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转贴]中韩历史之争的真相

(2007-04-22 23:14:25) 下一个
[转贴]中韩历史之争的真相

中韩历史之争的真相
韩国又一次在历史问题上与中国发生争执,起因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过东北工程新刊,主张古朝鲜史、高句丽史、渤海史等半岛古代史全部编入中国史,并将有关研究文章结集为学术专著。于是韩国汉城民众紧接在议员之后,高声抗议中国歪曲历史,要政府强硬做出回应。
   据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在一份有关“东北工程”的研究报告中,指韩国两个古代王国——高句丽国(公元前37年-668年)和渤海国(698年-926年)——在历史上是中国的一部分。
   9月7日,韩国市民团体活貧团到首尔中国大使馆前面示威抗议。
   6日上午,中国还在白头山(中国称为长白山)的顶峰天池,举行了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圣火采集仪式。对此,韩国市民团体活贫团团长洪貞植向媒体表示,“明年1月,中国要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冬季运动会,现在就在白头山举行圣火采集仪式。对韩国人而言,白头山的天池是韩国民族精神的象征。从这里可看出,中国通过白头山的‘中国化’,来抹煞该韩国历史的意图。”
   据悉,韩国4个市民团体,从7日起在中国使馆前面进行“一人示威”活动,也将进行1000万民众签名抗议活动和“拒绝前往中国旅游”运动。
   韩国政府有关负责人也表示,高句丽历史是韩国历史中最令人骄傲的一部分,是涉及到民族性的重要问题,因此将从外交和学术角度,对该问题进行积极应对。
   韩国政府计划,等韩国学术界发表研究结果后,将通过外交途径同中国交涉。
  那么,中韩之间的历史分歧究竟在哪里?先看看韩国人的历史叙述。(以下部分摘自《韩国在线》)
  史籍称古朝鲜人为“东夷”,意即东边的弓箭手。他们遍布于满洲、中国东部沿海、长江以北和韩半岛。东夷人中有一个神话,传说立国者檀君系天上下凡的父亲和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女子所生。据说他于公元前2233年开始统治,他的后代在朝鲜——“黎明宁静之国”——执政达一千余年。
  当周朝伐殷时,东夷人移向满洲和韩半岛,因为那里气候条件较好。看来他们保持着团结,因为中国大圣人孔子和孟子曾赞扬他们亲密友爱,恪守礼仪。
  在中国的战国时代,黄海西岸的东夷同周朝人发生冲突。这导致他们向满洲南部和韩半岛迁移。
  东夷还有其他一些部落,即居住在满洲地区的貉和居住在韩半岛上的韩人,他们都属于通古斯族,语言上属阿尔泰语系。当殷朝崩溃时,殷国臣民箕子约在公元前11世纪进入檀君的辖土,引进殷国的文化。
  接着,由于中国东北地区的燕国入侵,古朝鲜在公元前3世纪丧失了辽河以西的领土。这时候,出现了铁器时代文明,战国诸国向东驱赶难民。
  移民中有一个叫卫满的,在古朝鲜出任军事指挥官,以鸭绿江为基地把准王赶到南方,篡夺了政权。但在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发兵由陆海两路进犯位于辽河口的古朝鲜。两年后,古朝鲜被打败,中国在满洲南部和韩半岛北部设立了四个都督府。这四个都督府建立之后不久,韩国的进攻变得猛烈起来,所有四个都督府均于公元313年被摧垮了。
   三国时代
  古代韩国在近似驾洛国的青铜器文化的最后阶段从中国的国家实力中看到了铁器文化的作用。在中国中央集权制发展的同时,在满洲兴起了扶余。在韩国的南部,三韩的部族联盟逐渐发展到建国阶段。在南方,突出的是百济和新罗,在北方是高句丽。
高句丽王国(5世纪)
   到公元1世纪时,高句丽已牢固地确立为一个国家,于公元313年将中国从其殖民地乐浪驱逐。可是,公元342年,高句丽首都陷落于中国的燕国之手。在高句丽同中国作战时,百济积聚起实力,在第4世纪末叶同高句丽发生冲突。
接着新罗发展壮大,形成组织严密的国家。
  高句丽于公元372年第一个采纳佛教为王国的信仰,百济是第二个,于公元384年采纳,新罗是最后一个,于公元528年采纳。当时还采用了中文佛经。高句丽建立了一个学院来教育贵族,并在佛教传入前编写了100章的国家史书。百济在公元384年,第4世纪初也编写了自己的历史。只有新罗在信奉佛教之后才立即着手编写自己的历史。
  这三个国家就这样逐步建立起国家机构,采取儒教和佛教的等级结构,把国王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它们颁发国家法典,开始实施统治人民的法制。在这个过程中,高句丽吞并了扶余,新罗征服了伽耶。三国竟相加强佛教和儒教相结合的国家政权,由此试图进行认真的领土扩张。
  这时候,新罗发展了花郎组织,这是一种志愿性质的社会团体。花郎作为一个集体受到作战武艺、文学鉴赏和团体生活的训练,这种训练部分通过游历进行。教育的目的是:(1)事君以忠;(2)事亲以孝,(3)交友以信,(4)临战无退,(5)杀生有择。这些目标是著名和尚圆光提出的,他把佛家和儒家的美德合在一起来教育新罗青年。这一运动风行一时,对增进新罗国家的强盛作出了贡献。
   有了这个青年组织,新罗得以在文化领域积聚起国力。百济在一位建筑师的协助下,建起了一座宏大的寺庙,名叫皇龙寺,和一座甚至在中国也闻名的高大的宝塔。皇龙寺高70米的宝塔于公元645年建成,直至13世纪蒙古人入侵才毁于战火。新罗愿意向高句丽和百济学习,并派和尚去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特别是对佛教教义、建筑和中国的经典进行了解。
   在新罗同唐代中国建立友好关系时,高句丽却与隋朝和唐朝激烈交战。隋炀帝在对北方游牧部落作战获胜后,以一百余万军队进攻高句丽。公元612年,高句丽将军乙支文德依据防御工事抵挡住隋炀帝的陆军和水军进攻达数月之久,并在隋军撤退时歼灭了他们。在萨永(清川江)进行的一次伏击使隋军30万人中只有2,700人得以逃脱。隋朝的覆亡部分原因在于被高句丽击败。
   在唐朝兴起后,唐太宗沿着辽河修筑了防御工事和墙垣,企图为入侵失败进行报复。公元644年、648年和655年,唐太宗入侵未果。唐朝于是向新罗求助
  新罗也说服了唐代中国帮助它征服百济和高句丽。高句丽先前曾打败过隋炀帝,唐太宗与高句丽的敌对关系驱使唐高宗与新罗结盟,先攻打百济,然后攻打高句丽。
  立国最晚的新罗最后打败了另外两国,但是未能使国土延伸到满洲的高句丽全境。在新罗实现统一之后,唐朝对新罗的意图便暴露无遗了。百济国王和他的家眷于公元660年被押解到唐朝,一名唐朝将领(注:薛仁贵)迫被任命为军人总督来统治百济领土。公元668年,高句丽的最后一个国王、他的官员和20万名俘虏也被押往中国,高句丽的国土由唐朝的将军们治理。唐高宗的意图此时已很明显,新罗决心与唐朝一战。金庚信是新罗声名最卓著的将军,曾领导和指挥新罗的历次战役。他的决心使中国怂恿百济和高句丽起来反叛新罗的阴谋没能得逞。新罗开始对唐朝控制领土上的主宰地位进行积极抵抗。
  公元671年,新罗开始它自身反抗中国统治的战斗,攻下了中国的都督府,由此恢复了全部百济领土。公元674年,中国进犯新罗,因为新罗曾在杨口附近的买省城要塞和开城附近礼成江畔的泉城要塞消灭了唐军。新罗军队还把唐朝军队驱逐出平壤。尽管如此,中国军队仍不放弃原来对百济和高句丽的领土要求,直至公元735年,才承认大同江以南的领土属于新罗。于是,新罗成为拥有韩半岛大部领土和原来三国的大部分人民的单一国家。
  高句丽覆灭后,高句丽前将领大祚荣组成了一支高句丽和靺鞨(一个通古斯族部落)人的军队,带领他们前往由中国掌管的领土。他们最终在满洲的吉林附近定居下来,并在那里成立一个国家,起先叫震国,于公元713年改名为渤海。渤海国不久便控制了过去高句丽的大部分领土。渤海国的统治阶级大多是高句丽人。渤海国宣称自己是高句丽的继承国,有时自称高丽国。
  渤海国在9世纪上半叶宣王统治年间达到鼎盛时期。当时渤海国的疆域北起满洲的松花江和黑龙江,南至现代韩国的北部各道。它的首都位于当初建国的所在地-吉林地区的东京城。
  随着唐朝的覆亡,出现了政治混乱和暴力,渤海国成了受害者。公元926年,契丹征服了渤海,后来还统治了满洲的部分地方和中国北部。渤海国统治阶级大多是高句丽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南下,加入了当时取代新罗而新建立的高丽王国。
当时渤海国在满洲部分的领土虽已丧失,但是在鸭绿江和豆满江(即图们江)边界线以南的地区却得到了恢复。于是人们迁徙到高丽。
  从上所述,不难看出韩国将中国的部分古代史纳入他自己的历史,当然遭到中国学者的反对。
中国学术界认为现代的朝鲜族人是在高句丽国家灭亡以后,长时间的民族融合与交流中,以新罗人为主体形成的(而新罗人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土著),在融合过程中也包括留在朝鲜半岛上的少数高句丽人、靺鞨人、汉人等。19世纪中叶以后,一部分朝鲜人从半岛迁入我国,成为今日我国境内的朝鲜族。所以,真正的朝鲜族政权是王氏高丽,立国于高氏高丽灭亡250多年后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朝鲜半岛的另一个政权新罗,翌年又灭后百济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地区。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此即我国明清时期的朝鲜国,其疆土发展为现在的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和韩国,人民发展为现在的朝鲜族和韩族。
  中韩争执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王氏高丽之前的高句丽国和勃海国是否也是朝韩历史的一部分。中国学术界认为这两个政权与朝鲜族的本土政权基本没有源渊,理由如下:
  一, 辖境内民族构成不同。高氏高丽辖境内的人民以高句丽族为主。高句丽族的族源是我国上古时期古老民族秽貊人东迁后的夫余、高夷、沃沮、小水貊、东秽等,后又融合了卫氏朝鲜遗民的后裔、汉人、鲜卑人等。这些来自于不同民族的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一体,史书和学界一般以高句丽族称之。王氏高丽辖境内的人民以新罗人为主。王氏高丽本即是新罗国民所建政权,兼并新罗和后百济之后,新罗人和百济人成为了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新罗人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的辰韩和弁韩人,高氏高丽灭亡后虽然有一部分高句丽人加入其中,但不是新罗人的主源。百济则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人。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以来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人为主,大量的史书记载也表明王氏高丽人和我国古人是把王氏高丽看作“三韩氏旧”的。这些源于半岛南部的民族成员,在王氏高丽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融合为一族,史书和学界一般称之为高丽族。王氏高丽为李氏朝鲜取代后,朝鲜也因此取代高丽,成为其族称,并沿用至今。
  二、统辖区域不同。高氏高丽初立国于我国境内的鸭绿江支流浑江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后扩展到鸭绿江以东以南地区和图们江附近,统治中心最初在今辽宁桓仁县,后迁至今吉林集安,公元427年迁至平壤。高氏高丽在我国南北朝时期达到极盛,最强盛时期的疆域四至大致是:东至日本海,西以辽河为界,北达今吉林省珲春市一带,南到北汉江以北。据《高丽史•地理志》载,王氏高丽在建国110年后的疆域最北在今大同江以北龙兴江一线,其北是我国历史上的地方政权渤海国的辖境,渤海灭亡后是我国的边疆民族女真人的活动地域。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辖境基本上是继承了新罗的疆域,其北部地区虽然有一部分与高氏高丽的辖境重合,但在高氏高丽灭亡初期即已经归新罗所有。由此看,王氏高丽统辖的区域并非高氏高丽的旧地,早期在今平壤以南,一在南一在北,王氏高丽占据平壤以北是后来的事情,全部占有半岛鸭绿江以东和图们江以南地区则是14世纪末叶,但此时王氏高丽已经为李朝取代,因而在统治区域上两个高丽也难以构成继承关系。
  三、两个政权立国时间悬殊。历史发展归属不同高氏高丽建国于公元前37年,最初为西汉玄菟郡高句丽管辖,后逐渐强盛,但并未断绝和中央王朝的臣属关系,进入隋唐时期后,因其不遵从隋唐两朝诏令,不断扩张,并阻塞朝鲜半岛其他政权入贡中原王朝的道路,结果导致隋唐两朝的征讨。公元668年,高氏高丽终于为唐朝统一。高氏高丽的辖境最初完全由唐朝安东都护府(治所最早在今平壤)管辖,几十年后有一些辖境为我国历史上另一个地方政权渤海占据,一些划归兴起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政权新罗,一些仍由安东都护府管辖;高句丽族则绝大部分被唐朝迁徙到中国内地,后和汉族融合,小部分融入周围各族之中,其王族后也绝嗣,立国7个世纪之久的高氏高丽最终消失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而王氏高丽立国于公元918年。其政权虽以“高丽”命名有兴灭继绝之意,然而却是在高句丽政权灭亡250年后建立的。都城开京(今朝鲜开城),其活动范围没离开朝鲜半岛。所以,高句丽简称高丽与王建的王氏高丽,无论从时间上,活动地域上,王族姓氏上,治下臣民的组成上都存在着根本区别,是不应该混淆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韩朝不顾历史事实将本国民族的源头上溯到我国古代的东夷,实在是匪夷所思,其中不乏对我国领土的野心,值得国人警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