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耳大度免祸----《简要东周列国故事》(60)

(2010-02-17 03:26:14) 下一个
    上篇说到重耳在秦穆公的护送下,收服了吕省、郤芮两个托孤大臣后顺利登基为晋文公,他的夺位虽然顺利,但并不稳固,危机在哪?还是在吕、郤两人身上,这两人脑后是否生有反骨无人知晓,但先叛晋怀公后背晋文公却是事实。

    晋文公继位后,臣民大都能安心求治,只有吕省、郤芮内心最是不安,因为当年他们得罪的人太多了,而这些人恰恰随着重耳的登基而身居高位,他总怕重耳记恨,也怕狐偃他们要报仇。

    大凡小人总是以自己的心思去度量别人,所以就认为对方一定会记恨,记恨就会报复自己,既然人家要对自己下手,就不如来一个先下手为强。他们的强盗逻辑反映在反反复复的德性上,所以第二次叛主也就必然了。

    吕、郤二人谋反路上走的第一步就是拉勃鞮这个内侍下水,因为内侍总比较容易接近君主,又因为勃鞮这个内侍曾经两次去刺杀重耳,有了这么两个“因为”,所以就注定吕、郤的计划要失败,因为勃鞮在被拉的时候假装“下水”,然后就“上岸”去找重耳寻求立功。

    相比较于吕、郤二人,勃鞮的人品好多了,当年晋献公、晋惠公前后二次派他去刺杀重耳,都是为主尽忠的事情,第一次他只割下重耳的衣襟,这里面应该有留情的情分,否则重耳这个属于斯文的人,在衣襟被一个有勇力、手提着刀的人抓住的情况下还怎么能够全身逃脱?晋怀公被吕、郤出卖逃走也只有勃鞮肯跟随,晋怀公被重耳派人刺杀后也是勃鞮替他埋葬。现在吕、郤拉他下水,他就不以为然了,以前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忠于主子,现在老主子已死、新主主继位,何必还去惹麻烦?他离开吕、郤后就直接去找狐偃,要通过狐偃见重耳,狐偃见他一副自信的神情看出有非常的事要发生,就不敢怠慢连夜带着他进宫。

    一听说是勃鞮求见,重耳本来有几分怨气,但毕竟是个大度的君主,也就原谅来了勃鞮以前的罪行,这一大度待人,就避免了一次大灾难,他听了勃鞮的叙述后知道事情非同小可:目前吕、郤的心腹还有许多,一旦叛乱后果难于预料,不容自己小看了。

    三人商量后决定:狐偃陪重耳连夜逃往秦国暂避锋芒,勃鞮继续假装同谋寻机会把他们二人引到秦国去。走之前吩咐下人在第二天传令:主公患病,在三月之前不能视朝,外官一律不见。

    第二天,吕、郤得知晋文公患病,以为是天意也,胆子更大了,智也更昏了,就决定在二月里的一个夜晚行动,他们先在王宫四周埋伏、放火,然后假装救火窜入宫里刺杀重耳再立新君,计谋虽好,行动也顺利,可惜的是入宫后怎么找都找不到重耳,外面百官、兵、侍又都赶来救火了,他们怕叛乱暴露后被处死就逃走。离开晋国要逃亡何处?在勃鞮的提议下就决定投奔秦国这个鬼门关。

    再说晋文公和狐偃连夜逃到秦国,秦穆公得知内情后把他们主臣二人安顿好之后,就派公孙枝带兵部署在河岸观察时局变化。过了一段时间,勃鞮就领着吕、郤来了,公孙枝将计就计把他们带到重耳跟前,他们一见重耳的面吓得魂飞魄散求饶,这一会晋文公大度不了了,命勃鞮监斩,吕、郤到此才清醒一切计划都是被勃鞮所坏,但明白得已经太晚了,他们玩弄了两代君主,这一回把自己给玩完了。

    晋国臣民得报后很欢心,再次迎接晋文公回国复位。

    【浅评】《增广贤文》说“君主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用在重耳和吕、郤身上还是比较恰当的,小人的心思离不开两方面:一是如何害人,二是如何不被害。这样的心肯定是戚戚然。“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大丈夫即使肚皮不大,度量还是大一点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