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大宗师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内循环有什么内在逻辑吗?

(2020-08-31 13:09:08) 下一个

内循环有什么内在逻辑吗?

--大宗师

最近习政府提出要搞所谓的内循环,普遍的理解就是中国原本依赖于全球化做“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由于中美贸易战及国际环境恶化,逐渐丧失能够继续运作的国际空间和条件,于是习又操起毛当年在被西方封锁时所采取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策略,改了个颇具习特色的名字,称之为“内循环”。这只是表面的理解,但更深一层,这个所谓的“内循环”有没有更具体的理由,有没有其内在的逻辑呢?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参差不齐,地域差别巨大,既有经济、文化、科技、生活发展水平可与国际发达国家媲美的地区、城市、人口,又有广大的经济、文化、科技、生活发展水平低下的地区、城市、人口,甚至有些地区的贫困程度,堪比非洲贫困地区。整个中国俨然如同一个小世界,既有如同第一世界的一线城市,又有如同第二世界的二线城市,更有广大的如同第三世界的发展中乃至贫困地区,30-40年的改革开放,所谓外向型经济,得益最多的是沿海地区,一、二线城市,而中、西部地区,受益极其有限。

当年国际资本将低端加工产业链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中国沿海地区,利用当地低成本、廉价的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工业基础,大量生产廉价产品,再销回发达国家,一来二去赚足了钱,而中国沿海地区也在此过程中为国际资本打工,赚到了血汗钱,积累了巨量的财富,整个地区经济、文化、科技、生活发展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然就有人会往下推理,中国的中西部地区,能不能也复制当年沿海地区的成功呢?虽然国际资本不屑于投资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以后也不再能来了,而中国国有和私有资本也没能出海,那么就政策性的,将中国国有和私有资本引入中西部地区如何?也就是说将沿海、发达地区的低端产业链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利用当地相对的低成本、廉价的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工业基础,大量生产廉价产品,再销回沿海、发达地区,形成类似全球化产业分工的国内产业分工“内循环”。

这个想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仔细想想,恐怕就没那么乐观。当年国际资本来中国投资,他们为什么不去中西部地区,而去沿海地区呢?因为在中国,沿海地区人口素质、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已有相当的工业基础,道路桥梁运输已有相当规模的建设,历史上历来受风气之先,易于接受随国际资本而来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这样国际资本在中国沿海地区的投资,投入和产出,效益就很高。而中西部地区,人口素质、思想观念、受教育程度、工业基础、道路桥梁运输建设,就远不如沿海地区,在中西部地区投资,是在啃硬骨头,投入巨大,产出不易,恐怕很难再造当年的辉煌。

其实毛当年提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策略,也是万不得已的下策,后来他一看到机会,立马就和西方言和了,因为他知道,中国和西方差距巨大,靠精神原子弹,是炸不死敌人的,还是要实事求是,客观的看待自身的不足和别人的优点。今天看看中国的高精尖产品、科技成果,从原子弹到歼10、歼22,到处都有前苏联、美国、西方高科技的影子,光靠自身蛮干,还真是不行的,中国必须要长期的认真的向西方,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个人认为,盲目的与西方为敌,关起门来自己干,搞“内循环”,实属下策,上策仍是改革开放,与美国、与西方积极的认真的合作,这才能紧跟世界先进文化、科技发展潮流,这才能真正、高效的培养、调动、发展、壮大精英群体、精英地区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逐渐带动落后群体、落后地区最终进入现代化社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