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波

心如止水是一种境界,一种修炼,也是一种无奈与苍老。不管年龄多大,经历如何坎坷,有心如水,总是希望风儿吹过,带起片片涟漪,涌起层层水涛,掀起滔天的巨浪,将那沉淀水底的淤积尽情宣泄...
个人资料
占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梦里依稀-忘不掉的京味儿小吃

(2016-02-13 16:15:06) 下一个

出来久了,每次回去之前都要想想回去馋什么,所能想到的几样儿,也是一次比一次失望,正宗的东西越来越少,掺假骗人的越来越多。并不是现在人的口味高了吃什么都不香,真正地道的口味儿照样让人馋。

延吉冷面算不上是京城的特色,但北图斜对面的老馆儿确实有些年头了,上学的时候就爱吃,无论冬夏,什么时候都好吃。冬天吃凉面想着都会发冷,可那红红的辣椒粉,放得足足的,绝对会让你暖到心里,额头冒汗。凉面自然是夏天吃最好,略带甜味儿的汤水可以随便添加,止渴解饿,吃完浑身清爽。这家老店至今还在,只是营业方式有些改变,食客太多,很多小料变成了自助自取,不知道的端着碗就吃,以为冷面就是那个寡淡味道。

褡裢火烧因其形状像过去进城人肩上搭的褡裢而得名,应该算是京城的地道小吃了,猪肉、牛肉、羊肉,都可做馅儿,肉香可口,外软里嫩。褡裢火烧一定要趁热吃,外带一碗糊糊粥,一碟小咸菜,经济实惠,吃后让人回味,吃了还想吃。龙潭湖光明楼附近有一家,味道还算正宗,粥和咸菜随便添不在单要钱,赶上饭点儿基本上没空位,要有十足的耐心排队等。回国时带女儿吃过后,隔一段时间她就会嚷嚷着再去吃。

 门钉肉饼,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一种,因为样子像城门楼大门上的门钉,高高厚厚的故而得名。门钉肉饼是回民小吃,一般都是牛肉馅儿,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相当实在,吃两个一天都不会饿。吃的时候也是要就一碗稀粥,肉饼通常味道很重,要不时地喝口粥淡化一下。最好吃的一家在北小街的十字路口,现在拓宽道路被拆了。偶然的一次,在体育馆南路发现一家,也是祖传的手艺,尝试一下味道很不错,店里除了门丁肉饼和炸酱面,豆汁儿、焦圈儿、爆肚儿、面茶都有,很地道的老北京。现在京城到处都是“北京炸酱面”吃了几家没一家像样儿的,这家的炸酱面做的也相当好,菜码儿样多量足,该有的都有。

天津炸糕,吃过的人没有不说好吃的,特别是虎坊桥的那两家,马路两面一边一家,有些对台戏的味道,从早到晚都是排着长长的队,真不知一天会卖多少,每次回国,这里必定是要去的。这种炸糕的面很难掌握,不是硬了就是酸了,里面的红豆馅也很讲究,不甜不腻,还要有味道。感觉上,除了虎坊桥这两家,别的地方的炸糕都不是味道,特别是旅游点上的小吃街,根本就不上路。

稻香村的萨琪玛,京城长大的人,记忆里这是最好吃的点心了。稻香村成了连锁店,京城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门市,京味儿点心里比较喜欢的还有“蜜三刀”,爱吃甜食的人应该都喜欢。

 山楂糕,健胃消食,酸甜可口,主要原料是山楂,正宗的都是切着卖,看着湿润鲜亮。加上包装的或是山楂片儿之类,据说很多是用掉地上的酸苹果加上色素做成的,味道很假不爽口,黏黏糊糊的吃一两口就腻,正宗的可以吃很多,口感脆爽,绝不会粘口,保险些还是去稻香村买。

糯米和黄米的切糕,有枣泥和红豆馅儿的,也有什锦的,两种切糕吃起来各有特色,比较起来还是糯米(京城叫江米)的好吃些。一般超市就会有卖,但里面的夹馅儿都不好吃,做的太细太甜,说起来还是牛街回民区的地道,很多人一买就是几斤,不知什么时候能吃完,粘性的东西不宜多食,尝尝味道就可以了。

冰糖葫芦,只有山楂和山药的是正宗,与冰糖配起来最合味儿,现在出来很多变种,什么水果都串起来卖,看着五颜六色,味道实在不敢恭维。冰糖葫芦是时令小吃,数九寒天站在室外吃最有感觉,天冷外面的冰糖才脆,冰糖一定要顶上出花,看着透明,这说明糖好熬的也好,否则不脆发粘很难吃。有一次带个印度朋友来京城,随手买了串糖葫芦给他,第一口下去,眼珠子就瞪大了,样子平平的小红果怎么会这么好吃。

艾窝窝,是所谓的宫廷小吃,一般凉着吃,糯米里面裹着白糖、果仁、果脯、山楂等,小时候逛厂甸儿,街头卖的那种相当好吃,多少年了一直念念不忘。可能是为了那段童时的记忆,每次回京见到艾窝窝总要买来吃,屡次失望,屡次再买,人家都在追梦,我却一直在忆梦。

奶油炸糕, 也是失传的东西了,记忆里的味道再也没有重现过。最早东风市场(现在的新东安)卖的奶油炸糕入嘴即化,奶味儿十足,这种炸糕一定要趁热吃,凉了的感觉就像拿回家的肯德基鸡块,怎么吃也不是原来的味道了。想遍京城,现在还真没有一家像样的,倒是较大的饭店做的还不错,当做饭后甜点来用。

 糖耳朵,常见的回民小吃,一般做的都不错,就是有些超甜,不过吃了还想吃,让人回味。地铁积水潭站,向新街口方向走几步路边有家京味儿小吃店,里面的糖耳朵比较原味儿正宗,就是国营企业看着很破败。再有就是护国寺,隆福寺的几家,只是交通不太方便,正在老城区的胡同里面不太好找。

 驴打滚儿,也是所谓的宫廷小吃,糯米面和枣泥或豆沙卷成卷儿,外面滚上炒熟的黄豆面,现在地道的基本没有了,超市里一盒盒的,几个驴打滚儿几个艾窝窝一装,谁买谁上当,就像车站卖的抽真空烤鸭一个样,完全是砸牌子的货。北海公园里面的仿膳餐厅做的还比较像回事儿,但吃起来就不是小吃的价钱了。

说到小吃,越写越馋,可惜现在很难吃到有味儿的了,搜遍京城,只有牛街一带还保留些原味儿,其他地方吃一次上一次当,不知是乡愁还是回味,每每想到这些小吃,依然让我魂牵梦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Bounty 回复 悄悄话 估计因为现在好吃的多了,所以嘴刁了。我回北京,北京酸奶还是那个味儿。奶酪杨,还是奶酪魏,还不错。抱歉我这个北京人居然没记住。
剑吼西风 回复 悄悄话 卤煮火烧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我在北图工作,中午老跟同事去吃冷面。开始吃不惯,为了跟大家集体行动,我每次跟着去吃,每次都扔,起码7_8次以后,终于爱吃了。原来吃也是可以改变的。
太爱北京了 回复 悄悄话 牛街超市的切糕窗口永远排着队,山楂糕最解腻了,小时候爱吃的酸枣面儿和麦乳精已经无处寻觅了,还好前几年北冰洋恢复了生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