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义专栏

放下是洒脱, 提起是勇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论悲剧情感的三维性(上)

(2010-10-16 17:31:14) 下一个

论悲剧情感的三维性(上)

* 本文发表后,曾被中国人大信息中心收录在《美学》专辑中,《光明日报》、《文汇报》分别作了观点摘要。


审美意义上的“悲剧”不应该和生活中的“悲惨事件”和“悲观主义”相混同。

首先,审美意义上的舞台悲剧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生活悲剧却是突如其来的惨绝人寰,灯光帷幕下的悲剧是生活中散乱的自然形态的集中和观察者的集中,剧场外的悲剧却是随时随地发生的。

其次,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感并不等于悲观或悲观主义。悲剧的开端是优美欢悦的,结尾的丑恶可怖也不给人以悲观绝望的感觉。实际上,悲剧作家在悲剧中蕴藏了比喜剧更丰富的乐观主义,悲剧的最后效果加强着观众对人类光明美好前途的信念。

对悲剧的这种看法,正是现代许多悲剧作家的看法。阿瑟 • 密勒强调:“在悲剧中应该含有胜利的可能性”;注(1)  奥尼尔则把一般表示悲惨的字眼,象“阴暗的”、“抑郁的”、“悲观的”和真正意义上的悲剧感区别开来后说:“我认为悲剧的意义就是像希腊人所理解的那样,悲剧使他们变得高尚,使他们生活得愈来愈充满生活。” 注(2 )所以,我以为,完善的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感必须包罗互相矛盾的各个方面,即命运感和人类尊严感,悲观论和乐观论。

审美悲剧感包容两极情绪的情形使我们想起亚里斯多德的名言,他说,悲剧“激起怜悯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注( 3 )这里,怜悯作为爱或同情的表现,就伴随着想去接近的冲动;而恐惧既然产生自危险的意识,就引起想后退或逃开的冲动。我们在欣赏悲剧的过程中,既感到了对不可知命运的恐惧,又感到了对反抗命运惨遭不幸的英雄的怜悯、惊奇和赞美之情对恐惧感的抵消,这就有了一种荡涤肺腑的悲剧感的体验了。

其实,这仅仅是一种古典的悲剧精神的体验,而瑞恰兹却由此出发并坚持认为:“悲剧的特性是由怜悯和恐惧这两组冲动之间的关系所规定的,悲剧经验中特有的平衡状态也产生于这种关系。用憎恶或恐怖代替恐惧,用懊悔或羞耻代替怜悯,效果就会完全改变。” 注(4 )显然,瑞恰兹的论断有悖于现当代悲剧创作的实践。

我们来看事实。奥尼尔的早期悲剧如《琼斯皇》中,确实出现了“小恐惧的精灵”,以琼斯皇逃遁时紧迫不舍的咚咚鼓声、原始森林幽密阴森的氛围、琼斯皇的死难来激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之情;而中期剧作《悲悼》的“恐惧”和“怜悯”之情则已趋淡薄,克理丝丁通奸杀夫,无恐无惧,剧中主人公相继死去,很难使观众洒下一掬“怜悯”之泪——说穿了,他们根本就不是英雄之死;后期作品《送冰人来了》、《无穷岁月》、《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所表现的、使观众感受最深就大多是厌烦、失望、忧郁、焦虑、负疚、滑稽、可怜之类的情绪所构成的悲剧感了。

《送冰人来了》的故事发生在一家小酒店里,两天来,人们喝醉了酒,闲谈着消磨时光:他们老是吹嘘过去的光辉业绩,幻想将来,说“明天”我就要重新开始生活了 …… 他们既知道所有这些关于“明天”的诺言,都是自欺欺人的天方夜谭,又不得不这样做——以此寻得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可以看出,奥尼尔后期剧作所表现的悲剧感已较接近于荒诞派戏剧和存在主义戏剧所表现的悲剧感。萨特在谈悲剧《苍蝇》的创作体会时说:“创作《苍蝇》是想用我唯一的手段,非常微弱的手段,为把我们从悔恨病中解脱出来,为把我们从耽于懊丧和羞耻中摆脱出来作出微薄的贡献。”注( 5 )请注意,萨特的这出悲剧正用懊丧和羞耻代替了怜悯,用悔恨代替了恐惧,而悲剧效果并没有像瑞恰兹所担忧的那样“完全改变”了。倘要说有变化,是变得更具有当代“高悲剧”(英国当代戏剧理论家尼柯斯所用的术语)意味了。

由此看来,或许还是高乃依说得对:“悲剧引起怜悯是可能的,引起恐惧则很难说,有无净化更值得怀疑”。席勒干脆说:“悲剧的目的仅仅在于激起我们的同情” 注(6 )。而有的悲剧理论家就更彻底地摆脱亚里斯多德悲剧经典的定义范式了,有的说:“悲剧苦难的原因在于悲剧人物心中同时存在的犯罪与无罪的感觉”;注(7 )还有的说:“悲剧所引起的感情,不是怜悯和恐惧,而是强烈的爱和憎。” 注(8 )

当旧的悲剧理论范式不能容纳悲剧创作实践以及新的理论萌芽的时候,一场理论范式的革命就不可避免地来到了。我们不能像瑞恰兹那样墨守陈规,也不能像当代一些评论家那样杞人忧天,以为“现代没有悲剧精神”了。应该有一种新颖和宽泛的理论范式来容纳组成悲剧感的那些两极情绪,那些情绪就是上文提及的情绪:悲观和乐观、恐惧和怜悯、厌烦和可怜、懊丧和悔恨、憎和爱、犯罪感(内疚)和无罪感(宽恕) …… 以及下文还将提到的许多情绪。

(*下文从“悲剧感的人类发生史”出发,推出全新的“悲剧情感” 三维性概念,它们是“极性”、“相似性”和“强度”)

注解:

(1)陈瘦竹《论悲剧和喜剧》第 23 页

(2)《美国作家论文学》第 247 页

(3 )亚里斯多德《诗学》第 38 页

(4 )《西方现代文论选》第 300,325,327 页

(5 )《萨特戏剧选》(下)第 167 页

(6 )余秋雨《戏剧理论史稿》第 238,413 页

(7 )西华尔《悲剧形式》

(8 )陈瘦竹《论悲剧精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