有智慧,其中里面就提到诸葛亮被我们所熟悉的三国演义神化了,小说的魅力大大掩盖了史实...其是否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还值得商榷...
BTW:你有点像窈窕淑女司令笔下的生活在博客城里孤独的居民呢?:) just kidding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