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秋乱语

涂抹心情的地方.
不施恶行,常存善念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从《清平乐》中学到的 (31-40集)

(2020-08-10 18:12:24) 下一个

第三十一集

朕似乎也有半年没有过来了,这里一切倒也如旧。-仁宗

官家未来过,却也未曾给臣妾降过罪。臣妾愚钝,也未反省出自己犯过什么错。所以便当是官家朝事繁忙,无暇顾及臣妾,于是便日日如常了。-皇后

(不软不硬的磕了下皇帝。是啊,离开皇帝照样过好自己的日子,谁在乎真爱呢?)

大朝会前,拿着皇后的墨曜喝闷酒:

朕有时也想不通,朕在你们心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需要小心揣测,时时提防。若朕真做了昏君的事,便要站在正道一边,进谏,强谏,乃至兵谏。心里想什么也不是罪过,管他心里善,心里恶;心里喜欢,心里怨怼;心里忠于朕,心里恨朕,都没关系。你们都一样, 只要不坏了规矩犯了错,该在什么地方待着,便在什么地方待着。-官家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你很好,我很崇敬你,实际上是我不喜欢你,很讨厌见到你的意思。夸一个人特别好,比任何人都好,其实并不是很爱她的意思。原来嬢嬢也不是很开心,原来宫里每个人都很不开心。- 徽柔看到帝后争执的感叹

 

韩琦见官家,说好水川:

好水川岂是你一人之过?你之下,任福等将军虽忠勇,却侥幸冒进。你之上,朕始终难抑渴望建功的好胜心。朕此心,你们都是知道的,才酿成此祸。-官家

吕相问:何为改制成败之关键?朕答:使民服。提拔正直的人,避开奸佞,百姓便乐于服从。反之,百姓便不服。-官家

 

臣以为如今需改变现状的急中之急是吏治。而吏治又分现任官和未来官。肃现任官风气,在于明黜陟。而选未来官则在科举。- 范仲淹

历代之政,皆有弊。弊而不救,祸乱必生。祖宗之法是极好的,错就错在历时久矣,纲纪制度逐岁松弛,恩荫赏赐日渐无度,才有今日三冗。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因此, 为求纲纪再振,变通必行。

 

第三十二集

自先帝景德年起,文资三年一迁,武职五年一迁。不问劳逸,部分贤愚。假如庶僚中有一贤于众者,常思兴利去害而有为,众皆指为生事。必嫉之沮之非之笑之,而稍有差失,必群起挤陷。-范仲淹

 

怀吉论官家与张娘子:官家定是心疼爱护她的,公主看她的无礼觉得厌恶,但是官家看她的无礼,只是无可奈何而她对官家也必定与对他人不同。她不爱公主,但一定是极爱官家的。

 

朝政的事不能用大奸大忠来说人,石介的彩虹屁让皇后悟到徽柔不能再去宫学了。

你喜欢一个人,尤其是讨厌一个人,是不可以完完全全地挂在脸上的,这样对别人不好,对你自己更不好。-皇后

你不怕她,你依仗的是什么?她又不怕你,她又依仗的是什么?-皇后

嬢嬢,我怎会与她相同?-徽柔

这件事上,你们互相不怕,针锋相对,依仗却确实相同,就是你爹爹的宠爱纵容,疼惜爱护。徽柔,你不怕,并非谁都不怕,你姐姐现在怕得不知所措,她那样温柔敦厚,与人无争的性子,如今却只怕自己不够能干,不懂算计,护不住你。-皇后

 

活字印刷的意义:广印书,启民智,整理医经

 

油管评论:娘娘不认同非白即黑,非忠即奸,令人感触颇深。那种一刀切的爱憎分明,草木虫鱼无不欢欣鼓舞的场面,委实狂热极端,是不合乎正常社会的。

 

第三十三集

做事情不能急,要有耐心。你不能看到对方的错刚露了头,便急赤白脸地让所有人看到,那是给她治病呢。-茂则

 

为什么徽柔不能去宫学:

石介在宫学当众写下了庆历圣德颂,提到举贤能除大奸。-皇后

石介书生意气,朕要改官制,范仲淹,韩琦,富弼他们,必会遭到有些人的愤恨,但是从头便招惹这怨恨,殊无必要啊! 这些书生君子们,心中有感必发,原也是挡不住。况且,也是有利有弊。-官家

先生讲学,避不开引用时政。对于宗室子也是十分有益的。但是徽柔,她是官家的长女,半大不小的年纪,半懂不懂,很难跟她讲清楚其中利害。若是哪次,她对时政妄加评判,被有心人听去了,怕是有些不好。-皇后

懂得先生讲的那些大道理,把人都催得硬了,老了。-皇后

 

第三十四集

 

章象和苏舜卿关于:

范仲淹勾庸官,那必有他勾的理由,只不过,这一下勾去了这么多人,这里若非寒窗苦读考取功名的,那便是父祖有功于社稷得的官职。一下就勾去了,没了俸禄,……- 章相

章相,章相怕是说反了吧?不是如今夺了他们的官职俸禄,是从前他们就错占,盗占了朝廷俸禄,百姓血汗。再者,苦读,考取功名得职位,是为报国,施展抱负,为天下百姓谋福。难不成日日苦读,只为求得后半生,钻进这米缸,做个米虫不成?再说 若父祖雄烈,子孙更该奋进不辱先人。顶着祖宗姓氏尸位素餐,才更是败了家呀!- 苏舜卿

苏舜卿说王拱辰: 自己心中反复念叨成了魔障,才会放眼望去,千万人都在念叨,旁人其实笑过也就忘了。

官家与韩琦关于儿女夫婿的选择,带出徽柔日后的悲剧:

你们为女儿选夫婿,都尽可以去选才高八斗的少年郎,我的徽柔啊,却偏偏得避开最有才华的男子。-官家

前代外戚多预政事,常致败乱。我朝引以为戒,绝不授实权于外戚。若想将公主嫁与有实权的执政之臣家中,也须先行免职,授以虚衔,只以厚禄奉之。进士是宰辅人选,若娶了公主,日后无法施展抱负。- 韩琦

都说皇帝女不愁嫁,朕的徽柔又那样地美,可是朕,若要选个绿衣郎为驸马,我看他必宁死不从,台鉴也要骂朕毁人前程,拼命拦阻的。-官家

 

油管评论:我算是看出来了,官家把皇后当妈,把张必娘当女儿,妈还是后妈,女儿是亲的。

油管评论:苗心禾那句 臣妾人在宫中 不敢不尊宫规礼仪 不敢不敬娘娘教导 真的是既暗讽张娘子又打脸仁宗 而且完全不出格 找不出毛病 真是柔中带刚 仁宗尴尬的接不住就打岔

油管评论:仁宗一面讓范仲淹裁冗官,得罪人,招人怨。一面讓無功的張舞女親友,受祿封爵。

油管评论:在處理張娘子欲打徽柔這件事上,官家真地是是非不分、黑白顛倒。為了寵妾而不惜委屈自己的掌上明珠,這算什麼父親、什麼君父啊?這麼一護短,豈不讓本來就心胸狹隘、不明事理的張娘子愈發上臉,愈發會在宮裡撤潑胡鬧,難道官家是存心想讓後宮不寧、給皇后找碴添麻煩|

齊家、治國、平天下,官家連齊家都做不好,如何治國啊?也難怪,官家要裁冗員的新政,只不過推行了一年多就實施不下去了。不知這是編劇有心還是無意的對照?

 

油管评价:仁慈被搞得也太廉价,说实在的是擅长和稀泥和胡搅蛮缠,工作的人都知道有个这种老板(皇帝),中高层(皇后)有多难做,可惜不能辞职让他自己玩儿蛋去

 

 

第三十五集

 

欧阳修对章相提问:是谁,是什么毁了这冗官前程,一家支柱啊?

毁掉这些被裁撤官员前程的是他们的懒惰,苟安,心无百姓家国。而陛下这励精图治的手诏。要做的就是将这懒惰,苟安,心无百姓家国的习气,彻彻底底地从我大宋朝廷驱逐出去。怎么能反说果断裁撤冗员是毁人前程呢?

陛下,这懒惰,苟安,心无百姓家国的习气,不仅拖沓政务,妨害国事,虚耗薪俸。更有甚者,朝臣之间相互沾染,地方效法京城,小臣再以大臣为榜样。如此如瘟疫蔓延,若不当机立断尽快铲除。待得这股陈腐之气,充塞朝野内外,尽染国朝士风。那么恶臣横行,庸臣自保。,忠直之臣,必被恶臣,庸臣打压排挤,再无容身之地。试问,这裁撤冗员之行,怎可缓缓图之呢?让被裁撤官员做好准备?当他们渎职,推诿,拖沓,虚耗薪俸之时,就已经在为今日之落职做着准备了。-欧阳修

范仲淹自辨: 其实在一月前,臣在查各路监司刑狱等官员时候,富学士亦为被撤查官员的家人伤感。他曾对臣说范兄一笔勾去,便是一家同哭。臣听了此语,便请富学士就将那日臣所勾去的所有官员的名字给臣……臣与富学士一起,查其有无享受下属,辖区商家孝敬之事,查其所置家宅田亩之数。如今臣以确定他们中的每一位,为官的这些年,位见为朝廷,为百姓做过一件实事。但他们最穷的,这些年的积蓄所买的房产却已抵得上十户小康之家了。他们没有一家因为被裁撤今后无以为生的。如此所见,并非如今裁撤冗官,裁得太快,太狠,而是这裁撤来得太晚,让他们白白食了那么多年朝廷的俸禄百姓供养。如今一笔下去,一家同哭又如何了?不让他们哭,那便是让一路的百姓家家齐哭。如今,救一路哭,不当复计一家哭。臣,问心无愧。

公正不是做出来的,公正自在人心-范

 

油管评论:我就是喜欢这种虽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但娓娓道来非常耐看的剧,编剧很厉害,台词水平极高

油管评论:看多了清宫里皇后妃子一个个绞尽脑汁留皇上过夜,为了达到目的简直无所不用其极,突然见到这里一个个清丽温柔的可人儿都爱跟官家说就不留您了,简直觉得官家可怜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油管评论:父女间的对话非常有趣。

油管评价:能够换位替人思考 别说是帝王就是普通人也做不到 宋仁宗果是名不虚传

油管评论:我发现为啥皇帝老去舞女那里了,因为皇后和其他娘子压根不想搭理他哈哈

 

油管评论:说一个bug吧,古代没有大苹果,只有一种叫沙果的小苹果,现在的大苹果是日本明治时期才从日本传来的,日本的是从美洲传来、日本改良的

宋朝的灯市真好看,不过,王拱辰实惨,算是官场暴力吧。

 

第三十六集

官家晏殊到范仲淹府讨论暂缓裁冗政策:

范卿这是准备随时打包出京。-官家

臣此次所担职责,确实需让自己身无挂碍,徒惹麻烦的身外之物。何必闲置在此碍事啊。-范仲淹

好一个徒惹麻烦的身外之物。可是自朕至晏先生,乃至大多官员都置了不少麻烦哪。你如此不恋麻烦,难怪不懂丢不下麻烦的芸芸众生-官家

行新政七月余,冗官不止裁了两成,最不称职者,革得也差不多了,不如吏治就先放一放。春闱将至,和西夏虽已和议,边事依然令人堪忧啊。-晏殊

整饬吏治与这些有何冲突啊?吏治清明,其余才好事半功倍-范仲淹

事有轻重缓急,冗字现即已大有改观,而今非议鹊起,不如暂缓,以观效益啊。-晏殊

冗字是痼疾。这几十年恶化,因此官家与晏相和众大臣们都认为非治不可,便下定决心,启用臣来狠下猛药。如今状况好转,而四方物议,却使官家和众大臣们,从前那些对猛药伤身的种种顾虑便要回来?便要半途而废吗?-范

无论治病还是治国,岂能一味求得除恶务尽,罔顾可能有所误伤啊?-晏

为防误伤,便除恶留根,治病不治本?-范

三冗之恶,只是近几十年来,纲纪渐弛之过吗?这根和本到底在哪?-官家

年前臣才入京时,去看望过吕相,吕相曾给臣告诫:冗的根本怕是缠绕在祖宗的家法之中。不过,臣以为那是吕相一家之见…… 历经晚唐与五代之乱,黎民困苦,祖宗深知稳定才是天下万众最需要的。召和气便成祖宗家法。防范武将乱政,制约大臣专权,严禁外戚乱政。亦以不因言治罪鼓励进谏。监督匡正君王的言行。这一切皆以制乱为首位。而吕相和如今那许多反对新法的大臣们却混淆了制乱与怕错。亦以怕错来掩饰不思进取。而臣恰恰以为锐意进取才是真正的制乱之策。怕错求安,终将孕育祸乱之源。-

好一个怕错求安,终将孕育祸乱之源。只可惜范的情商不高,不肯妥协。革人利益,如同杀人父母。太理想主义了。

 

纲纪法度都要有人执行,有人就会有私欲。陈冗腐败如何根治,可能根治吗?-官家自问

晏殊与范仲淹关于朋党公平

道理虽是如此,万物却并非全按道理而行啊!你裁撤冗官丝毫不留转圜余地,而今激起的怨愤越来越多,越来越广。且不论是所谓庸官,保守老臣,还有和你有所嫌隙的吕相门生,- 晏殊

自然还有那些想继续贪下去的权臣,或者也是能臣 - 范仲淹

所谓滕宗谅贪腐一事,最初举报的郑戬,之后弹劾的粱坚,二人是庸?是贪?都算得上是清廉能臣吧?他们却抓着滕宗谅使用公用钱不慎,夸大数目,危言耸听。滕宗谅真是贪官还是他们有所仇怨哪?-晏

所以晏相也觉得他们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了?好,那请晏相与范某一起,在官家面前力保滕子京。-范

你已经是中书执政,必然懂得一些道理。世间固然有黑白是非,但更多的是得失利害-晏

范某愿为执政,便是希望身为执政能将明黑白,辨是非,在这朝野之中占了上风。若身为执政便将是非黑白放在得失利害之后?范某宁不执政。退为一小臣,尚可明辨为是非黑白,力虽弱小,却好过手执权柄,重利益轻道义。-范

得失利害并不止你一人荣辱进退。你是执政,你的言行便是执政的方向。你的进退,更系着新政的成败,-晏

范某言行若有失当之处,晏相尽可批评- 范

你一手铁面无私裁撤冗官毫不留情,不给人留有余地。今日却空口无凭,替滕宗谅说情。众人看来你是坦荡啊,还是借着裁撤之名党同伐异?-晏

我裁撤冗官,凭的是拿到手的考绩,若考绩不实我因此错判,自可拿出真实的考绩来驳回。我力保滕宗谅,那是因为所谓他滥用公用钱之时,他知泾州,我知庆州。那公用钱用在了哪里,我当然知道。-范

你知道,你确信,可众人是否知道?官家是否确信?他上司举报,御史核实,众人或将信将疑,此时你贸然作保。你不是普通一官呀!范希文,你是掌握无数官员黜陟权力的执政。你如此作为看在众人眼中,难免担忧你借着整顿吏治,袒护朋党,打击异己,一手遮天哪!-晏

看在众人眼里?是看在众人眼里重要,还是事实重要?-范

事实在哪里?在你心里吗?谁能看到你心里?万物皆是眼中的万物。你人在高位,身系无数人利益安危,除了心里的坦荡,怎能没有做给别人看,安定人心的做戏啊!-晏

我做不到-范

什么-晏

我做不到为了给人看的公平,而隐藏真正的事实。当时葛怀敏战败,人心浮动,边城危急。而滕宗谅当机立断,为边事奔走,聚拢人心,犒劳将士,亲善蕃羌诸族首领,请周围各路出兵援助。这公用钱用在了哪里?范某再清楚不过。若明知事实而不言,却任由有人为一己之私,肆意冤枉他人。将白抹黑,把功臣变罪臣,那是欺君!我会尽力为我所知之事,寻找人证物证,就算找不齐全,也要讲我所知尽数上奏。范某适不适合做执政,官家才是评定之人。若官家觉得范仲淹所作所为其实于国于民于君有害无益,那范某可贬可逐可斩。但我即为执政,除公平对错之外,再无他想。-范

 

第三十七,三十八集

讲述水洛城之争,朋党之忌,滕宗谅使用公用钱案例

水洛城是北宋时面对西夏方向的一座边境要塞,位于甘肃省庄浪县,在刘沪主政当地时已残破不堪。

甘肃省庄浪县

围绕是否重筑扩建水洛城,当时朝廷内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包括刘沪在内的筑城派,有欧阳修范仲淹等人,主张重筑扩修水洛城,以坚城为依托,进可攻退可守,能极大威慑敌人、保护百姓;而弃城派则认为筑水洛城,劳民伤财,分散兵力,得不偿失,主张放弃水洛城,集中兵力收缩防御,这一派包括韩琦尹洙

刘沪的上司正是尹洙。尹洙命令刘沪停筑水洛城,刘沪不从,尹洙就解除了刘沪的职务。哪知这位刘沪也是个倔脾气,认为一旦停筑便前功尽弃,竟然拒不去职,哪怕抗命也一定要完成筑城。自然,尹洙大怒,派狄青逮捕了刘沪。这一下子,朝廷上下围绕该不该筑城、刘沪是功是罪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酿成党争,这就是宋史上著名的争水洛城事

虽然最终筑城派占了上风,刘沪被赦出狱,水洛城也终于在其主持下重筑完成。但刘沪经此一劫,身心俱创,不久便郁郁而终。

油管评论:

我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多人觉得剧情慢,我觉得里面的政治戏真的需要花时间去品读,节奏刚刚好,如果不能静心去看,只看个热闹,那可真的糟蹋了这部好戏了。一个政策的推行真的不容易,形成现在的局面,改革方和敌对方,双方刻画的都很合理清晰,真的好看????

油管评论:渐入佳境!党争渐起,清浊激荡,孰是孰非,难解难分。

油管评论: 这个剧关于朝堂之争越来越有意思了,也越来越符合史实。因为名义上的争论耽误了很多实际的事情,这在北宋是一个大的态势。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有过比较深刻的议论。君子之争,上纲上线,确实误了很多事啊

尧圣君做万人之上的国君,这个万人之上,却不是万人之上的享乐,万人之上的霸道,而是比所有人都担负更重的责任。-官家给徽柔讲国君,尧圣君

党同伐异

欧阳修和晏殊关于朋党的讨论

欧阳学士一向犀利,对不平之事,不屑之人,口诛笔伐,毫不留情,没得罪的同僚怕是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三五行字骂遍整个御史台,霸气- 晏殊

修所言皆是事实,从无造谣构陷。若是因此得罪了同僚们,那也是身不由己。- 欧阳修

你弹劾御史台无一人可称究竟是否事实?便要看你将这可称的尺度放在何处。尺度若是放得极高,自可称台宪非才无一人可称。可你如此苛责,群臣便会觉得你支持的新政亦如此苛责。苛责之后是否当真有人可称?若御史台被苛责,各路府各部院皆可苛责。戍边将帅不敌元昊,无一人可称;治河官吏难抑水患,无一人可称;司天监不能预测雪灾,无一人可称。揭出不足之处,被江河阻路,叹人不如水中鱼,人之不足也;被山阻路,叹人不如空中鸟,人之不足也。若此满眼皆是不足处,你尽可说并非谣言构陷,却又并无改善之法。谏院揭御史台不足,御史台便对边将吹毛求疵。-晏殊

晏相点出了关键,是修得罪了整个御史台。他们怀恨在心。修平日里素与范兄,韩兄,富兄志向相投,他们将我们视为一党,如今就是在打压我们所提拔支持欣赏的官员们。既然晏相如此说,那请晏相秉公直言替滕宗谅鸣冤。-欧阳修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那小人与小人,才以同利为朋。我们便是一党,那也是君子之党。修颇以为荣。-欧阳修

朋党之论实乃大忌,殊身兼平章使枢密使之职,万不可身涉其中。今日与欧阳学士一番议论,崇政殿御前议政前定会如实向官家禀报-晏殊

便算个个都有为国的公心,却没有哪个能没有私欲不讲私情。无论因公因私的人以群分,最终都逃不开党同伐异四字。朋党之害,已现端倪。- 官家的朋党之忌

 

 

滕宗谅使用公用钱的案例:

其一,梁御使所陈滕宗谅费公用钱十六万中的十五万实为军饷。

其二,滕宗谅使用公用钱三千余。此三千余钱是否为滥用,此时便可请官家评判。是葛怀敏兵败向西溃退,州军官员皆惊扰无计。此时泾州无兵。而夏军已到渭州一百二十里处。滕宗谅沉着应战,遣人寻周边农户,强壮者数千人,给予薪资,招入防守。而彼时正是隆冬苦寒之时,军情愁惨。滕宗谅仓促之下,用公用钱买周围农户牛羊,杀牲备酒犒军。夏军见我军群情大振,士气重启。彼方已于前战中毁伤过半,便即退兵。此一项臣以为滕宗谅唯一不足,便是以公用钱买牛羊,有所亏价,却也是为国事。当时情势急迫,情有可原。粱坚奏宗谅,在Bin州声乐数日,乐人弟子得银碟子三二十片者。由是滕宗谅用公用钱三千余是用来仓促应急,犒赏军士,稳定羌族,安抚阵亡将士,绝无入私。其中确有违规矩处,譬如用公用钱做贸易,以所得利息劳军。譬如节日召妓乐娱军。然此几项皆因西北寒苦而强寇至日,军士当以命搏。舍身用命,便在须臾。臣自以为并非贪图享乐之人,然立于西北风沙之中,一时感悲怆凄凉,于是以己之所感推及于众人,因此亦曾召妓乐娱军,以稍解凄凉。亦以公用钱给将士中父母孤老家境极贫者。滕宗谅用钱之法,臣与韩琦为边帅时,俱都如此。若臣等皆不当罪,而滕宗谅却因此而获罪,岂非国法不公?而滕宗谅于危难之际稳定军心,却因多费公钱而定大罪,岂非寒了边境将帅报国之心。- 范仲淹在朝堂之上为滕宗谅辩解。

《岳阳楼记》

(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并非只有圣君才有顾忌,所有不想断送江山的皇帝心中都有顾忌。

第三十九集

油管评论:皇后去见刚下朝忧于前朝事的官家  欲语还休 心疼官家的样子演的真好 仁宗真的是外忧内患啊 有曹皇后这样不添乱 以大局为重的正室真好

王凯演得真好啊 微表情处理得很自然把万人之上的无奈和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处不胜寒 官家太苦了 这份苦无人倾诉 皇后理解却不能以官家想要的方式与之分担 张娘子又只会聒噪。

古今多少自诩清高的文臣,最终都毁在沽名钓誉四字上。你切好自为之。-官家对王拱辰说。

重农重商是修养生息,而立公学助私学,是开民智续文脉,滋养中华千年血气的精髓。

 

第四十集

范仲淹送富弼河北赈灾

我多年在地方任职,经历不少灾异。赈灾,安抚百姓流民的些少经验和憾事,尽在于此了。- 范仲淹

范公数度贬黜,被权贵打压,被奸人诋毁,被同僚误解,便从未灰心过吗?对官家,对他,便从无怨怼?-富弼

吾非圣贤,安能无怨哪?然而陛下,难道就从未有怨吗?我等时常进言冒犯,写奏章时,自觉句句苦口婆心,金玉良言。事后回看,却也有偏激意气之处。我今次看着御史中丞王拱辰,心中便有颇多感慨呀,回想过往,何尝没有过因一己好恶恩怨,而自觉公正耿介地逼迫过陛下呢?有怨有憾亦不至改变心志,这大约便是仁君与昏君,君子与小人的差别了。

你我虽离京,却仍主政一方,心忧社稷照拂百姓,时时心存次念,有怨无怨亦无须纠结了。-范仲淹

今听范公一席话,弼茅塞顿开,枉我自诩君子一心为公,却毕竟是狭隘了。-富弼

今日在此与范公别过,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然“心忧社稷,照拂百姓”八字,山高水长,弼绝不敢忘。-富弼

感动,换位思考,就算自己不喜的人,也可以理解。心系社稷百姓,所以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欧阳修《朋党论》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土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译文:(来自文言文在线)

   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说法是自古就有的,只希望吾君能辨识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罢了。大体说来,君子与君子,是以理想目标相同结成朋党;小人与小人,以暂时利益一致结成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呵。

    然而臣又认为小人没有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小人所喜的是利禄,所贪的是货财。当他们利益一致的时候,暂时互相勾结而为朋党,这种朋党是虚伪的。等到他们见利而各自争先,或者到了无利可图而交情日益疏远的时候,却反而互相残害,即使对其兄弟亲戚也顾不得。所以臣认为小人无朋党,他们暂时为朋党,是虚伪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所依据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誉和节操。用它们来修养品德,则彼此目标相同又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用它们来效力国家,则能够和衷共济,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所以做君王的,只应该废退小人虚伪的朋党,而任用君子真正的朋党,只有这样,才能天下大治。

    尧的时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党,君子则有八元和八恺共十六人为一朋党。舜辅佐尧,废退四凶小人的朋党,进用八元八恺君子的朋党,尧的天下得以大治。等到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后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廷之上,彼此递相称美,互相推举谦让,共二十二人为一朋党,舜一一任用他们,天下也得以大治。《尚书》上说:“纣有臣亿万,便有亿万条心;周有臣三千,却只是一条心。”纣的时候,亿万人心各不相同,可说是不成其为朋党了,然而纣却因此而亡国。周武王的臣子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却因此而振兴。东汉献帝时候,把天下所有名士都看成党人而予以囚禁,直到黄巾军起来,汉室大乱,这才悔悟,把党人都予释放,可是局面已经无法挽救了。唐朝晚年,又逐渐兴起朋党的说法,到昭宗时,把在朝名土都杀了,有的还被投到黄河里,说是“这些人自称清流,可以投他们到浊流里去(让他们变成浊流)”。然而唐朝也即随之灭亡了。

    那些前代的君主,能让人人各怀异心不结朋党的,莫过于纣;能禁止、断绝好人结为朋党的,莫过于汉献帝;能诛杀清流朋党的,莫过于唐昭宗时代。然而都因此致乱而使他们亡国。而彼此称道赞美、推举谦让而自信不疑的,莫过于舜的二十二臣,舜也并不怀疑他们且都予以任用。然而后代的人并不讥讽舜被二十二人结成的朋党所欺骗,反倒称赞舜是聪明的圣人,因为他能辨识君子和小人呵。周武王时代,推举他的国里臣子三千人合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结为朋党的,从人数之多与规模之大都莫过于周,可是周却因此而振兴,那是好人即使很多他们也总觉得不够的缘故呵。

    唉,这些治乱兴亡的史迹,做君王的很可以引为鉴戒呢!

众贤之进,如茅斯拔。大奸之去,如距斯脱。我夏竦,官家庆历年间贬黜出去的大奸,我又回来了。可他(石介)这个俊良就难说了。-夏竦算计石介

进用贤人为朝廷做事,就如同拔茅草一样,只要拔起一根,其他的茅草也会连带被拔起来。换言之,只要有一个贤人出头,其他贤者也会陆续跟进。相反的,消除坏人,要像拔除鸡爪一般,必须使他再也无力做坏事。(引自石介所作的“庆历圣德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