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尖上的家园

心理,灵性, 文化,海外生活
正文

情绪调节的秘密之一: 烦扰即菩提吗?

(2007-02-23 03:17:34) 下一个

烦恼即菩提,这是佛教的一个说法,来自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禅宗大师慧能的语录。慧能说:普通人就是佛,烦恼就是菩提,前面一个念头是烦恼,后面一个念头领悟了就是菩提。所谓的菩提是觉醒, 领悟,智慧的意思。

 

这样一句话究竟如何理解呢? 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 其一,佛教认为,烦恼也罢,菩提也罢, 来自同一个心;既然是同一个心,念头一转, 所谓的悟,则烦恼可消。禅宗历史上充满这种突然开悟的带着几分玄妙的故事。其二,烦恼正是修练的好时候,借此, 你可以看见自己习性,从而有转化的机会。

 

这句话中所蕴涵的辩证和一种机智,令其在民间流传甚广, 你在GOOGLE上打进这句话一搜,就会发现它在许许多多论坛上被广泛地应用着, 如果你说你很烦恼,则他人以此句话应之,或则起到安慰作用, 或则显得机智, 或则你有所开悟也不定。

 

然而,我依稀记得,20多年前,我还没有出国的时候,自然也就是还没有学习心理学成为心理学家之前,曾经被这句话弄到烦恼着。我烦恼着, 朋友对我说,烦恼即菩提,转念一悟就成菩提;我苦苦思索,还是烦恼,问朋友,我怎么还是烦恼啊, 朋友接着说,你不悟,再悟悟看; 我还是不行,再问朋友,于是朋友说:“世上本无事, 庸人自恼之。”天,这回我更烦了: 我不但已经烦恼, 现在还成了庸人了!。。。。。

 

今天,当我观察与这句话有关的对话的时候,我发现并非只是当年的我一个人被陷到这句话里。于是, 现在就有这样一篇文章:从心理学角度看“烦恼即菩提”这句话的意义。

 

首先, 烦恼是什么意思?是悲伤?愤怒? 恐惧?忧郁?焦虑?是看到别人买了新房子自己还住旧房?心理学讲究对你所说的现象做较精确的定义或描述,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如果是看到别人买了新房自己住旧房,这样一类的叙述,那么心理学家通常会接下来提问这样的问题:“你看到别人买了新房子,而自己还住旧房,这样一件事为什么会让你烦恼呢?”这样提问的意思不是说,你不该应此感到烦恼。(心理学家通常不会去规定什么是应该烦恼和什么是不应该烦恼的。) 它的意思只是:当你看到一个现象时,并非一定,并非每个人,都会感到烦恼的, 只是因为有另外一种中介东西的存在,你才烦恼的。这个中介的东西, 通常就是我们的思想。 十有八九这恰恰就是这个例子中引发烦恼的原因。于是你可以问自己:“当别人有新房, 而自己没有,这对于你来说, 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你也许会说:“意味着我不如别人。”

 

“不如别人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就是,比较没面子。。”

“恩嗬,就是好象自尊上矮了一截的感觉?”
“有点。。。”

“这就是说, 你的自尊需要是建基在你个人的拥有物的多少,而这又是根据和他人的对比上, 是吗?”

。。。。。。

 

诸如以上的问答是一个简单化的例子, 如果我们继续深入的进行下去,我们可能将会发现一些你原来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你的烦恼的深层原因。从那里我们方可以寻找对治烦恼的根本办法。

 

现在让我回到前面说烦恼的另外几种说法。对有些人来说,悲伤,愤怒, 恐惧,就是烦恼。 或者说,当这些人有这样的情感的时候,他开始感到烦躁,烦热,一种被扰乱的感觉。不知道, 当你看到这些词汇的时候,你可以想象到这个因为自己有悲伤等负面情绪而烦恼的人,在其内心做了那些动作, 从而导致烦恼呢? 我的分析是:当他感觉到自己心中有悲伤愤怒恐惧一类情绪升起的时候,他下意识地有个想推去它们的感觉, 但却推不掉, 于是在推和推不掉的纠缠中,情绪转向烦热,扰乱。

 

心理学在发展其应对烦扰的方法中, 发明了两个概念来区分不同的烦恼的不同处理方法,其一叫原生情感, 其二叫次生情感。原生情感指的是初始的, 基本的内心情感反应, 而次生情感则是对原生情感反应的随之的情感反应。比如,一个男性与他的女友争吵后, 女友离他而去,他的原生情感反应是一种失望,继之, 一种被伤害的感觉, 但很快这种情感就被下意识地转为一种愤怒——一种次生的情感反应, 到头来, 原生的失望被伤害的感觉反而感觉不到了。再比如, 一个女性,在被她的丈夫暴力虐待的时候,一开始感到一种原生的愤怒情感反应,但很快地就被她下意识地转为一种次生的悲伤情感反应, 结果原生的愤怒反而察觉不到了。

 

以上两个例子,对这种原生情感转为次生情感的过程的洞察, 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前面一个例子经常出现在亲密伴侣之间,当原生情感被转为愤怒之后, 接下来只能是无休无止的对对方的指责和控诉,而如果,心理咨询师帮助一方回溯到原生情感的失望和受伤上,让另一方静下心来感觉对方受伤的表情和感觉, 好的伴侣会在心中产生一种温柔怜悯的感觉,于是这有可能导致冲突的缓解。

 

后面的一个例子也同样, 被虐待之后的原生愤怒情感其实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它可以成为一种能源驱策女子起而保护自己,不再容忍同样的事件的一再发生。然而,当愤怒一下被转为悲伤,本该挺立的,一下全坍塌下来,于是一切照旧,丈夫要虐待就继续虐待。

 

思维敏捷的读者, 可能会注意到原生情感和次生情感的关系揭开了情绪的一个秘密: 那就是一种情绪引出另一种,不断发展下去将形成不同个体非常复杂的情绪特征。依旧以后面一个例子为例,想象这个女子, 她去咨询了一个悟道不深的佛教法师,法师鼓励她以传统女性的忍耐之仁心来感化其夫。结果,并没有多少效果,于是女子依旧悲伤, 但现在她除了悲伤之外, 又感到了一种对自己不能做到不悲伤平常心的羞愧:“为什么我就不能做到不悲伤呢?”她极力试图压抑这种悲伤情绪,终于做到她渐渐感觉不到太强的悲伤情绪了。 然而新的问题开始产生了, 女子现在经常感到一种找不出原因的焦虑和担心,这种担心袭来的时候, 她就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为什么呢? 因为, 每当隐隐约约的悲伤感升起来的时候,她就陷入一种焦虑:她担心自己有这种悲伤情绪啊。。。

 

于是心理学上所谓的“泛化的焦虑症”形成了。

 

原生情感和次生情感的关系还有另外一层更深刻的蕴意。

 

如果把时间的长度拉的更广一些,原生情感也许发生在很久以前, 比如儿童时代,它通过记忆被深深地埋藏在个体的心中, 在后来的生活中,遇到一定的相似(但其实并不一样)生活事件,它被再度点燃,影响着后来的生活。 比如以下一个例子:一个男孩出生不多久,他的父亲就在反右运动中被定为右派送去劳动改造。他自小和母亲相依为命,亲密无间, 一直同床睡到6岁。6岁那年,父亲被放出来了。从此儿子不再能和母亲同床而眠了, 并且每当他想和母亲粘乎一下的时候, 就总有父亲挡在中间。长期的劳教生活, 让父亲性格变得暴燥无常,对孩子经常打骂,责骂中还经常说儿子没有男子气。。这一切在男孩的心理造成了一种强烈的被剥夺被伤害的原生情感。男孩长大后,在恋爱之中,一旦看到对方有其他交往的男性,不管他与女友的关系有多好,马上就会陷入一种嫉妒恐惧的情感, 觉得女友终究会离自己而去。

 

这个例子, 充分说明了过往历史中原生情感对后来人生造成的深远影响。男子在看到自己的女友和其他男子交往时, 原生情感的记忆被触发,这导致了一系列与该情景并不合适的反应。不管女友如何告诉他,她实际上和其他男人什么关系也没有, 但恐惧和嫉妒的情绪却挥之不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烦扰是个复杂的现象。它可能成为菩提,也可能成为毒药,这取决于我们对它是否有智慧的辨析和理解。许多负面情感,如愤怒, 悲伤, 并不一定是毒药, 有时候它们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打压它们反而会制造更多的烦扰。重要的是,情感时常传达一些重要的信息给我们, 而我们能否听明白它的意义。

 

今日华文大众报刊杂志上许多教人心理健康的文章充满了误导, 它们经常开出一些1234你该如何做的清单,似乎你象一台机器,输入一些指令,它就可以免除各种麻烦重新运转——继续挣钱和消费。然而, 人的心灵其实是世界上最丰富多彩复杂神秘的设计,情绪调节的秘密在于自我和心灵进行的永无完结的对话中。它不仅是帮助消解烦扰, 而且是通向幸福的扎实途径。

 

烦扰是菩提吗? 这话不假, 但前提条件是, 你知道这种与心灵对话的秘密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冬来了春不再远 回复 悄悄话 很喜欢这样的文章,会常来看.
yaoling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你不厌其烦地回贴.
对阅读,我是个随兴的人,一定不象你系统看过那些哲人的书.仅仅是了解而已,好象也与你讲的有同感:古代的人,无论中外,他们的思想和表述,读之是一种渐进的享受.而近现代,你若认同尼采,你一定会疯狂,相信叔本华,你会绝望.好在我没有超人的能力,也还没有绝望.也许是女人比较感性,我更沉醉于通过文学著作去思考哲理性的东西.所以曾经天真地发誓看尽天下好书,结果是愈来愈感到自己的无知.如果可能,一定拜读你提到的那本好书.
能理解你对心灵之通的解释,这应得于你对佛教哲学的研读所得的定慧吧.
至于现实,我想是因为个人人生经历所得的解释吧.至于一个人是简单,纯粹或是复杂,是因时,因事,因定义而有不同的说法.今天的我回头昨天,我是用成熟度去解释,不用复杂去定义.人应追求天真的成熟,成熟中的天真.容颜随时光无法挽留,但青春的心态,不仅是时间因素──更可能是心理因素吧。
yaoling 回复 悄悄话 希望对你评论的回复能不是费话.
金刚之剑 回复 悄悄话 JANJANDANDAN,

原生情感的引导需要首先知道它们是什么啊.有些原生情感,当你一旦体认到它, 就是说:一旦透过次生情感感觉到它,它的影响就会减弱;如果它徘徊不去,那么可能说明心中有个大结.

不过一般来说,我相信你目前能体会到的情感大多是次生的,而不是原生的.

至于分析,你先说说看不要分析的很透彻的理由好吗?

janjandandan 回复 悄悄话 噢,是这样的,谢谢金刚,读你的文章受益良多。可如何才能把原生情感向正面方向引导呢?人有必要把自己分析得很透彻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