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赖博爷

喜欢做愛做的事,与异性交友同性结朋,读喜欢读的书,写想写的文章,煮酒烹鱼,数自己的钞票!
个人资料
正文

职场风雨雪霰(12)日本企业对外国人职员的“叶公好龙”

(2010-11-18 18:52:06) 下一个

        日本的国家和政府与日本企业有很多一脉相承,上行下效,模仿酷似的地方。
上世纪的日本,国家公务员绝不录用外国人,哪怕是外国人归化为日本国籍的人,对
其雇用
都是很慎重的。时至今日,对于日本籍以外的外国人参政也是一个很敏感的
政治问题。
    日本的一部上市公司(一部上场)在30年前也是不录用外国人的,哪怕一些中小企业
在率先
录用外国人时,都是谨小慎微,要办理繁杂的手续、提交一系列繁杂的证明文件。
外国人在日本企业工作简直比“凤毛麟角”还
稀奇。
    后来经过经济泡沫破裂的日本,长期陷入经济衰退的恶行循环中,20年都处于低
迷期
,外交内政都在走下坡路。日本
企业对优秀外国人的录用大门逐渐被打开,中小企业
开始聘请外籍人才,招聘外国留学生。
大型、中型企业也在开始抢夺拔尖的优秀外国人材。
   
然而就连日本国家和政府部门一样,对日本官员的“中国通”总是戴着墨镜看,对
中国事业总是另眼相看。
政府机构里的知华派都“靠边站”,有的被“边缘化”。
    日本企业对于中国留学生的使用也仅仅是利用其部粉专长,有的甚至只是
被当做花瓶一样的“摆设”。许多外国人在日本本土企业,主要是作为一种“用心棒”
(壮胆棍棒:保镖)来使用。
    一方面希望中国人利用人际关系占领中国市场,而另一方面有不会给予重用,
不会放手让中国人自己决策搞项目。
    日本人从内心深处希望自己人当家,如果有不懂的可以咨询以下外国人职员。
就像日本的“相扑”运动一样,利用外国人来提升相扑运动的人气,而对于
出色的尖子,走到了“横纲“地位的外国人也是“从严”要求,从各个方面
打压,挤兑。看到日本人大力士得胜他们会由衷兴奋,而对于外国大力士得胜
他们也会鼓掌,但内心深处却不是那个滋味。
    蒙古出身的“朝升龙”不就是在一片“品格问题”的评头论足与吆喝声中
“引退”了吗
?
尽管他的力和技都处在顶峰而蒸蒸日上的时期。
    同样一个当今唯一的“横纲”
“白凤”节节连胜达到63连胜,马上就要达到或
超过日本人籍的“双叶山”
69连胜的记录的今场所,媒体一下骤然热起来。激发了
许多阻止“白凤”
连胜的日本人的历史的激情。他们不容许白凤轻易打破最高记录。
于是在第64次比赛中被一个“无名小卒”推倒而收到挫折。
    在日本企业工作的中国人或外国人很多是“郁郁不得志”,哪怕和公司核心
领导人交情也不错,关键的领导岗位上是上不去的。有的一部上市公司暗里
(或明确)规定不能让外国人当“役员”(董事会成员)
    日本传统大公司很难将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提拔中到企业最高管理层。
最多是课长
,专业部长,或一线部长。
    哪怕一些优秀的人才往往有很好的人际关系、管理经验、教育背景以及相当好
的语言能力。日本可以获得这些人材却不会
,也不愿意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最多的
“养杀”(Kaikoroshi:可以养起来以备急需)
    日
本企业的等级森严据说是世界闻名。不仅是日企中的中方员工,即使是
日方员工也认为
日本企业和欧美企业最大的不同在于欧美企业不以年龄和辈
份作为能否升迁的标准,而日本企业比较注重按资排辈。

    在体育运动中,尤其是象高尔夫球这样的运动,可以不分技术高低一起玩,条件就是
承认“差点”。日本企业不给外国雇员“差点”(看似“一视同仁”),要和日本籍
职员
一起“考课”无异于身负重担却和大家一样拉练:“首长”(相同条件的日本
职员)们轻装指挥,“士兵”(日本企业的外国人)们负重行军。
    在日本企业的外国人很多就是一个字。
    日本企业一般都有一套管理模式,在某一阶段做什么事情是非常明白的、整个公司
的工作模式基本是按步就班,每个新人来到日企,公司会有专门地培训,他会告诉
你做什么事情用什么样的方法会比较好,甚至于填表这样的事情也会有专门带你的
人教你。
    但公司也会有一整套比较严格的管理模式,比如在工作时间,拨打或接听私人电话
会被日本老板当作
偷盗行为,被日本人视为不耻。这种非常森严的管理制度,
等级制度,让不熟悉日本文化的人很难感到舒服。
表面上“日本人很难信任中国人”,
即使能力再强也得不到与能力相当的重用。
    同样的能力,日本员工比中国员工更能得到高升机会。
    一项有关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看法的调查显示,由于在中国市场竞争加剧,
在日本企业工作的很多非常优秀的中国人才不断被欧美企业挖走,而且,
很多日本企业在中国已不再具有竞争能力。对中国有强烈投资愿望的日本企业,
2001年的80.6%急剧下降到
2002年的70.1%。另有53.8%的日本企业希望在中国和
东南亚地区搞平衡,
而真正重视中国的日本企业只有26%。
    有分析认为,从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管理模式看,日本企业的最高负责人和高级职务
往往都是由日本人自己担任,这与欧美企业不同。因此,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日本企业
里有非常多的优秀中国人才都被欧美企业
挖走了。
日本企业和日本政府一样,怕被孤立有怕与他人打成一片。
    喜欢“画龙”而对待“真龙”
 却是“谈龙变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