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尘影

写下一些尘事,留下一点影子。也许世界都忘记了,至少自己还记得自己。(原创所有,请勿转载)
个人资料
尘凡无忧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关门闭户读红楼

(2020-10-20 14:19:55) 下一个

那天百无聊赖,随手从我那二三十本有限的中文书里抽出《红楼梦》,翻到扉页,赫然看到大学好友和她男友的签名——我都快忘记了,这是我二十一岁那年生日,他们两个一起买给我的生日礼物。

倏忽二十六年过去。说来惭愧,这本书随我流浪海外,搁在书架上,但我从来也没有想真正静下来心来读一读。说不出为什么,大概潜意识里总觉得那都是封建残余,且有“女不读红楼”的古训在先,我自身的性格又偏多愁善感,不想消受太多凄凄惨惨的故事,就一直也没打算再花时间去读。

其实说到底,我对书大约没有那么如饥似渴。也可能读书的机缘不到,就像那本《百年孤独》同样在我书架上摆放了二十多年之后,我才猛然有了阅读的欲望,且一发不可收拾地连读了四五遍。而这一回,读《红楼梦》的机缘到了。

我一直觉得《红楼梦》的故事跟《百年孤独》的故事在大构思上是很接近的,都带着神奇的色彩,一个是写在补天神石上的故事,在人间里的一切都像是幻影;一个是写在羊皮纸上的故事,一阵风可以把整个家族卷走,不是幻影又是什么。甚至《百年孤独》里一再出现的写家族预言的吉普赛人墨尔基阿德斯,都跟《红楼梦》里时不时神来一笔的道士和尚也相像。

从时间上看,不知道马尔克斯是不是从曹雪芹这里得到灵感——这个只有马尔克斯本人知道了。

 

这些天里我所有的空闲时间几乎都用来读它。真是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原来自己这么没文化。虽然我读的这个版本因为年份相对较早(1994年华夏出版社出版),书中有各种校对错误,但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却无法被遮没,读一遍《红楼梦》,着实补了一遍语文课。一篇《芙蓉女儿诔》,让我意识到自己原是文盲——那么多字不认识,而曹雪芹竟然翩翩然然华华丽丽地写了那么一长篇——黛玉说可与曹娥碑并传一点不过。

有这样稀世文采的作者竟然还洞明世事人情练达,并且能运用奇思异想的构架写出这样人物众多场面宏大颇具佛性深意的作品……惊叹之余只能由衷惋惜——没有完整的曹雪芹版本的《红楼梦》绝对是中华文化的一大憾事。

 

即便隔着二百多年的时间,读起红楼来竟然觉得莫名亲切。我居然在小说里找到了外婆那老一辈人的土话(我一直以为是山东方言,外人难以懂得),乍然从曹雪芹笔下的一群风流人物的嘴里又听到它们,连他们的礼和道都跟我听到过的一模一样,立即就勾起了我的阅读趣味。一个字一个字地对上去,又有早年看的电视剧打底,那些小说里的人物轻轻松松就在我脑海里活了起来,简直是一边左脑读着文字,一边右脑播放出情景实况——大约就是所谓同步脑补。

 

虽然《红楼梦》的故事梗概人物命运相关情节早就烂熟于心,不过当真正把小说完整细读下来,还是纠正了自己从前很多固有的错误观点。

比如贾瑞的死。以前一直认为他是被王熙凤恶毒害死的(都不知道被什么文章不知不觉中这样洗了脑,可见一知半解不求真多可怕),看了书倒觉得王熙凤可以说难得的贞洁正派,是贾瑞自己龌龊,被王熙凤教训若干次还淫心不死不知悔改,及至最后的风月宝鉴也是道士给他的,本是为了救他一命,他却不听劝阻,仍旧贪图淫乐。这样的人只能怪他自作孽不可活。用平儿的话说,贾瑞这种没人伦的混帐东西,起这种心行这种事本就会不得好死。所以王熙凤在贾瑞这里的处理并无可指摘之处。

还有以前一直认为王熙凤怎么工于心计,仿佛只会媚上讨贾母王夫人的欢心,这次看了书,倒觉得她只是聪明伶俐,为人周全,除去对尤二姐有嫉妒不容之心(倒也看不出她有夺去尤二姐性命的恶念,况且站在她的立场上,一大家子的人合起来瞒着她算计她,换谁都很难不冷心积怨),对众姐妹都还真心实意体贴周到,对下人们甚至对八杆子打不着的穷亲戚刘姥姥也不错,初次见面就以礼相待,私自决定给了二十两银子(够穷人家吃一年),即使后来戏弄了刘姥姥,也给予了刘姥姥诸多物质补偿,都还算仁厚。

这样的一个女子,不知道民间怎么会把她传得只有恶名。这倒是应了晴雯嫂子的那句话——想来天下委屈事真是不少。

 

看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只觉得他真是女儿们的知音,把个个女孩儿都写得玲珑剔透,清澈如水,即便是有一点小心机,也觉得可以理解。细细地逐个儿把这些女孩都拎出来琢磨,没有一个不好,而且个个都心地正派,冰清玉洁。即便尤二姐尤三姐那样有过不堪过往的,也都能立即改性儿从良——尤三姐的自刎,尤二姐的吞金都使她们保全了自己最后的尊严。

甚至晴雯嫂子灯姑娘那样把一半儿英雄好汉都考试过的风流水性的女子,也会不勉强宝玉,并且给他和晴雯正名——原来他们是被委屈的,后悔错怪了他们。只这一句话,她的风流水性都不算什么了。

曹雪芹部分的红楼,污浊的只有男子,就像宝玉说的,这世上只有男子这些浊物们把一个个清清洁洁的女儿糟蹋了——果真不假。

 

再有,细读之后才知道,曹雪芹部分的林黛玉并没那么小心眼到不可理喻(再次证明不分青红皂白接受大众洗脑多么可怕,不知道委屈了多少人),能够跟宝钗开诚布公,说自己是个多心的人,只当她心里藏奸,才不跟她亲近——能够坦白到这种地步,可知黛玉有一颗多坦荡清明的心。这样的一颗心是不会小心眼到哪里去的。再进一步说,她小心眼一定有她小心眼的理由。

可惜后面高鹗部分借着众人的话说黛玉小性儿乖僻,我以为这都是高鹗对原著理解错误强加给黛玉的——说到底众生多半只会论断人,而不会设身处地体谅人。自然在这里高鹗也无法体谅黛玉之心,所以才在后半部分把黛玉写成了那样——高鹗居然还写到黛玉劝说宝玉去取功名,真是无稽之至。

 

其实高鹗无法体谅的岂止黛玉之心,连宝玉的心他都体谅不了,所以八十回之后,好好的一个灵气十足的宝玉瞬间呆了,那个体贴,心疼,懂得,与黛玉心有灵犀的宝玉,随着曹雪芹的消逝而消失了。

八十回之后,不止宝黛的对话写得完全无趣,一众人的对话多半都没有了之前的灵透之气,且故事的走向也完全变了。之前七十八回里刚刚曹雪芹写到贾政年迈,名利大灰,开始欣赏宝玉的诗酒放诞,因为他年轻时也同宝玉一样,又思及祖上个个如此,虽然有深精举业的,却不曾发际过一个,想来这是贾门之数,便不强逼他举业了……谁知到了高鹗这里,刚接手第八十一回就写贾政又让宝玉去专学八股文去了——难怪有人说高鹗的《红楼梦》把曹雪芹的《红楼梦》给完全扭曲了。

 

更有好笑的是,曹雪芹部分死去的柳五儿在高鹗部分居然活了。乍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还很疑惑,对自己的记忆力开始不自信起来,可怜我不甘心,忍不住向前寻找证据,终于找到在王夫人那里——柳五儿果然是短命死了(虽然只是一句带过,可死了就是死了啊)。遗憾高鹗显然忽略了这句话,后面还拿柳五儿做起文章来……真是让人头皮发炸。

而薛姨妈之前性格温厚,对黛玉很是怜惜,还要给宝玉黛玉做媒来着,转眼就变成没有任何犹豫地接受了贾母他们的提亲,完全不顾及黛玉的感受。而薛宝钗那样玲珑剔透的人儿,自然知道宝玉一心都在黛玉身上,之前也完全看不出宝钗对宝玉有何心思,竟然就没有任何辗转地接受了这种替身似的婚姻——哪有半点玲珑剔透,只有糊涂混沌。

 

再读到妙玉那么冰清玉洁的一个槛外女儿家,竟然会为了宝玉一面动了凡心入魔发狂,还有夏金桂和宝蟾,也对薛蝌动了淫心,主动勾引,简直让人读得心梗……要知道曹雪芹眼里的女孩儿再有各种小性儿,却都是有节有骨的,完全不是高鹗写的女孩儿这么俗气不堪。

只能说,高鹗岂止文才不及曹雪芹,心性也离曹雪芹十万八千里。怪不得有人说红楼梦只看前八十回就可以打住,后面不值得看。真是没想到高鹗把曹雪芹的原旨改成这样。

本来还想忍耐着读完后面的四十回,只是越读越觉得懊丧,终于决定不再读下去了——里面的人儿都已不是我前面认识的人儿了。那一个个鲜活的人儿在我脑袋里翩翩跹跹,我却不知道曹雪芹头脑里他们的故事走向和结局究竟如何,真是此生一桩憾事。

 

虽然在翻开读这本书的时候就知道读到八十回往后可能会比较堵心,甚至爱儿看我读红楼都一再追问我读到了高鹗写的部分没有,她从书上知道这本书是两个人写的,一直好奇高鹗续的部分水平怎么样。我一直以为应当不会太差,可惜真正读到了还是觉得郁闷至极——居然写成这样了!

忽然想起我在国内还收集了各种人写的红楼补梦之类,想来也不大值得读。

当然,还是要公正地说,没有高鹗的续本,《红楼梦》作为残本大概也不可能这样流传下来,并名扬海外。

然而然而,要是世上有一本完整的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人生该多么完满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5)
评论
尘凡无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niersi' 的评论 : 尼尔斯好。读到后面笑晕了。这个THAT太折磨人了。。。。:)
niersi 回复 悄悄话 一言蔽之,黛玉代表感性,宝钗代表理性,幸福关系也好,更重要的,内心的平安喜乐都
是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世间的感性和理性难达到平衡。因为这个平衡点就是 THAT 自然而然的状态。所以要修行。:)
尘凡无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oraDora2008' 的评论 :

谢谢对宝钗的认同。不过我觉得黛玉只是对宝玉小心眼,因为在乎。其他的,倒没觉得黛玉难相处。王熙凤。。。怎么说呢,处在她的位置上,一言难尽。我只是觉得她在处理尤二姐的时候做的过分,不过那也是有因有果。总体我觉得她懂礼,也明是非。

尘凡无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嗯,你真是红迷啊。:)作者当然不等同于宝玉。
DoraDora2008 回复 悄悄话 我也觉得宝钗大气稳重,没什么坏心机,和蔼可亲。黛玉确实小心眼,难相处。王熙弄权铁槛寺,就显出她爱钱爱弄权无情的一面。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这又是一个大题目:作者是不是等同于宝玉?
尘凡无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哈哈,给你一个抓狂的表情。。。你们的心思都太深沉,相比俺太幼稚简单了。在我眼里看众多女子就像宝玉眼里看她们——个个儿都美。这种美在容貌,也在心灵。如此美的一众女儿最后仍落得个万艳同悲的结局,才让更人扼腕叹息,也更值得深思......我觉得这才是红楼梦这部小说伟大之处,不然就俗了,低了。

但愿这不是我对这部小说的自作多情一厢情愿。。。又郁闷了,真希望曹雪芹能活过来,把这些说清楚再死。这样撒手一走,留下千古之谜,真是让人忍不住要大喊一声:雪芹雪芹,你好——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话说回来,作者心目中是不是对所有女孩子完全没有区别呢?如果他的描写总是引起读者对某个角色的“误会”,这会不会也在作者意料之中?
尘凡无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un100' 的评论 :

汗。我只是不希望误读委屈了宝钗,更不愿看见因为误读而使红楼梦庸俗化,勾心斗角的小说其实很没意思,那会大大拉低红楼梦的思想价值。。。
尘凡无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好像是这样。我以为还是众人冤枉宝钗了。若她心机不正,就配不起“山中高士晶莹雪”,就冲晶莹两个字,在曹雪芹眼里,宝钗一定是正面角色,比肩黛玉,都是清洁的水做的女儿家。。。
jun10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尘凡无忧 : 你真善良!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宝钗大概是红楼梦中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人物。作者在回目中给她的评语是一个“时”字。不但现在的读者对这个评价不大理解,古时候也一样,所以有一些版本中给改成了“识”,“贤”等等,但一般认为原作的“时”还是最准确的。
尘凡无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un100' 的评论 :

嗯,扑蝶这里的确很多人容易因此误会宝钗,我只当这是宝钗的急智,为了保全丫头们的面子,便拉出来黛玉,不过她本就是要去找黛玉的,情急之中,这样说也可以理解。后面对这件事没有任何续补,小红的私密也没有泄露,所以我觉得这里曹雪芹只是想写出宝钗的聪明和仁厚,连丫头们的面子都顾及。。。

至于你说的后来那些,我读着没觉得她有任何机心在里面,只觉得她就是懂事周全,会替别人着想。。。。

曹雪芹的红楼女儿个个都是冰清玉洁水做的骨肉,并没有俗世的世故和心机,假如因为做事周全而招致毁谤,那天下人真是委屈了宝钗,误读了曹雪芹。。。。

我以为,这些女儿们冰清玉洁几无瑕疵,却逃不过最后悲哀的宿命。。。这才是红楼梦的原旨,这样才不落俗套,才能达到令人深思的高度。

尘凡无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嗯,我也认为薛姨妈那样说是真心的。连读下来没有任何蛛丝马迹显示那是假意。
jun100 回复 悄悄话 宝钗扑蝶那时听完了小红的“鸡鸣狗盗”,随口就编了个林黛玉蹲亭子根儿的谎,轻轻金蝉脱壳巧巧暗自窃笑。。。这是这本书第一个让我心里咯噔一下的地方。那时还小,心直眼尖,顿时觉得像见了个鬼。这种听仆人墙根的事栽到林黛玉头上,她没事了林黛玉怎么办?自保不带这样栽赃的,林黛玉还不知道呢,恐怕到死也不知道。不过小红据说最终仍是忠仆,可见自有人心。大了以后再看红楼梦,看到此人更多心机算计。什么替湘云请客摆螃蟹宴,劝黛玉少读歪书多养生,替袭人给宝玉做针线守床边看午睡,替姨妈给金钏出丧衣。。。上蹿下跳面面俱到才德形神兼备,但与心地仁厚品格大度之类的美誉毫不相干。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别的因素比如元春命婚等说的人比较多,启功这个提的人相对较少,也算一个可能吧。

薛姨妈说那话时我相信是真心的,“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回目一般是作者的真实评价,不会是反话。
尘凡无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的确金玉是天定之合,黛玉强不过命去,不过最吸引人的不是结局,是走向结局这一路。。。。反正我不认同高鹗的安排,写得牵强,完全不符合曹雪芹之前的逻辑。

还有,我觉得启功说的犯忌的事至少在红楼梦里是不存在的,不然的话薛姨妈也不会那样提,众丫鬟老妈子也不会欢喜认同。。。

才反应过来,红米原来是红迷的谐音。:)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说起金玉良缘,我们都知道最后是宝钗和宝玉结合,但这是在一个什么样情况下发生的,没人知道。续书作者大概也是想不出别的办法,才设计了调包计。已故的启功先生曾说过,黛玉如果嫁给宝玉,就是所谓“骨血还家”,在清代是犯忌的。启功是清皇族后裔,他的话应有根据。但我估计实际上也没有那么严格。从小说看,贾家从上到下都以为老太太会把黛玉许配给宝玉,可见一斑。但这总归是有这么个说法,有可能被人利用来反对木石姻缘。也许这就是宝黛特别是黛玉一直不放心的原因。
尘凡无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心中之城' 的评论 : 谢谢来读。蒋勋的文字我读得少,有时间找来看看。多谢介绍。
心中之城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好文!有时间也再来读读红楼!另外蒋勋的说红楼也很不错!
尘凡无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嗯,是这样,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世事经验在读,所以读出来的各不一样。我是好奇心重的那个,越是看到这些不同解读,越想知道曹雪芹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求而永不得。。。。这算一件。:)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红楼梦一个特点是,作者一般(不是绝对)不作“全能视角”式的说明。绝大多数的情节,究竟当事人是怎么想的,目的何在,需要读者自己体会,并没有正确答案。从金锁不难看出薛家本来是有结亲的意向的,宝钗应该也知道。但是来到京城后,一是看到宝黛的关系,另外对贾母的意思也琢磨不透,这时想法有没有变化,有什么变化和打算,就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了。
尘凡无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注册很麻烦' 的评论 : 多谢鼓励。读好书可以让人忘乱世。:)
尘凡无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ubblegreentea' 的评论 :

嗯,金锁那一回我读了,觉得网传的所谓宝钗的心机是委屈她了,我觉得都是女儿家正常反应。

说宝钗对宝玉没有什么,是说宝钗对宝玉没有男女之情,当然好感是有的,毕竟是亲戚,宝玉生得又好看又有偏才而且还心地端正温柔体贴。我想曹雪芹也是这样看宝钗的,如果宝钗对宝玉有私情,在薛姨妈说要给宝玉黛玉提亲那一回里,就不会不给宝钗留下一个字的埋伏了。。。

世人说宝钗有心机,我觉得都是各人揣了成见在读她。我觉得她只是天性敦厚开阔识大体,她的所谓心机只是自保,并无半点害人之心,至少在曹雪芹部分的红楼是这样。假如宝钗的心机不正,早就会利用各种时机对宝玉进行引诱,这是下作浑浊之举,绝不是曹雪芹眼里水做的女儿所为。。。。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见。我刚刚只读了一遍,或许不对。


注册很麻烦 回复 悄悄话 纷乱世界还能静心研讨红楼得出见解,有定力
bubblegreentea 回复 悄悄话 宝钗对宝玉没心思?再仔细读读,特别是宝玉对金锁的章节
尘凡无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家宴' 的评论 :

汗,我读书比较浅,就是当一部好小说来读,我喜欢书里面的人情世故,跟我接受过的家教比较相合。
谢谢告知。我还是更喜欢纸质书,读起来不费眼睛,而且可以在上面随手写写画画。:)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这三个情节都很不错,戏剧性极强,作为一个独立作品在古典小说中可以有它一席之地,但作为红楼梦就差的远了。一个是人物性格的不统一,尤其表现在调包计,如果是王夫人也罢了,老太太和王熙凤怎么可能干这么蠢且坏的事。另一个是文字上的差距太大,正如张爱玲说的,“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大多数的时候写什么不像什么,满不是那么回事”。
尘凡无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如斯' 的评论 :

嗯,我也不懂红楼。这篇完全是我个人的阅读感受,也许别人读高鹗部分会觉得还好。我只是通篇一字不拉地连读下来,读到高鹗那里便非常明显地感觉到各种不对劲,故事发展方向陡然扭转,人物性格明显扭曲,文字之下的人情世故也明显不同之前,各种细节瑕疵。。。。在我这个年纪读书已经有些挑剔了,所以看了几回后面就放弃。

我想高鹗的版本之所以能够被拧在一起流传下来,一定有他的可取之处,在故事断裂之后,经过一些铺陈,应当也可以找到他铺排的情节之间的内在逻辑,从而跟前面续接上去。。。只是我不想看了。
家宴 回复 悄悄话 读红楼梦有时会让人迷惑,这是在读历史还是在读现实。
网上可以免费读。
如斯 回复 悄悄话 我不懂红楼,请教一问:你们都说续的狗尾。可黛玉焚稿、王熙凤调包计、最后宝玉在雪地上的收场,都是在续本中的吧。曹写了个黛玉葬花,高续以焚稿。黛玉这个人物简言之就是从葬花到焚稿,有后来的焚稿,葬花才显得动人。王熙凤最见其性格为人的,是献了个调包计。加上宝玉收场的场景。三个高潮情节我觉得高设计的很是不错,你们觉得呢,仍然是狗尾巴?
尘凡无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嗯,过后看网上评论也是这样说。我是猝不及防被恶心着了,即使事先知道可能不如前面,也没想到通读下来差这么多,简直一脚从悬崖上摔下来。。。
尘凡无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ianchi9090' 的评论 : 嗯,这样安排,也真是作者自己的意淫了。。。只可惜辱没了红楼的名儿。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发迹

后40回若和其它续书相比,也可算一流了,甚至与大多数古代小说比也并不逊色,但是和前80回比,说是狗尾都抬举太多了。
jianchi9090 回复 悄悄话 我还看过一本黄书,书名已经忘记了,反正就是红楼后记吧,书里宝玉和每个人都有一腿。宝钗黛玉共一夫,还拉了不知多少妾,紫娟,鸳鸯,反正有名字的都拉她们家了。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