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国,爸妈不知道的故事》(三十三)

(2005-05-10 19:15:33) 下一个

 

                        第 二 章

 

 

                         (一)

 

 

 

     休息日, 彼得心情特別不好。

     日上三竿,他還懶洋洋地躺在床上。 昨晚沒關收音機定時

開關,一到九點,鄉村歌曲就準時委婉地在耳畔唱起來,接著是

兩個人的對口廣告,然後播送天氣預報。低溫華氏五十三度

 (攝氏12),白天艷日,下午轉陰多雲,晚上開始刮風,明天

會有小雨……彼得伸手關掉收音機。

     起床後,他去客廳,打開Stereo。兩個喇叭箱響起張學友

(香港男歌星) 的歌聲。他不習慣美國的那種抽筋發癲的Rockn

roll (搖滾樂),而對一些新來的大陸客在家裡播放民間絲竹、

黃梅戲調則又輕蔑不齒。他喜歡港台歌曲;那種軟軟哀哀的調子

對他胃口,對那似通非通的歌詞,他簡直有點佩服。那種比散文

還羅索的長句妙就妙在正表達出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心緒。

     近來,彼得有一件煩心事。復活節前,他任職的華苑酒家老

板約翰對他說,準備再買進一家餐館,在LONG ISLAND(長

 ),叫價二十五萬美金,想以三十萬成交。地段不壞,在別墅

 區。售主是一位台灣太太,她丈夫的電腦公司虧損很多,資金

 困難, 急於賣掉餐館。

    彼得靜靜聽著,"每月的營業額多少?"           

    "說是十萬, 我想,七萬到八萬是有的。"

    "裝修要花多少?"

    "三五萬足夠。兩年前大修過,廚房主要設備都是新的。廳

 堂也很新,不必大修。門面上稍微動動就可以。"

    "這樣……可以考慮呀,"彼得說,“誰去坐鎮?

    "我去。" 約翰說,"華苑……我想交給你管。"

    彼得有點受寵若驚,但他盡量不動聲色。他現在是這家開

 Manhattan中城東部的華苑酒家的經理。

    "這裡不動。你辛苦點。" 約翰繼續說。他信得過彼得。彼

得在他手下幹了六年。剛進店,打雜、洗碗;兩個月後做Busboy

(廳堂幫手),接著做Waiter,頂過半年多 "炒鍋" (掌勺廚師)

還幹了一陣子Bar Tender (酒吧侍者); 由於年輕力壯,

有文化有頭腦,彼得學啥像啥。約翰覺得這個小伙子最可取的

地方是規矩本分,精細周到;不出格不胡來,也不好高鶩遠。不

少大陸留學生做餐館只是弄些現鈔,經濟上一有辦法,立刻拔

腳。彼得是移民,一來就有緣卡,既吃得起苦,又肯下功夫學

手藝,為人也膽小謙恭,比起其他華語地區來的幾個嫖賭精通

的浮滑青年不知好出多少。彼得這個經理是靠著勤奮和技藝一

步一步熬出來的。兩年下來,他跟約翰配合默契,把華苑的生

意經營得有聲有色。

    照彼得的經驗和看法,經營餐館,主要靠質量,其次靠地

段。裝璜講究、菜味對路、服務周到,即使地段差,生意照樣

好。繁華的商業地段固然不愁沒有顧客,但這只佔 "地利"

條。紐約全市,中國餐館多如牛毛,競爭相當激烈; 如果光憑

地段優勢,祇求出菜快,多做生意,不顧質量,服務馬虎,顧

客就到別家去了。

    彼得昇任經理以後,首先說服老板,炒了結黨營私跋扈囂

張的大廚 (廚房總管) 的魷魚,把從前的老朋友,做過上海南京

東路上一家著名粵菜館工會主席而移民美國後一直潦倒不堪

的正宗廣幫廚師老曾聘來當大廚,又把前任大廚的幾個死黨陸

續請走,廚房的風氣和出品就頓時改觀了。彼得還在英文、中

文主要報紙長期刊登大幅廣告———大陸人都懂得宣傳工作的重

要。他拿出一大筆錢買得大廈董事會的許可,在門牆上裝起巨

型霓虹燈;又把大玻璃櫥窗內側的遮蔽物全部撤除,使之透明

敞亮,改變了從裡從外的雙向視覺效果,華苑的生意果然一天

比一天好起來。

    老板約翰,是一個有頭腦的人,他贊同彼得提出來的絕大

多數建議,不吝成本,放手讓彼得去幹。他原籍廣東,父親是

國民黨少將銜文職軍人,一九四八年脫離軍政界從上海遷到香

港定居,那時約翰還在上海福煦路的聖芳濟中學讀初中,到香

港念完高中,讀了兩年商科就輟學在父親開的游樂場裡當個部

門小主管。由於耽於逸樂,父親覺得他沒有多大出息。1960年,

父母把產業交給女婿,帶了約翰移民美國。約翰從最苦的工種

開起,一直幹到父親資助他接手這家華苑。

    約翰出身公子哥兒,豪爽闊綽; 雖也做過多年苦工,但畢

竟不像一般苦拼苦熬出來的小老板那樣的刻薄貪吝,一錢如命。

他的弱點是太重情面,不能實行嚴格高效的管理,這就給取巧

之徒鑽了空子,使華苑在經營上存在不少漏洞。但是,錢賺得

 

不少,約翰也就眼開眼閉,安於現狀。直到盤踞經理位置多年、

陰狠狡猾的邁可車禍致殘,約翰才得以把大權放到彼得手裡。

    約翰平時雖然多半講廣東話,卻一直把上海人看做真正的

同鄉。從出生到去香港的十幾年上海生活,不僅使他說得一口

道地的 "上海閒話",也養成了他對上海的一種特殊感情。他認

為自己的性格和氣質是上海型的。他之所以看重彼得,也正是

出於這種心情。

   彼得看重金錢,善於算計,不免小家子氣,這一點約翰知

道。但是,這對於管理一份產業,恰恰是一種不可短缺的素質,

正好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近一年多來,約翰對創業產生了興趣。大家都在搖頭嘆氣,

覺得經濟不景氣,餐館不好做的時刻,他卻認為這正是拓展事

業的良機。紐約這樣的一個金融商業社會,旅館、餐飲、制衣

等基礎消費行業,永遠不會衰敗。富人總是有,飯多數人吃得

起,只要經營有道,不敗之地是可以站牢的。

    "彼得,我想……你拿十萬出來,華苑我跟你四六分利。"

翰想轉移到長島,是因為他最近在那裡買了新居。

    "十萬?"彼得瞪著眼睛,"你開玩笑,約翰! 你算算看,我

在這裡六年,一共拿了多少工錢?"

    約翰笑笑, "沒有?"

    "當然! 我來美國才幾年? 我們這種老百姓,從大陸出來,

就像剛從娘胎裡生下來,個個都是赤腳赤屁股……"

    約翰豎起手掌往前一推,制止彼得。"有數。六萬,總拿得

出吧。 我借四萬給你。怎麼樣? 別的話,我不多講了, 你心裡

清楚。"

    彼得當然清楚。也大為心動。獨立經營一家餐館,正是他

"美國夢" 的具體目標。來美國八年多,拳打腳踢,體力勞

動幹了整整六年,奔的就是這個目標。他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

學的是中文,分配在職業學校當語文教師,沒有吃過這樣的苦

頭。父母親為他辦移民來後,一心指望他進大學,讀個商業管

理碩士,謀一份年薪三萬多的正經職業。他考慮再三,覺得自

己英文底子等於零蛋,從英文讀起到本科、碩士,好幾年的年

齡與本錢要先扔下去,而三萬年薪的前景實在太暗淡無光了。許

多福建偷渡客,登岸苦拼,兩年還債,再幹四年五年,外賣小

飯店就開起來了,前後也不過六七年光景,而進賬一年又何止

三萬。再看一些得過碩士、博士學銜的早期港台留學生,也在

經營餐館,彼得的主意就拿定了。他辭別父母,只身從德克薩

斯州的休士頓城來到紐約。

    約翰的建議正中彼得的下懷。進華苑前的兩年裡,彼得幹

過不下十家中國餐館,那些在美國做老板的中國人對待同胞的

嘴臉他已經看夠。他之所以能在華苑一幹六年,就因為約翰這

個老板與眾不同。他把彼得看作朋友,甚至兄弟。他的這個提

議,如同他的一貫作風,沒有經過周密的利益算計,更有拉彼

得一把的意思。近兩年裡,華苑的淨利都在二十五萬以上,四

成,無論如何比眼前的工資翻倍有餘了。

    "你的好意我怎麼會不清楚。我,考慮幾天,行嗎?"

    "當然,不過,要快。那裡還有幾個買主在談。機會錯過了

可惜。"

    彼得不是要考慮,而是要湊錢。

    六萬他拿得出,但是不能弄得袋底朝天。

(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aircraft 回复 悄悄话 叫價二十五萬美金,想以三十萬成交。??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