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历史上真正的香妃 传说中香妃的真实陵墓(组图)

(2007-08-30 14:03:15) 下一个
传说中香妃的真实陵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香妃

  香妃的正式封号是容妃,香妃并不是真实的。香妃作为乾隆皇帝的一个普通的妃子为什么知名度这么高?主要是谜太多,一个是葬地一谜、身份之谜、身体有没有香之谜、文字之谜,谜越多知名度越高,如果这个人谁都清楚这个人就不会被大家所关注了。关于她的谜到1979年基本上就解开了,容妃死以后并没有葬在裕陵,而是葬在裕陵西侧的妃子园,那里葬了一个皇后、一个皇贵妃,两个贵妃、六个妃、十二个贵人、四个常在,香妃也是容妃,就是其中的一人,因为她知名度高,裕陵妃子园就叫香妃陵了。

  1979年9月,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对这个清东陵进行了修缮,10月2日正在清东陵维修宝顶的时候,其中有一个人从香妃的宝顶前面过,突然发现宝顶的台阶塌陷了一个大洞,立刻就报告给工头,工头马上报告给清东陵的保管所所长。同时派工人把洞口采取一些安全措施,有许多砖头要掉不掉,悬在空中,他采取特别措施不让它继续往下掉。当时的保管所是宁所长,我当时也在办公室,当时宁所长带着我,因为我是专门搞这些研究的,带着我马上赶到现场,当时到香妃宝顶前的洞口一看,原来这些台阶的条石塌下去了。

  为什么塌下一个洞呢?香妃墓建国以前被盗过,盗贼为了掩人耳目,盗完以后把盗口用木头棍棚上,就好像没有盗过,但是木头棍时间长了糟了,恰好那个时候木头棍糟了就漏了。我们从洞口往下看就看到了容妃的地宫的石门,都是用巨石雕刻的,门半敞着,里面有一人多深的水。当时所长立刻告诉大家,谁也不许轻易进地宫,洞口做好现场的保护,马上用最快的方式向国家文物局、向省文物局、向县文教局报告这种情况,请示怎么办。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陵墓通道

  第一道圈就是罩门券,第二券是门洞券,第三道券就是紫券,第五道券就是金券,金圈就是真正的地宫。当我们踩着脚手板进入金券以后就发现这个棺床上有一具棺椁,本来棺椁应该南北放,棺材的尾部朝南,棺椁的头朝北,但是我们发现棺裹横着放了,明显的这是盗贼把棺椁的位置移动了。

  我们到地宫以后不仅发现地宫棺椁的位置被移动了,而且地宫棺床上到处扔的都是破烂衣服,而且棺床上还有没有被烧尽的松枝松塔,还有灰,这说明当时盗贼是靠燃烧松枝松塔照明的。同时发现棺床上扔了许多人的肢骨,再详细一看棺椁,这个棺椁一侧有一个长175厘米宽70厘米的长条大洞,通过这个洞往里一看里边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棺底部只有薄薄的一层瘀泥。清朝的棺椁制度是内外两层,外层叫椁,内层叫棺,皇室从大到小的人物都是棺椁两层,但是这个只有椁没有棺,棺椁之谜就是一个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香妃的法辫

  在地宫里找到其他肢骨,唯独没有发现头颅,我不死心,我站的下边脚手板上在灰浆里面探找,发现里面有个硬物,但是在泥浆里看不到,我用铁锹把它弄到跟前,用手在泥浆里面一捧一看就是头骨,我当时激动不已,人一般都害怕,但是我们非常激动。这说明香妃确实葬在这儿了,有肢骨有头骨,而且还发现了她一条长85厘米的法辫,头发已经花白了。同时发现一些残存的遗物,比如她死的时候戴的一个吉祥帽,就是一个帽衬。另外里面还发现了猫眼石,死者身上有猫眼石起码是妃以上的,只有贵妃、皇贵妃、皇后以上,发现猫眼石也说明起码她是妃。

  另外在她的遗物当中也发现的一些文字,在哈达的一个机头上里边有“江宁制造臣成善”,江宁制造和制造者的名称,通过查史料这些人就是乾隆时候的官员,这说明当时香妃死的年份,如果是乾隆60年的说明香妃在乾隆60年才死的。通过出土的文物考证,死者第一是少数民族的,第二信奉伊斯兰教的,第三死的年代与历史记载的也是完全符合的。通过这个地宫的清理,证实了许多专家学者提出来的乾隆皇帝的容妃就是传说的香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寝宫宫门

  纯惠皇贵妃苏佳氏,生皇3子循郡王永璋、皇6子质亲王永瑢,乾隆25年4月19日去世,葬入地宫。

  皇后乌喇那拉氏,是高宗的第二位皇后,乾隆30年随高宗南巡时失宠,当即被遣返回京,乾隆31年7月14日,崩,仅以皇贵妃礼葬入地宫,居于纯惠皇贵妃左侧,享殿祭飨时,还不给她准备祭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嫔妃冢

  分散建有宝顶34个,分作五行:

  南起第一行葬2位,从东往西分别是颖贵妃巴林氏(嘉庆5年卒,年70岁)、婉贵妃陈氏(嘉庆12年卒,年92岁)。

  往北第二行葬7位,从东往西分别是容妃和卓氏(即传说的香妃,维吾尔族人,乾隆53年卒)、豫妃博尔济锦氏(乾隆38年卒)、忻贵妃戴佳氏(乾隆29年卒)、庆恭皇贵妃陆氏(乾隆39年卒)、舒妃叶赫那喇氏(乾隆42年卒,年50岁)、愉贵妃珂里叶特氏(生皇5子荣亲王永琪,乾隆57年卒)、循贵妃伊尔根觉罗氏(嘉庆2年卒)。

点击图片进入第一页
嫔妃冢

  往北第三行葬9位,从东往西分别是敦妃汪氏(生皇10女固伦和孝公主,曾因擅杀宫女被降为嫔,嘉庆11年卒,年61岁)、芳妃陈氏(嘉庆6年卒)、恂妃、慎妃、仪嫔、诚嫔、怡嫔、恭嫔、白贵人。

  往北第四行葬11位,从东往西分别是金贵人、宁常在、新贵人、福贵人、张常在、秀贵人、揆常在、瑞贵人、慎贵人、武贵人、平常在。

  往北第五行葬5位,从东往西分别是寿贵人、顺贵人、陆贵人、鄂贵人、晋妃富察氏(道光2年卒,是最后一位葬入妃园寝的人)。

——————

 历史上真正的香妃

香妃

  香妃的故事历来非常迷人。传说她“玉容未近,芳香袭人,即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别有一种奇芳异馥,沁人心脾”。是新疆回部酋长霍集占的王妃,回部叛乱,霍集占被清廷诛杀,将军兆惠将香妃生擒送与乾隆。但香妃心怀“国破家亡,情愿一死”之志,始终不从乾隆,最后被太后赐死。死后,将其运回家乡安葬,故新疆喀什有香妃墓。

  然而传说再引人入胜,也与历史事实相去甚远。真正香妃其实是乾隆四十一位后妃中唯一一位来自维吾尔族的女子,宫中赐号曰“容妃”。乾隆十五年入宫,五十三年寿终正寝,享年五十五岁,葬清东陵的裕陵妃园寝内……

  香妃的传说

  据传闻,乾隆中叶,清军入回疆,定边将军兆惠俘获一回部王妃,此女子天生丽质,更奇的是她身体会散发异香,人称香妃。乾隆帝对她大为倾心,执意纳之为妃,为讨其欢心,特在西宛建造一座宝月楼,供香妃居住,并常亲临探视,希其顺从。然而香妃性格刚烈,誓死不从,并身藏利刃,表示不屈决心,还时常因思念家乡凄然泪下。皇太后得知此事,召见香妃,问她:“你不肯屈志,究竟作何打算?”香妃以“唯死而已”相答,太后说:“那么今日就赐你一死。”香妃顿首拜谢,于是趁乾隆帝单独宿斋宫之际,命人将香妃缢死。

  太后处死香妃的原因,除了上述为成全其名节外,另有说是太后担心自己的儿子弘历(即乾隆帝)为香妃所害,还有说由于香妃受乾隆帝宠爱,诸妃妒忌,向太后进谗言,太后听信谗言而加害香妃。香妃死后,乾隆帝悲伤不已,最后以妃礼将其棺椁送往故乡安葬。此说在清末民初流传颇广,出现不少叙述香妃故事的戏曲说唱、小说诗歌,绘声绘色,凄婉动人,使不少人对香妃传闻信以为实。1914年故宫浴德堂展出一幅以《香妃戎装像》为题的清代女子戎装油画像,于是传说更甚。

  有学者认为,香妃就是容妃。历史文献与考古发掘都有关于容妃的史实。

  《清史稿·后妃传》记载:“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札赉女。初入宫,号贵人。累进为妃。”据学者考证:容妃(1734-1788年),霍卓氏,又作和卓氏,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比乾隆小23岁。容妃进宫时间说法不一:一说是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春入宫,年27岁。初为贵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册封为容嫔,年29岁,每年例银300两(相当于知县的五倍),她的哥哥也被封为辅国公。

  乾隆三十年(1765年)南巡,容嫔随驾到过扬州、苏州、江宁(南京)、杭州。乾隆特意按回部习俗,赏她羊肚片、炖羊肉等食物。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册封为容妃。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春,容妃随皇太后、乾隆东巡,游览泰山、祭拜孔庙,路上受赏回回饽饽等食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容妃随乾隆到盛京,在塞外中秋之夜,受赏“奶子月饼”。到达木兰围场,乾隆猎获野猪和狍子,赏众妃野猪肉,而赏容妃狍子肉。乾隆为容妃安排了回族厨师,为她做回俗清真饭菜如羊肉馄饨等。

  乾隆帝还为容妃修建宝月楼。清朝在乾隆以前,没有回族妃嫔的先例。容妃以回部女子至清朝,乾隆不把她安置在后宫,特营建西苑宝月楼,作为金屋藏娇之所。楼南隔街建“回子营”,修礼拜寺。乾隆御制诗中,有关宝月楼的诗很多。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夏月,诗云:“轻舟遮莫岸边维,衣染荷香坐片时;叶屿花台云锦错,广寒乍拟是瑶池。”此以嫦娥比拟容妃。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新年又做诗云:“冬冰俯北沼,春阁出南城。宝月昔时记,韶年今日迎。屏文新茀禄,镜影大光明。鳞次居回部,安西系远情。”乾隆自注:“楼近倚皇城南墙。墙外西长安街,内属回人衡宇相望,人称‘回子营’。新建礼拜寺,正与楼对。”

  当时,八旗以外的所有百姓都住外城。惟独回子营近在咫尺,依靠九重。这是乾隆爱屋及乌。乾隆为容妃兴建宝月楼的原因是:

  第一.言语文化不同。容妃讲维语,不便与诸妃嫔住在一起交流,特隔于南海最南之地,其地又距外朝之外垣。这里同皇宫既联系又分割,环境幽雅,湖水涟漪。乾隆会维吾尔语,可以同容妃用维语直接交谈。

  第二.饮食习惯不同。皇后的正宫坤宁宫兼作萨满祭祀的场所。坤宁宫每日进猪两口,在神案上宰猪,在大锅里煮猪肉,祭祀敬神。元旦祀神,皇帝、皇后行礼;春、秋两大祭,皇后亦到,妃嫔自当侍从。而最尴尬者,则为后妃受胙(zuò),是一种猪肉米饭,这是回教徒所万万不能忍受之事。将容妃单独安置在另一个生活区域,生活上很是方便。

  第三.生活风俗不同。维族的衣服、装饰,同皇宫的后妃、宫女都不同。皇宫除御花园外,别无游观之处。乾隆筑宝月楼于瀛台之南,则随时可以驾幸西苑,而不必如临圆明园,路途既远,又烦出驾。容妃在这里则可免去其他妃嫔争宠之扰。

  第四.宗教信仰不同。满族的宗教是萨满教,乾隆又崇奉喇嘛教。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要做礼拜。容妃所居之地,隔长安街而对回子营,建回教礼拜堂及民舍,并使内附之回民居住,屋舍皆沿袭回风。容妃站在楼上,可以望见对面的“回子营”,遥望瞻礼,以解思念之情。
 
  也有人指出,有关香妃事迹仅为传说而已,并非历史事实,根本不存在香妃其人。

  乾隆帝先后有嫔妃四十多人,只有容妃和卓氏来自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回部,一般认为她就是传说中附会的香妃,但实际上容妃并不是被掠进宫的。和卓氏是秉持回教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九月十五日,属和卓旗。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定边将军兆惠平定回部,和卓氏亲属因配合清军作战有功而受封,并到京师定居,和卓氏也随同到京师。

  后和卓氏被选入宫,乾隆二十七年五月被封为容嫔,乾隆三十三年六月,晋升为容妃,时年三十五岁。容妃深得乾隆帝宠爱,曾随乾隆帝东巡、南巡,特允于宫中着本族服装,专配回回厨师。史籍与档案中,也未见容妃有体散异香的记载,更无被皇太后赐死的结局。可见,容妃并无传说中香妃的曲折经历,她不是香妃。另外,有史料证明,乾隆帝下令在西苑建宝月楼的目的不是为容妃(或称香妃),从时间来看,宝月楼建在容妃进京之前,当时乾隆帝怎么知道和卓氏进京并能为己所爱?那幅清代女子戎装像的命名,也是极不可靠的。所以香妃事迹纯属子虚。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十九日,容妃因病去世,年55岁,葬清东陵。至于“香妃”之名,不知何时而起。今新疆喀什有香妃遗棺,当地传说是从北京运回去的。容妃应是民间传说的香妃。香妃与容妃是一人还是两人,学界看法尚不一致。

  此外,关于容妃墓的地点,一为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一为河北遵化县东陵。容妃一人怎葬两地?传说当年容妃去世后,其遗体由灵轿运送到喀什噶尔东北郊的伊斯兰墓群下葬,一架“驮轿”还停放墓侧。河北遵化县马兰峪清东陵裕妃园寝中,亦有一座容妃墓。1979年10月被发掘,地宫有两个券堂组成,均为拱券石结构。在金券的宝床上,停放一红漆棺木,棺帮为盗墓人砍开一大洞,棺中已空,棺头正中有数行回文文字,意为“以真主名义……”

  棺木西侧有一头骨,西北角又有一根八十五厘米长的花白发辫、青缎衬帽、包头青纱等,还有一些龙袍残片和几件织物,织物上织有“江南织造臣成善”、“苏州织造臣四德”等字样,墓中还存有如意、荷包、珍珠、宝石、猫眼石、钻石等。棺头文字表明墓主为伊斯兰教信徒,龙袍和猫眼石等证明其身份为妃子,由花白发辫推断死者为五十五岁左右,织物上“四德”、“成善”皆为乾隆五十三年的织造官,可见这才是真正的容妃墓。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