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人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历史,人生天天新开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员,导演还是观众?
正文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 2009年10月16日

(2009-10-18 05:23:45) 下一个
  
  
  在结束了东亚部分之后,下面,东方时事评论员将与东方经济评论员一道,开始今天的南亚部分。
  我们知道,在俄罗斯总理普京此次来访过程中,中俄签定的总计达35亿美元的一蓝子协议,其中主要包括有这样几样:
  
  第一,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VEB)提供5亿美元贷款和俄联合股份金融体系公司与中国中兴通讯(ZTE)及中国银行签署2亿美元金融合作项目;俄水泥制造商Eurocement还将与中国材料集团公司 (Sinoma)合作在俄梁赞、萨马拉、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和车里雅宾斯克州建立水泥生产线等等;
  第二,中国有意帮助俄罗斯发展高速铁路;
  第三,能源方面的一系列合作;
  
  上面是商业方面的合作协议。在安全层面,值得关注的是中俄军方有关负责人13日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相互通报发射弹道导弹和航天运载火箭的协定。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在“日益混沌”的同时又显得“日益清晰”
  
  针对上述商业协议,东方评论员曾给出了这样一组观点:
  
  第一,商业协议。由于这些协议的侧重点在于基础建设与能源合作,而基于“我们之前的判断”,不论是东方时事评论员还是经济评论员,一个共同感受就是:“这批协议总算是出来了!”。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这些东西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背后,是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在“日益混沌”的同时又显得“日益清晰”。针对这一看似矛盾的叙述,我们稍后再做展开。
  
  第二,军事协议。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中俄签定相互通报发射弹道导弹和航天运载火箭协定,就“形式”而言,意义的确非常重大;但就“本质”而言,它又不过是将“一件双方、或者中美俄英法等核大国之间原本一直在做的事情”突然“白纸黑字”化了而已。
  
  
  ●国际军事形势的异常诡秘
  
  
  显然, 在中俄决定将一件“大家一直都在做的事情”突然“白纸黑字”的背后,是国际军事形势的异常诡秘。有关这一点,我们也将在稍后再进一步展开。
  
  事实上,在盘点普京访华的具体成果时,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成果丰硕,但中俄双方最终敲定的合同金额为40多亿美元,距离事先宣传的55亿美元还是“有点儿出入”的。
  
  有关这一点,在一起阅读一则新闻之后,我们再来进行讨论。
  
  
  
  
  普京警告各大国不要威胁伊朗
  
  
  【综合消息】 俄罗斯总理普京14日警告各大国不要威胁伊朗,并称现在谈论制裁伊朗核问题还“为时过早”。
  据路透社报道,普京是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俄2天之后发表上述言论的。普京向记者表示:“没有必要威胁伊朗。”
  
  普京表示:“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妥协的办法。如果无法妥协,并且谈判失败,那么我们再决定采取何种措施。”
  
  他说:“如果现在(在核谈判前)没有做出任何举措,我们就宣布制裁措施,那么我们就不会(为核谈判)创造良好条件。这是我认为谈论制裁还为时过早的原因。”
  
  希拉里在访俄期间未能获得俄方对制裁伊朗的具体承诺,这让希拉里在美国国内备受批评,因为继美国在导弹防御问题上做出让步后,希拉里未曾从俄方取得任何回报。
  
  
  【时事点评】首先,请大家注意,俄罗斯总理普京警告“各大国不要威胁伊朗”,并称“现在谈论制裁伊朗核问题还为时过早”的时间是“14日”。
  
  
  ●对俄美而言,这是个“非常巧合”的时间段
  
  我们知道,从12日至14日,对俄美而言,这是个“非常巧合”的时间段:
  
  第一,期间,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理后首次访问北京,他动身的日子就是12日,离开的日子是14日;
  
  第二,期间,希拉里就任美国国务聊之后首次访问莫斯科,她动身的日子碰巧也是12日,离开的日子也是14日;
  
  
  ●普京对希拉里玩了出“空城记”
  
  这就是说,仅就时间的巧合而言,作为俄罗斯最有实权的政治领袖,普京对以美国国务聊的身份首次访俄的希拉里玩了出“避免与其相难见”的“空城记”。
  
  ●希拉里访俄对中俄之间的“这一轮合作”、还是起到了某些干扰作用的
  
  在这个基础上,结合中俄签了40多亿而不是55亿合同的事实,我们再来回顾希拉里的、被媒体形容为毫无收获的访俄行程,也就不难明白,将希拉里访俄说成“空手而归”也不尽准确:这就是说,希拉里访俄对中俄之间的“这一轮合作”、还是起到了某些干扰作用的。
  
  如果以“货币形式”为这些干扰“估个价、定个性”,大概就是那10多亿美元的“合同金额”与“合同本身”了。
  
  然而,东方评论员首先想强调的是,在俄罗斯为了对美强调“自己还有其它排列组合可选”、普京公然对希拉里玩“空城记”的情况下,希拉里仍然“如期访俄”其实意味了两层意思:
  
  第一,意味着华盛顿“注意到了、并承认”莫斯科还有“其它选择项”;
  
  第二,意味着华盛顿在“注意到、并承认”莫斯科还有“其它选择项”的基础上,想通过“希拉里如期访俄”向方方面面公开强调“美国准备了新的俄美交易条件”、从而尽可能地干扰中俄“这一轮合作”。
  
  另外,东方评论员其次想强调的是,就在希拉里腼着脸也要如期访问“空城”、华盛顿放软身段也要“对中俄这一轮合作”施放干扰的同时,北京又何妨不是在通过普京访华对“俄美的这一轮交易”施加“反作用力”?
  
  如果在这个层面去考虑问题,那么,我们也就不难明白,近来突然发生的许多新闻、本质而言,都是围绕这些所谓的“强调(俄对美国也对中国强调它还有其它选择项)”、“干扰”与“反作用力”来演绎的。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再来阅读一则资料及几则新闻片段。


资料:德央行表示,将限制大规模出售黄金
  
  
  
    【东方档字NO200909280312】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德国央行9月25日表示,在央行新的黄金出售协议实施第一年,其将限制大规模黄金出售,德国央行持有的黄金总量目前位居世界第二。
  
    德国央行称,按稍早达成的协议,其仅将向德国财政部出售6.5吨黄金,而且今年不会进一步利用其出售选择权。德国央行称:“剩余的出售权利将留给其他参与黄金协议的央行,或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IMF执行董事会18日决定,将出售403.3吨黄金储备,以解决该组织面临的财力不足问题,并为贫困国家提供更多贷款。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IMF出售这些黄金可获得约130亿美元。IMF总裁卡恩表示,为避免对市场造成冲击,黄金出售将以“负责任和透明的方式”进行。外界预期,一些国家的央行将成为主要买家。IMF目前约有3200吨黄金储备,是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黄金拥有者。
  
  
  
  资料:俄罗斯再次启动“私有化”
  
  
  【东方档字NO200910070112】莫斯科消息:据媒体报道,10月6日,俄总理普京亲自主持了“2010-2012年俄联邦财产私有化问题”专题会议。普京在会上明确表示:“应当将私有化看作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该进程应当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吸引额外投资、优化竞争环境。”俄经济发展部部长纳比乌林娜则透露,俄政府将于近期出台2010年俄联邦财产私有化计划,并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出售港口、机场、船运和石油行业公司的股票。据预测,在2010年俄联邦预算中,来自私有化的收入有望达到约700亿卢布(1美元约合30卢布)。
  
  普京在那次会议上特别强调,在俄新一轮私有化进程中,俄联邦财产必须按“实际市场价格”出售,“而不能打任何折扣”。他说:“在俄罗斯,不可能再出现免费或优惠的私有化了。”
  
  
  
  
  萨科齐:法国不再向阿富汗增兵
  
    【巴黎消息】法国《费加罗报》网络版15日报道,法国总统萨科齐说,法国军队将继续留在阿富汗,以争取最后的“胜利”,但该国不打算再向阿富汗增兵。
    报道说,萨科齐在接受该报采访时针对法国军队是否应留在阿富汗的问题,给予肯定的回答。他说,留下的目的是取得“胜利”,但他同时表示,法国不会再向阿富汗增兵。
    萨科齐认为,当务之急是培养阿富汗自己的士兵,如果想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阿富汗军人无疑是最有效的因素,因为他们身处自己的国家。
    自2001年法国向阿富汗派遣军队以来,已有36名军人阵亡。目前,法国在该国共部署了约3000名官兵,去年8月,北约领导的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在阿首都喀布尔附近地区遭到塔利班武装人员伏击,造成10名法国军人死亡、21人受伤。这是数年来驻阿外国部队遭受伤亡最严重的一次袭击事件,法国舆论开始质疑政府在阿富汗驻军的政策。
  
  
  
  【时事点评】 首先要指出的是,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点评过“德央行表示:将限制大规模出售黄金”。
  
  
  ●这份“央行新协议”的长远目的在于......
  
  我们知道,8月10日,欧洲央行、瑞典央行和瑞士央行签署了新的五年期黄金协议,也就是所谓的“新央行售金协议”,协议规定:签署国每年出售的黄金总计由不能超过500顿、下调为不能超过400吨,在5年协议期内出售的黄金总量不超过2,000吨,之前的协议上限为2,500吨。
  
  非常清楚,这份“央行新协议”的长远目的在于“支持黄金价格,防止黄金大规模流入市场而导致以美元标价的金价爆跌”。
  
  
  
  ●美国表示“欢迎”的背后可谓是心情复杂
  
  而就在当日,一直在“吵吵着”要出售403吨黄金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立刻表示“欢迎”。
  
  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由美国拥有唯一否决权(以国家为单位)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次之所以“以组织的名义”、公开对这一明确将“5年协议期内出售的黄金总量由2500顿下调为不超过2000吨”新协议表示“热烈欢迎”的背后,可谓是心情复杂:
  
  
  ●对美国而言,从长期去看,这原本就不是件什么值得欢迎的事情
  
  
  一方面,新协议实际上体现了欧洲央行(欧盟主要利益)的意志、那就是:在未来五年内,将限制大规模出售黄金,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人明白,德国央行的“言行”已经强调的再清楚不过了。
  
  德国央行强调:
  
  第一,再次决定在未来一年里将对德国财政部的黄金销售限制在6.5吨,而且不会进一步向其他机构出售黄金。
  
  
  第二,德国倾向于将根据新售金协议所余下的销售份额留给参与该协议的其他央行,而非其它机构(似乎暗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用以换取未来销售黄金的权力。
  
  因此,对美国而言,从长期去看,这原本就不是件什么值得欢迎的事情。
  
  而另一方面,该协议的签定,也意味着欧洲央行成员国将在未来几周授权出售403吨IMF黄金,对“正拼命压着”黄金价格的华尔街而言,这才是值得欢迎的事情。
  
  
  显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组织的名义”表示欢迎的背后,其实又是“短期利益”被优先考虑的结果。
  
  


  ●德国“言行”立刻“在长、短期预期层面”对黄金市场产生了反应
  
  
  然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黄金拥有者,德国是欧洲第一个执行“新协议”的国家,其“言行”并立刻“在长、短期预期层面”对黄金市场产生了反应。
  
  
  真实的情况就是:
  
  第一,在短期预期层面,我们注意到,就在德国央行发表该声明后,由于市得知拥有3408顿黄金储备的德国近日将出售6.8顿黄金,并“批准”国际货币基金出售黄金,从而“有条件满足”美国压低金价的“既时要求”,当既导致金价从1020美元/盎司跌至2周低点,盘中一度报984.70美元/盎司;
  
  
  ●市场读懂了“欧洲央行新协议”的内涵
  
  第二,在长期预期层面,国际金价在探及984.70美元/盎司之后,便立刻反弹,在创下1072美元/盎司的历史新高后,目前仍然盘旋在1060美元/盎司一线,大有“彻底站稳”1000美元/盎司的势头。
  
  显然,市场读懂了“欧洲央行新协议”的内涵,那就是:尽管批准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售400多顿黄金以换取资金的计划,但骨子里却在支持“以美元标价”的国际金价长期走强,从而响应着“一盎司黄金需要越来越多的美元去购买”的市场预期。
  
  从长远看,这显然“不是”一份值得美国当局“欢迎”的态度。
  
  
  
  ●德国似乎觉得它“暂时还能够”承受来自“美元”的这份“经济压力”
  
  
  尽管就短期而言,美国也通过欧元兑美元的持续走强,向欧元区经济施加着强大的压力,但从身兼有世界第一大外贸国家、欧洲第一经济强国,欧盟经济实力最强的核心国家、世界第二大黄金储备国家、在西方阵营中经济状况最好的国家、等诸多头衔的德国之言行来看,德国(欧盟)似乎觉得它“暂时还能够”承受来自“美元(美国)”的这份“经济压力”。
  
  
  
  ●欧盟(德国)对美国下“对华贸易战争、甚至金融战争指导棋”的后果有所警惕
  
  
  不难看出,就长期而言,德国对美国起主导作用的“IMF叫卖黄金”公开持“不同意见”,如果仅从经济、金融层面考虑问题,是能说明这样几个问题的:
  
  
  第一,作为欧洲最具经济实力的德国,并不认同美国的经济、特别是金融政策;
  
  
  第二,作为欧盟、以至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严重依靠外贸,且最有可能(如果不爆发新危机的话)在整个西方国家中率先复苏的德国,尽管躲在欧盟的影子里,一方面“默认”、甚至配合美国施展的那一整套看似主要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案”,一方面又对美国以“经济、特别是金融G1”自居、向“方方面面”下“对华贸易战争、甚至金融战争指导棋”的后果有所警惕。
  
  
  ●德国心知肚明:华盛顿的这套“贸易战争指导棋”,有着明显的战略欺骗性
  
  
  显然,以贸易立国的德国(其实是欧盟中的主流意识)还是心知肚明的,华盛顿的这套“贸易战争指导棋”,有着明显的战略欺骗性:其表面一层似乎是针对中国经济、深一层似乎是针对东亚经济(中日韩、东盟),但美国准备玩贸易战、甚至金融战的“更深一层目标”,则是想借“所谓的表面一层、深一层目标”,最终将欧盟经济、甚至俄罗斯经济也拖进“美国与中国经济、或者东亚经济贸易战”的混水中,好在世界贸易战的掩护下,一方面让“美元本位制”脱靶,另一方面,则指望乱中取胜、混水摸鱼、在混乱中继续施展“各种手段”、以全面巩固美元本位制。
  
  值得警惕的是,不论是全面瓦解欧盟、彻底消除欧元的威胁,还是全面破坏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阻滞中国产业升级计划,防止东亚经济走向一体化,都是美国准备施展各种手段、以期实现的战略企图。
  
  
  而这一战略企图又直接服务于其既定的全球战略,既:巩固并继续维持“美元霸权”,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直至实现旨在各个层面全面支配全球的全球霸权。
  
  
  ●俄罗斯在经济层面“早做打算”也就成了必然之举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再去观察“俄罗斯再次启动私有化”,也就不难明白,由于中国经济(东亚经济)与欧盟经济是俄罗斯经济(主要是能源与矿产)的主要市场,因此,在美国南亚破局不成,转而企图在阿富汗寻求稳住局势,并在此基础上,正式对中国(东亚)开打贸易战、甚至金融战,伺机将欧盟经济、俄罗斯经济等也拖下水的情况下,在经济层面“早做打算”也就成了必然之举。
  
  
  
  ●再谈格鲁吉亚战争的实质
  
  
  我们知道,俄罗斯一方面高度依赖石油收入,一方面,俄罗斯的这份“石油收入”的价值几何,又为石油美元所度量,因此,在石油价格还处于高位的时候,俄罗斯经济为了彻底摆脱“石油美元”这位“不请自来的会计师”,在08年6月份率先攻击“石油美元结算制”,最终导致“俄美矛盾”于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开幕当天在格鲁吉亚全面激化;
  
  
  而自俄罗斯成功肢解美国利益的代理人--格鲁吉亚,并得到上合(实际是北京)的策应(尽管没有承认阿布哈兹、南奥塞梯独立,但对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表示理解)之后,美国在军事、甚至政治层面的对俄反击显得极其苍白,这样,美国也就再也捂不住次贷危机这个脓胞了,紧接着就爆发了金融危机,并将欧盟也拖入其中。
  
  
  
  ●中国对格鲁吉亚战争的反应,成功地分化了北约
  
  
  值得强调的是,当时,中国对俄罗斯针对格鲁吉亚军事行动的策应,实际上起到了这样几层目的:
  
  第一,通过对俄罗斯军事行动的“理解”,在北约(美国与欧盟)面前强调上合的团结,从而在格鲁吉亚问题上对北约尽可能地施加压力,对俄罗斯尽可能进行支持;
  
  第二,通过“拒绝承认”阿布哈兹、南奥塞梯的独立,取得了在科索沃问题上的总体平衡,在北约(欧盟)面前“证明”了上合“并非军事联盟”的事实,从而尽可能防止美国利用格鲁吉亚战争、在欧亚大陆上、为冷战招魂。
  
  第三,在第一及第二的基础上,利用欧盟与美国在科索沃问题、及东欧问题上不可调和的战略矛盾,在政治、及军事上成功地分化了北约,在这个问题上,最具代表性的有两件事:
  
  首先,就是欧盟主席巴罗佐最终以一句名言,既“欧洲只要冷静、不要冷战”,作为“冷战回来了”的正式回应。
  
  
  其次,就是欧盟始终拒绝向阿富汗“实质性增兵”、从而直至今天为止,都一直在拒绝向美国提供其南亚破局所急需的“阿富汗配合、巴基斯坦配合”。
  
  
  ●各方围绕格鲁吉亚战争的角力,对今天国际经济形势具指导意义
  
  
  
  第四,也是对今天国际经济形势最具指导意义的,既:通过格鲁吉亚那一役,通过“中欧俄美”之间在格鲁吉亚战争后所排列的一系列“排列组合”(尽管期间也发生了俄罗斯不顾上合合作大局的“新星号事件”),在美国成功地突显了“中欧俄”之间;“欧美”成功凸现了“中俄”之间的固有战略矛盾的同时,不仅中国成功地凸现了”欧美俄”之间,“中俄”也成功了凸现了“欧美”的之间的固有战略矛盾。
  
  
  总体上说,自“科索沃独立”不可逆转地进入产“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阶段”之后,在一全面范围内的一系列合纵连横的过程中,在“中欧俄”之间的战略矛盾被美国“成功地”凸现出来同时,“中欧俄”之间、甚至包括印度、日本等其它大国,其共同利益也被美国“失败地”提练了出来,那就是必须打倒“美元本位制”。


理普京在北京共同主持“中国俄语年”开幕式的同时,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在法兰克福共同主持“图书展”的开幕式,这是个巧合吗?
  
  
  ●我们非常关注“俄罗斯愿意中国帮助建高铁”的原因
  
  
  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这或许是个巧合,但是,即便果真是个巧合,我们也想借机强调一点:在“中国俄语年”与“法兰克福图书展”两场开幕式的“举办地之间”,我们似乎感觉到了一条“有可能”从两边同时开工建设的高速铁路,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通过莫斯科、将两地(中国、东亚与德国、欧盟)经济高速的联系起来,在莫斯科出于未雨绸缪、而尽管“不高兴”,但仍然决心成为两地(中国、东亚与德国、欧盟)“能源与矿产供应商”的同时(注:这就是我们认为那批合同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原因),作为补偿,也同样出于未雨绸缪的考虑,“两地”似乎愿意考虑将两地之间“交通与运输合同”中的相当部分交给俄罗斯承担。
  
  在这里,我们想强调的是,这也是我们非常关注“俄罗斯愿意中国帮助建高铁”的原因。
  
  
  
  ●一个战略信号
  
  
  不难看出,在“中国帮助俄罗斯建高速铁路、俄罗斯向中国提供稳定能源供应”的背后,是中俄、甚至“中欧俄”准备向欧亚大陆在经济层面进一步整合、有心“走陆路”,防止被美国“拖下水”,而放出的一个战略信号。不要忘记了,德国与法国也有高速铁路技术。
  
  当然了,不排除俄罗斯此举也有意挤兑欧盟的意图:在欧亚大陆主要经济体都有心“走陆路”的新情况下,如果欧盟经济再不对俄罗斯进行投资,俄罗斯就准备对东亚的中国、甚至日本“更加开放”、从而痛失先机。
  
  而全面破坏这一“可能局面”,为发动一场表面针对中国、实际上也针对东亚、骨子里却是想楼草打兔子,将欧盟与俄罗斯也拉下水的贸易战争、甚至金融战争做最后准备,自然是希拉里腆着脸、也要如期访问“空城”,并留下“美俄战略武器谈判让步方案”、改口必须立刻制裁伊朗的原因。
  
  
  
  ●“希拉里腆着脸”之后,普京也就有了资本再去向北京提条件
  
  
  显然,已经在北京的普京、在看到了“希拉里腆着脸”的境头之后,也就有了资本再去向北京提条件、说要求了。客观上进,希拉里的那张脸、还是“腆”得有价值的。
  
  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这恐怕就是中俄实际签下的合同金额与事先宣传的有所出入的原因。大国间这种利用与被利用,早已见怪不怪!
  
  
  
  
  ●将一件“核大国间彼此都在做的事情”正式“白纸黑字”的潜台词
  
  
  至于中俄间签定“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发射事前通报协议”,就如我们之前所说,在驻阿美军被迫向俄罗斯“借道”、从而意味着“中欧俄美”之间的角力将更集中在经济、甚至金融层面之后,不仅不意味着军事角力将不再出现,反而“有可能”以更加激烈的方式出现。
  
  
  显然,中俄间签定“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发射事前通报协议”、从而将一件“核大国间彼此都在做的事情”正式“白纸黑字”的潜台词,在美国一面摆出“准备”南亚破局(主要表现在不顾一切地强化美印关系,对中国、巴基斯坦施加压力,再用几十亿美元的援助安抚巴基斯坦,平息巴基斯坦对美印强化关系的不满)、一面摆出“准备”发动针对中国的贸易战(本月来,美国已经连续提起9起针对中国的贸易调查案)的综合背景下,其实主要就是想强调两点:
  
  第一,中俄作为上合的主导国,有足够的战略互信,特别是军事互信,因此,在形势有变的紧要情况下,不排除“中俄”中的一方,或自己,或通过上合组织,对对方在自己“重中之重”方向“可能进行的”军事行动予以理解、甚至支持;
  
  
  第二,我们想特别强调的是,在已经形成对“美元本位制”的“全球围攻”中,欧元与美元之间的矛盾其实已经激化,随着波兰签定了《里斯本条约》,捷克已经成为最后一个待签字国,欧盟政治统一进程也到了最后关口。


  ●一旦如此,美国人的假戏就有可能“假戏成真”了
  
  
  
  我们注意到,法国总统萨科齐明确警告“如果捷克继续拒绝签字,欧盟就要考虑开除其会员资格”,因此,一旦捷克顶不住欧盟核心国家的强大压力,也尾随波兰进入《里斯本条约》,美国人“对欧元让步、换欧盟经济联手敲打中国经济”的假戏就有可能“假戏成真”了,而一旦《里斯本条约》生效,也就意味着欧盟内部政治游戏规则的实质性变革,欧盟决策机制将由目前的、“每个会员都有否决权过渡为少数服从多数”,欧盟政治、军事统一进程将实质性地飞跃,欧元基础将得到空前加强,欧美矛盾将一触既发,北约组织将很难复原。
  
  
  
  ●北京介入中、东欧事务、从欧盟内部牵制欧盟核心国家的好时机
  
  
  在欧盟政治统一进程已经到了临门一脚,急需中国、俄罗斯“外部理解”的特殊情况下,我们认为:
  
  第一,这正是北京介入中、东欧事务、从欧盟内部牵制欧盟核心国家、尽力阻止欧美联手在经济层面攻击中国,并在科索沃问题上、地中海方向、中东和平问题上发挥更重要作用的好时机;
  
  如果从这个层面考虑问题,我们不难看出,在中国国家副主席德国之行之外,真正的重头戏在于中、东欧之行。
  
  
  
  ●时机特殊,可“有条件地”考虑俄罗斯的意见
  
  
  第二,我们认为,由于时机特殊,北京在“上合”组织“军事功能”的层面上,可以稍稍调整之前的那种,充分照顾欧盟的做法,从而“有条件地”考虑俄罗斯的意见,既:对欧盟、特别是对美国摆出一个“不排除为上合组织添置某种军事功能”的可能性。
  
  
  我们也注意到,这种可能性在目前阶段,既可视为对美国南亚政策的警告和对欧盟东欧政策的试探(对中国而言)、也可视为对欧盟东欧政策的警告和对美国中亚政策的试探(对俄罗斯而言)。
  
  
  ●如果消息为真,则是华盛顿进一步警告北京
  
  
  在美国对巴基斯坦通道高度依赖的情况仍然没能根本解决,但美国已迫不急待地秘密向阿富汗大规模增兵(报道称是13000人、是否如此规模尚须证实)的情况来看,希拉里腆着脸如期访问“空城”的另一考虑,是“决心”实质性动用俄罗斯通道了,从而向北京进一步强调并警告:它准备将“南亚破局”计划从“准备执行阶段”提升至“实际执行阶段”。
  
  然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阿富汗一线,不论美国是否增兵,都不足以解决阿富汗问题,唯一的好处是可以对南亚局势、施加影响。
  
  
  因此,在我们看来,就目前而言,华盛顿对北京的这一警告,相当程度上是为了继续鼓动印度继续挑衅中国,并直接对巴基斯坦施加军事压力,如果能导致中印之间、印巴之间“擦枪走火”,那就再好不过了。
  
  
  显然,为了做得更加真实,美国就必须增兵阿富汗。否则,以美国目前在阿富汗的那点兵力,既难以对印度起到鼓动作用,也难以对巴基斯坦进行恐吓、更不要说北京了。
  
  
  ●美国秘密增兵的消息一旦为真,也就意味着美国“决心”实质性动用俄罗斯通道
  
  
  因此,就“俄罗斯对美国中亚政策的试探”而言,美国秘密增兵的消息一旦为真,也就意味着美国“决心”实质性动用俄罗斯通道,而一旦实质性动用,从而也就意味着“美国的东欧政策”必将向俄罗斯通道做出“令俄罗斯满意的妥协”,即便欧盟反对也不行。
  
  
  
  ●“俄罗斯对美国中亚政策的试探”是成功的!
  
  
  如此一来,这对欧美关系的影响巨大,从英国仅象征性、且“有条件(条件是北约其它盟国也要增兵)”增兵500,法国干脆明确表示“绝不增兵”的情况来看,对美国大规模增兵的消息,欧盟的“不高兴”是显然的。
  
  不难看出,通过该军事协议 ,“俄罗斯对美国中亚政策的试探”是成功的!
  
  
  
  ●虽不是空穴来风,但我们对增兵的规模(13000人)有所怀疑
  
  
  然而,东方评论员对媒体所报道的、美国秘密大规模增兵阿富汗13000人的消息所持态度是:虽不是空穴来风,但我们对增兵的规模(13000人)有所怀疑!
  
  因为,在巴基斯坦局势没有如愿之前,在寒冷的冬天即将到来之前,如此大规模的增兵,如此大规模的后勤补给“增量”,实际上等同于将驻阿美军的命运彻底交给了俄罗斯、或者上合(包括中国)。有关这方面的后续消息,我们将与大家一起关注。
  
  
  ●“北京对欧盟东欧政策的试探”也是成功的!
  
  
  另外,就“北京对欧盟东欧政策的试探”而言,从中国新疆地方法院近期连续、公开宣判数名“新疆75暴力罪犯”死刑,而欧盟国家反应“总体低调”的情况来看(法国有所动作,但只是对没有欧盟法官参与表示了不满)。
  
  
  同样,不难看出,“北京对欧盟东欧政策的试探”也是成功的!
  
  
  
  ●“上合”在特定条件下,被“中俄”添加上“特定军事功能”的可能性也就有了很好的基础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由于“中俄”两国在两个方向,在“中俄”彼此的“重中之重”,对“欧美”的相关政策所做的战略试探都是成功的,这样,“上合”在特定条件下,被“中俄”添加上“特定军事功能”的可能性也就有了很好的基础。
  
  
  
  ●阿富汗的塔利班,似乎闻到了这一点儿!
  
  
  我们认为,“北京对欧盟东欧政策的试探”成功,意味着欧盟在欧盟政治统一进程临门一脚的特殊阶段,有可能“默认”上合在阿富汗方向行使“军事功能”。
  
  有意思的是,呼吁上合帮助解放阿富汗的塔利班,似乎闻到了这一点儿!
  
  
  
  而“俄罗斯对美国中亚政策的试探”成功,则意味着美国在一旦实质性动用俄罗斯通道,也将“默认”俄罗斯可以“上合的中亚军事功能”为后盾,以各种手段巩固其在中、东欧的影响力。
  
  在这种大背景下,美国想通过“不惜代价强化美印关系,鼓动印度挑衅中国”的战略意图,很难达成目的。
  
  
  ●那条巴控水坝的建设进程,很可能为中国提供丰富的对印斗争经验
  
  
  我们注意到,针对印度总理访问中国藏南地区等一系列“拿钱办事、通吃中美”的投机动作,北京的反击也显得非常巧妙:决定帮助巴基斯坦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修建大坝,显然,在政治上,这是个“印巴问题”,在经济上,这是个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从经济上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进行渗透、施加影响的问题,是个克什米尔问题;从军事上,这又是个中国与印度军事对决的问题,在印度辛格团队用高官访问等动作来“恶心中国、赚取美元、赢取选票、通吃中美”的同时,中国就用一条水坝问题巧妙地重夺了主动权:只要中印谈不好,中印领土争端就无从解决,但克什米尔问题不同,随着水坝的建设进程,巴基斯坦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影响力将日益增强,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分离势力”也将日益增强。对这一趋势,印度有什么好办法吗?
  
  事实上,在尽可能公平、合理地解决藏南的问题上,那条巴控水坝的建设进程,将为中国提供丰富的对印斗争经验,不要忘记了,在雅鲁藏布江上,中国也有条件玩一把!
  
  

  ●需要注意两点
  
  这样,也就有了一个问题,在中国已经通过国庆展示了“可以打击地球上任何一块战略目标”的强大军事实力之后,既然美国增兵阿富汗、不惜一切强化美印关系也好,甚至不顾及“欧盟的东欧感受”也罢,只要它自己不敢亲自上阵,或者亲自打通印度-克什米尔-阿富汗通道,或者亲自出兵彻底拿下巴基斯坦通道,那么,从印度只敢在远离克什米尔的地方有所动作的情况来看,是不太容易通过印度、引发南亚军事冲突、从而实现南亚破局的企图,那么,它做的这一切又为了什么?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点,美国在尽一切可能将“准备破局”的动作做得逼真,警告北京也好,鼓动印度、恐吓巴基斯坦,尽力拉高中国与欧盟、俄罗斯、日本等国讨价还价的门槛也罢,这都是必须的一步。
  
  因此,期间南亚的确存在有“擦枪走火”的危险性,而在某种程度上,“擦枪走火”的或然性,又极可能被某些战争贩子利用去搞“狗急跳墙”。
  
  也正因如此,中国必须做好应对一场高烈度战争的全面准备工作。这是最大限度防止借“擦枪走火”之名、行“狗急跳墙”之“实”、从而对中国战略决心做“最逼真测试”的最有效办法。
  
  第二点,需要更加警惕的是美国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既将方方面面的政治、军事注意力都吸引在南亚方向,将几乎被中国从南亚方向推向欧美的重中之重--地中海方向(科索沃方向)的“大国利益交易平台”、再推回南亚,推回到中国的“重中之重”,从而为从经济、甚至金融层面、以“G1”身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全面攻击”中国做准备。
  
  
  如果从这个层面去看问题,那么,中国近段明显强化与俄罗斯、欧盟的战略互动,特别是经济、金融层面的互动,并默认日本的东亚共同体之提法,并“既没有正式答应、又没有正式否决”美国要求加入东亚共同体的“申请”,从而将“美国是否加入东亚共同体”、甚至是否建立东亚共同体的矛盾划为“美日矛盾”,显然也是在防着这一手。
  
  至于朝鲜再次突然发射短程导弹,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已经说过:这既是对仍然有意紧跟“美国东北亚政策”的韩国政府的一种警告,更是将“南亚的军事形势”与“东北亚的经济形势”做“有效鉴别”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朝鲜只是试射可以攻击韩国、及驻韩美军的短程导弹,明显不是“为呼应巴基斯坦呼救、准备在东亚破局”的玩法,因此,目前还用不着去打日本核武装这张安全牌,冲着最受不了紧张气氛的韩国、在经济层面提醒韩国、或者日本“小心一点儿”也就足够了。
  
  因此,我们的感觉是:北京显然注意到了“第一点”,但更加警惕“第二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