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树下的夜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沈漓的第一部诗集《枫树下的夜歌》由美国南方出版社出版

(2021-08-16 21:14:18) 下一个

沈漓的第一部诗集《枫树下的夜歌》由美国南方出版社出版

 

《枫树下的夜歌·沈漓诗选·1969-2011》

           (共收入诗歌八十三首,散文诗八章)

                          自序

 诗集第一辑收录了作者人生中的诗歌滥觞:17-19岁知青时期的部分诗稿十三首,和在温哥华时期(2000-2011)的主要诗作。当年作者初出家门下乡务农,和很多同学一样,百事懵懂,怀着真诚的愿望,愿用体力劳动来改造自己的“小资”思想。然而对文学的热爱,终使青涩的人生留下了脑力劳动青涩的诗行。是否种豆得瓜?不得而知。当时那种青春的冲动是颇带有受时政影响的狂热色彩的。囿于作者年轻时的文字水平,原稿繁、简体字混杂;文字受翻译体和文革语言的影响,而且两种影响如影随形奇怪地混合在一起;对古诗的生吞活剥也有出现;行文中有错别字和字词使用不当或字词组合不规范之处等。然而作为青春心灵的记录,半个世纪之后再回首一望,在那个斯文扫地动辄得咎的“严重灾难的内乱(见中共《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期,也显得别有意趣,似可作为个人初出茅庐独自踏上漫漫长路时的人生觉醒和对自己知青生活的独特纪念,同时也为后人研究中国当代史上的大事件之一:文革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留下了几声“土屋为豪雨所破歌”,添加一点知青文学的原始文本资料。我下乡时间并不长,仅两年时间,是第一次进入社会,接触人——也就是农民,了解到所谓的“人性”。第一年满怀热情和希望地下乡,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随着招工回城的汹涌人潮失望地离去,有了和大多数知青相似的人生轨迹。今天我在写这篇序时总结了一下,觉得自己学习写诗的过程,其实就是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的过程。因为古今中外的文学史都表明:诗歌应该最具有主观创意色彩;好诗都是诗人独具慧眼观察世界、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用独特的诗歌语言艺术来抒发独特感受的产物。这既是常识,也可说是诗歌成功的“秘诀”。

 此次自己的“知青诗稿”出版,作者仔细校读了原稿,遵照与出版社签订的出版物为简体字的合同规定,全部文字采用简体字;删掉了所有非诗的政治口号类文字;改正了一些笔误、错别字和用错了的词语组合(如“劬力”应为“劬劳”,“傢俱”应为“傢具”,“臻臻”为“便告达成”之误等。);还补上了原文遗漏的标点符号以及正确地使用“的地得”这三个字。为保持诗稿的原貌,只要是能不改动的就尽量不动。至于青春时期诗歌的种子播种下去之后,历经半个世纪漫长的岁月,现况如何?我选了一首近期的《遐思散记: 诗河·种子·少年游作为自问自答的回应附在第一辑末尾 

 后来在2000年定居海外,也要经过一段时间,来认识外部世界并与其或痛苦或幸福地磨合与接轨。温哥华太美丽了,也给我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当搅动灵魂的痛苦感幸福感与美感的风暴同时发作并冲天而起时,作者灵魂里那个不辞而别的诗歌精灵——那位失踪多年的“睡美人”——突然间被激活并现身了!

 知我者,“诗魔”也。“诗魔”洛夫先生曾对笔者温哥华时期的诗作做了点评(见《诗潮》2007·5-6月号第19页沈漓作品页,手迹见下图),全文如下:

                   点评沈漓         洛夫

 沈漓在诗中把盛唐文化的异彩,和海外游子从孤寂中酝酿而成的诗情,全都“蜿蜒于秋意的书写之中”,读来不免使人兴起一种时空的迷惘。由于他成功地把古典意象与现代情境作了高密度的融合,有效地运用了“以有限暗示无限”的手法,故能营造出一个自足而完整的意象世界。

这正是沈漓的风格,亦如小提琴的音色,有着古典的华丽,现代的惆怅。

                                                       2007、3.20 于温哥华

 感谢先秦以来的中华文学和“外国文学”所创造的辉煌瑰宝赐予身在海外的我以丰富的文学营养;感谢白求恩故乡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环境和使用母语中文进行创作的自由氛围;感谢对我诗歌成长勖勉有加并且帮助最力的已故杰出诗人洛夫先生;最后感谢我的家人,感谢你们以满怀亲情的宽容与厚爱支持我从事文学创作。正是以上所有重要的原因,使我能在海外崎岖的中文写作道路上跋山涉水,坚持着走下来,并以出版这本小小的诗集来对知青习作和人生中姗姗来迟的诗歌之春作一个小结,也是对自己前半生对诗艺追求的一个小结。需要说明的是,温哥华时期的诗歌有一些早已在国内的《诗潮》、《诗刊》和美国的《侨报》副刊和《世界日报》副刊上发表过,有的被收入诗歌选本。请允许我改动一下泰戈尔的诗意来表达此时的心情——有一只自由的小鸟天生热爱飞行和歌唱,他知道天空和大地并不能留下飞翔的身影和歌声,在星月欲出未出之时,他也幸运地和其他生有翅膀的生灵一样飞过长天,而且还在不断“秉烛”夜飞,唱着自己的“这一首”歌:“枫树下的夜歌”。其声,不如夜莺的歌唱那样悦耳动听;其行,却因为有幸在英格兰倾听过夜莺的歌唱而大受启发:“夜莺从来不合唱”。所以,每一首都是他发自内心的歌声……

振衣濯足,放歌海外。

笔耕苍茫,心飞天籁。

乌兔无情,乾坤有爱。

欸乃一声,云水自在。

                    沈漓 2021年5月16日

                       于多伦多望海楼

 

插图1:芍药盛放,与洛夫先生合影于先生的“雪楼”之前

 

插图2:知青诗稿手稿之一

 

插图3:“知青诗稿”手稿之二

 

插图4:1986年作者考取上戏研究生去葛洲坝旅游时留影

详情见美国南方出版社网址:

http://www.dwpcbooks.com/

 

2021.8.1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