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闲人华华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愿为闲人
正文

游浦江水文化博览园

(2008-09-24 11:49:07) 下一个

我跟着我们旅游班组织的一条短线去旅游了。在闵行,正在建造一个浦江水文化博览园,初具规模,尚未正式开放,故前一段时间不收门票。坊间又传说这是已倒台的原上海市市委书记陈良宇的后花园,一传十、十传百,游客蜂拥而至,旅行社也趁不收门票之际,打擦边球,纷纷组团。

到那儿一看,门口的告示牌上写得明白,2003年10月,闵行区马桥镇彭渡村的三千村民投巨资建设这个生态园,完全没有政府的什么事。原来的那片土地上鱼塘、鸭棚、猪圈成片,粪便横流、垃圾成堆,使水源遭到严重污染,而这里恰恰又是上海人民饮用水的取水口,所以很多时候,只能是眼不见为净的了。

我没来之前听人说,院子里的建筑都是日式的、韩式的,自己亲眼目睹后才明白其实不然,这明摆着是我们自己的老祖宗的东西,是唐朝风格的建筑嘛。也难怪有人误解为日、韩式,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繁盛强大,日、韩的文字、建筑、服饰等至今都留有汉唐的影响,而在我们自己境内,由于自然侵蚀、战火摧毁、动乱祸及、保护不力种种原因吧,古建筑中的唐宋建筑反而已属凤毛麟角,现在多见的只是明清建筑了。我看唐朝建筑,其特点之一在屋顶,大且多层,底大顶小,层层相套,黑灰屋瓦,稳重质朴。其特点之二,屋宇方正高大,多为一~二楼,墙体下础为石,厚实坚固,上面是连排的窗子,门窗均是精工的细格或雕花,大气中不乏奢华。

这个园子的占地面积很大,除了那些仿古建筑外,值得游玩的是一座又一座多得数不清的石桥。各种各样的石桥,有拱式的、平铺式的、长廊式的,造型各异,无不古朴可爱。拱桥的桥洞,从单孔到五孔的都见到了,孔洞呈圆形、方形、八角形……变化多多。有的石桥转折相连,桥洞重叠相映,有的石桥桥上建亭,飞檐翘角,分外妩媚,又有些石桥亭桥相连,上下起伏,如卧波长龙。有些石桥精雕细琢,桥栏上雕刻着花开富贵、鸳鸯戏水、鱼跃龙门、凤凰展翅等等中国传统的图案,有一座桥叫做醒狮桥,那桥墩上自然少不了憨态可掬的狮子了,还有一座十二生肖桥,走上桥的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属相呢,又有一对青石桥,单孔拱形,遥望相对,也别有情趣,当然也有简略粗放的,几条石板往河面上一搭,便可“普渡众生”了。

曲折蜿蜒的河流上哪,到底有多少座桥?扬州瘦西湖有二十四桥,这个园子里的桥岂止二十四座?翻个倍总有的吧。如果你再把倒印在水中的桥影也算进去的话,那真如人们所说的,你有几岁,你就能数出和你岁数一样多的桥来。

园子里广植树木花卉,不只是虎口粗细的幼树,还移来了相当数量的成年大树、古树,不然怎么和那些仿古的建筑和仿古的石桥相配?河道一处还留着芦苇,于是也就留着几分野趣。作为布景,他们又搬来几块漏、透、皱、瘦的太湖石,还搞了些牛呀、龟呀的石雕。

来到园子的南端,居高临下,宽阔的黄浦江一览无遗,航道上有一些船只往返,江水混浊,水面上漂招一滩滩的水葫芦,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因为园子里的河流通着黄浦江,他们为自己建造的园子起了个“水文化博览园”的名字,又是“文化”,又是“博览”的,名头起得好大,却仍大不过“陈良宇的后花园”这个虚名头。

在交通还算便利的情况下,(轻轨五号线闵行终点站下,出口有专车接送,单程2元/人)去那地方走走,拍拍照,取景还是不错的。因为去的人多,尽管园子只完工了近半,这几天开始售门票了,票价20元/人。听说全部完工后,门票要提到80元/人,这好像就太贵点了。现在的人都急功近利,最好没几年就能收回成本,锋利的刀子举得太高,是否会把游客给吓跑?

我们这次得一日游,还去了闵行的古藤园和红园,和市内的绝大多数公园一样,都是免票的。红园建于1960年,位于闵行区的中心,四时皆景,占地面积不大,仅4.1万平方米。古藤园更袖珍,建于1992年,是苏州园林风格。那里最早是上海成陆前的古海岸之沙岗,园内的那株古紫藤,相传是明嘉靖年间的诗人董宜阳手植,那么距今已有四、五百年了。园内以“宜阳古藤”为主景,又配植诸多种名品紫藤,还把区内宋代的石井栏、明代的石板桥、清代的牌坊等搬入了园中。

一日游的最后一站是七宝老街,因为是周末,七宝老街上人挤着人,时不时地得侧身相让才能通行。羊肉铺、糕点铺前的人气最旺,各色小吃摊的生意也不错。除了吃的,穿的用的也应有尽有,小商品居多。现在的人都比较想得明白,舍得花钱,到七宝老街了,纷纷解囊采购,没有谁是空手而归的。

2007.12.18.

Click Here for More Photos and Articles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