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穷家富路

(2006-11-17 16:43:27) 下一个

自古以来中国人似乎就不太建议家里人出远门,古训常言诸如“父母在,不远游”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甚至“近田丑妻家中宝”什么的,仿佛只有活不下去 才会背井离乡去外地谋生。其实这些除了国人传统的大家庭观念,也从侧面道出孤 身在外的不易,世道险恶人心叵测等等因素。若是无依无靠确实是满艰难的,虽说 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不能什么都靠朋友或者无论到哪儿都有朋友可靠 吧,<<水浒>>中的宋江倒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不过及时雨的江湖品牌毕竟是虚构的, 更何况现在想找个真心的朋友恐怕比在北京上海找个处女都难,所以出门凡事还得 靠自己,那么“穷家富路”这句话倒还真是至理名言。

“穷家富路”语出何时何处,从没人考证过,但至少清代就已经是广为人知的民间 俗语了。石玉昆的白话小说<<三侠五义>>中第23回中就有这么段:

刘老者笑道:“贤弟不必多虑。此银也是我相好借来的,并无利息;纵有利息,有 我一面承 管。再者银子虽多,贤弟只管拿去。俗语说的好:‘穷家富路。’我又说 句不吉祥的话儿, 倘若贤弟落了孙山,就在京中居住,不必往返跋涉。到了明年就 是正科,岂不省事?总是宽 余些好。”

过去进京赶考,现在出门求学的书生都遵循着这么常理,老汉我年轻的时候回家过 完寒暑假回返校园之时,亲友们每每送些钱口中也念叨诸如“穷家富路”之类的话 语。那时对于这个词老一辈的解释是:家境再窘迫,路途中也要出手大方些,该花 的要花,别亏待了自己。话虽这样说,可是还是理解不深:何为穷家,又何为富路, 这两者有何联系呢?难道只有穷人出门才应该多带钱,富人呢?刨根问底下去,大 致解释就是:穷家,就是说在家里的时候,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什么都是熟悉的,有 急有难总会有个帮手,再穷横竖难不住人饿不死人;而富路是指人一旦出门在外, 举目无亲就得靠自己,就得把盘缠带足了,还得有点闲钱物件以应不测。否则人生 地疏有个不测风云真有可能“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秦琼卖马杨志卖刀的故事就说 明了这个道理,可人家毕竟还是有着宝马宝刀啊,要是这些都没有那到真的会走投 无路了!除了应付意外,还在于人在旅途车马劳顿就不要为了几个大子而处处节俭, 否则就太遭罪了。同样是进京赶考,也不是所有文化人都和书中的那位一样盘缠充 裕甚至和叫花子有得一比的,陈毅元帅在自传体回忆录谈及这样一件事:他家祖上 有位书生进京考试,从四川到北京再回来,为了省下菜钱就随身带了个咸鸭蛋往返 三个多月还没吃完,这位就活得太累了。所以老汉当年搭火车驰骋大江南北,到从 未亏待过自己的肠胃,烧鸡烧鹅盐水鸭外带水果饮料(当然也不了方便面)吃得红光 满面,一路欢声笑语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旅客们把酒言欢诉说且聆听着三教九流的江 湖故事,倒也乐在其中。

工作以后,因为参加的都是投资几十个亿的重点项目,吃喝玩乐也成了工作的一部 份,尽管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毕竟“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所以经常 和负责销售的业务员吃个便饭交流一下思想。有那么一回,吃便饭吃出了尴尬,工 程部说是来个业务经理谈完了工作要请大家吃个饭,就把我从技术部拉了过去,路 上又拉了个计划部的年青人说是赶上了不去就是不给厂家面子,总之“来的都是客” 见者有份。谁知吃完了一看帐单,人家业务经理傻眼了:被店家斩了菜头不说,自 己身边的钱还不够买单的。害的人家窘迫得和老板商量是否可以先压上身份证,我 们几个一看连忙劝住:“我们是这里的常客,和老板熟得很,既然你身边钱不够今 天这顿就算我们身上。”一席话感动得那位连声道谢,说由他付大部分余款他回去 后马上汇给我们,大伙帮人帮到底,就作个顺水人情:“这何必呢?四海之内皆兄 弟,买卖不成仁义在。你出门在外用钱的地方多,穷家富路,以后再说嘛。”人家 千恩万谢地回去了,很快就把钱汇了过来,也拿到了订单,后来还带了些家乡土特 产给大家。

笑人不如人,我自己也遇到了这么码子事儿。某回去同系统的另一家企业调研,大 摇大摆就往里闯,结果被守门的武警拦住。我报上姓名找某某科长,领去一见面, 人家问我要工作证,我说没带。介绍信?没有,身份证?没带。对方顿起疑心,打 长途电话去单位,又赶上午餐时间没人了。这下惨了,饥肠辘辘连投宿都没地方去 因为没有身份证,郁闷!捏着瘪瘪的钱包象只泄了气的皮球踱到厂边的一家小餐馆 吃饭,刚好邻桌有间设备安装公司的工程队正在吃海鲜,桌子堆满了他们自己从海 边买来由店家煮熟的虾怪(寄居蟹),看的我馋的直流口水,没话找话地搭讪了几句, 嘿,巧了!原来他们和我的单位都曾经为一个项目合作过,于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 起来,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他们就把我拉过去一起吃喝,要不怎么说就应该工人 阶级领导一切呢,这工人队伍才是真正代表先进文明先进生产力呢,比那些机关干 部知识分子强多了!酒足饭饱过后,再去找人,电话验明正身,于是办了客饭住宿 解决了,我又开始神气活现了,倒是把请我吃海鲜的工人兄弟们忘在脑后了。

一晃出来十几年了,国门出出进进,同一个航班南腔北调各色人等见了不少。加上 信用卡的普及,所以简简单单一个背包就可以走遍天下,不必再象80年代的父辈们 那样背着方便面出国省吃俭用带回几个大件回来。不过第一次出境的国人还遵循着 穷家富路这条老规矩,而且可能还出于面子把自己包装得衣着亮丽,工人,学生, 新移民,往往在行囊赛满了生活用品以备急需,尽管这里接应的人告诉不必带太多 的物品,一来外面什么都有二来国内的衣着未必适合当地口味。成打的袜子,牙膏, 香皂,成药,方便面,我甚至见过涪陵榨菜。只有国内的考察团倒是向来腰包鼓鼓 的,出手阔绰,反而是海外的华人老板相形见绌能省则省看着就不象书本上说的资 本家。各地的免税店,似乎永远拥挤着国内的考察团观光客,各地的轮盘赌场里似 乎也总能听见熟悉的乡音,先富裕起来的那部分国人在国内肯定不是穷家,但出来 必定是富路,走到哪里都是留下挥金如土的潇洒。有一年在曼谷的一间夜总会里吃 年夜饭,看着身边的国内来的贵宾团的行头未免有点自惭形秽,一打听是外经贸部 的人,果然了得!本来京官架子就大,看着我们这些在海外谋生的洋插队们略带嘲 讽地说:“怎么大过年的你们就吃这菜啊!再说穷家富路,省也不能省到这份儿上 吧?”是啊,人和人不能比,这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富路了,在外面平常还吃不上这 个呢,因为挣的都是血汗钱。

其实“穷家富路”中的这个“穷”除了指贫穷的家庭以外,还有更深的层面意思, 就是指应节俭持家而出门则要多带盘缠, 免遭困窘。老人们之所以总是说穷家富路, 是因为历史上过于频繁的动荡带来的不安全感,所以要未雨绸缪,勤俭持家有所积 蓄应急,而出门在外更要带足金钱以防不测。归根结底是缺乏安全感和无依无靠的 所致,繁华的都市,亮丽的风景,时尚的权贵,奢糜的庆典,这些都与平民百姓自 己无关,更不要指望这些会给自己什么帮助,还是要靠自己。朱德元帅生前做诗曰: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远是真言。”一个国家,一个政府要 建立起自身的形象,不在于庞大宏伟的面子工程,不在于缤纷亮丽的政府行为,更 不在于所谓的高薪养廉,而在于廉洁奉公克勤克俭踏踏实实给予普罗大众关怀和帮 助,将取之于民的社会积累公平地回馈给平民百姓,使得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认为自 己是国家的主人,而政府则是自己最可信赖和最可依靠的坚强后盾,无论居家出门, 在国内还是在海外,随时随地可以寻求并得到政府的有力帮助和热情关怀,这样也 会使每一个海外游子衷心地把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政府看作无穷的力量无尽的财富, 回报以真诚的爱国情怀。

这,也许可以看作是新时代“穷家富路”的政府版本的解读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