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园

气候宜人,多晴天,偶有薄云转雨,无雪。
个人资料
江城游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侃谈老武汉 - 心酸的麻木和麻木的士

(2007-03-07 20:36:35) 下一个

解放前,乃至五,六,七十年代的武汉市,其机诫化程度较低。从事体力劳动的

"马洪亮"们较多。由于扛码头,蹲三轮的体力消耗非常大,加上中饭马糊,只有到晚饭才有时间享受一下。那时候,越穷还越生,有七,八上十个孩子不足为奇。也许是借酒浇愁,也许是为明天的繁重的工作增加能量,"马洪亮"们都喜欢酒精,半斤八两不再话下。酒喝高了,发酒疯,打老婆,孩子乃家常便饭。武汉人管这帮爷们叫"麻木"。麻木们多来自武汉附近的黄陂,孝感县。麻木们一般不会说汉腔,而是黄陂或孝感话。道是有趣,麻木们自以为他们的黄陂或孝感话乃正宗,讥笑正宗的武汉话为"汉腔碟子"

老汉口有条老火车线贯通市区。麻木们多住在铁路外,小资,职员,干部家庭多住铁路内。也怪,夏天一般铁路外有蚊子,铁路内就没有蚊子,也许是讲究和不讲究卫生的原因。

到了八十年代以后,社会进步了,扛码头的没了,但国有企业一个一个也没了,下岗的也越来越多。很多下岗工人只好靠蹲三轮养家糊口或是一个第二职业贴补家用。这拨爷们也爱烧酒。武汉人管他们叫开麻木的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Nong 回复 悄悄话 那时在市中心、火车站等处都有人力三轮车站,相当于现在的士,大约一公里一角钱,有时去医院会去叫一辆到家里来。七十年代曾出现过一种全封闭的小机动三轮车,但昙花一现。
八十年代末,铁路外开始发展起来了,但铁路两侧(京汉街一带)却一直是棚户区,直到修京汉大道才全部拆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