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胜

我是一个中国海员,在船舶和海上生活和工作了近30年。如今到了晚年,来到了异国他乡新加坡。
正文

三经街小学

(2008-04-21 23:52:15) 下一个

1962 年夏天我回到了沈阳 , 上了沈河区三经街小学。 三经街小学是我们家附近最好的一所小学 , 在沈阳市也是小有名气。当第一次我去时 , 学校不肯收 , 负责的老师告诉我们 , 他们学校的学生成绩好 , 怕我跟不上。 让我去附近的另一所小学。 后来我妈找到了我的学习成绩册 , 因为我在丹东的学习成绩特别好, 几乎全是 5 分。 第二回去时带上了成绩册, 老师一看我的学习成绩这么好。就留下了我,被分到了六年二班。

在三经街小学, 让我见到了过去没有见到的事。长了不少的见识。同班里有的同学自己一家就住一栋楼, 记得和我一个桌的女同学华新 , 她爸爸是沈阳市城建局局长, 家住在位于一经街附近的一栋红色的两层的楼房, 楼上楼下可能共有七八个房间。 而我们一家五口人住一间房子。这使我产生了很大的自卑感。同时也产生了要改变命运的想法。

在回沈阳之前 , 我已经渐渐地懂事了。 记得对面屋的张婶和我说 ” 万胜啊 , 你该回家了 , 那里也没有自己的父母亲好 ” 。 这句话震撼我的心灵,使我非常感动。我突然觉得我是不是太傻。我觉得我应该回家了,我觉得我应该回到父母的身边。可是当我真的回到了沈阳父母的身边时,却没有让我感到一丝一毫父母的温暖,我不仅没有感到比在丹东时快乐和幸福,而且变得忧郁和孤独。因此我的性情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 , 我也不象在丹东时那样淘气和闹腾了, 而是变成了一个乖学生。 当时的班主任马老师也特别的喜欢我, 说我是全校最帅的男生。 让我学跳舞 , 参加合唱团和参加演出等。 这些都是我在丹东上学时完全没有接触过的, 虽然我在丹东时的学习成绩突出, 是班级数一数二的姣姣者。 可是在沈阳三经街小学我的成绩连中等都不够, 老师一再地督促我要努力学习, 这也显示了大城市和小城市,好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巨大的差别。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喜欢上了阅读和诗歌,无论是古代的和现代的诗歌和诗人我都喜欢,我不仅读唐诗宋词,也看现代诗人的作品。但是我更喜欢古代的诗词。我也开始学着写诗词。到文革时我已经写了很多的诗歌,并自己把它装订成册。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当个诗人。而且我也变的多愁善感,甚至无病呻吟和神经质。现在回想起来,虽然没能当个诗人,可是诗歌却伴随着我度过了那些痛苦和孤独的岁月,诗歌在慰藉着我这颗幼小的,不成熟的心灵。下乡以后,我觉得我是一种病态,我亲手毁掉了我的所谓诗集。也从此远离了诗歌。

尽管日子还是过的相当的困苦,可是在学习中还是找了不少的乐趣。马老师是个好老师,她对学生的爱是无私和深沉的。那时我和同学们经常到她家去玩,一到礼拜天,我就借爸爸的自行车去马老师家里玩。她住在沈阳市有名的回回营。她家有个小院。天气热时就坐在院子里。她的姑姑是个名医。屋里放了很多的锦旗,上面写着 “ 妙手回春 ” “ 神医赛华陀 ” 等。老人家一辈子未结婚。待人特别和气,也经常和我们聊天。马老师也是单身,不过后来她结婚了,只是特别晚。她的妈妈对我们特别的热情,经常拿东西给我们吃。在那个年代,吃的东西特别珍贵,也是不能轻易给人的。去马老师家玩,成了我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我们班成绩最好的是一个女同学叫李锦声,她爸爸是沈阳市盲聋哑协会的主席,她家就住在和平大街北端一坐孤零零的二层楼上,楼下就是沈阳市盲聋哑协会。 她家有很多书籍, 有时我们会去借来看, 她比较关心我,考中学时她鼓励我也考 20 中。 可是我认为我考不上, 若是考不上 20 中就连 39 中也上不了。 我们班报名 20 中没考上的,几乎全去了 48 中。

三经街小学的同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李锦声和华新。这是因为李锦声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她对我的关心。而华新是因为她的美丽和她家的大房子,当时马老师把她和我比喻为玉女金童,是全校最美和最帅的女生和男生。可是马老师把她和我放在一起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因为我们两个人的气质,家庭和成长的环境有着天地之差别。

我妈妈家搬到铁西 3 号小区之后, 1986 年前后,小区门口开了一个安宁医院的诊所。里面有个大夫名字是于贵君。他和我打招呼,说是我的小学同学。可是我没有一点印象了,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来。可见我的记忆力很差。

很快一年就过去了 , 要考中学了, 我家附近的有 20 中 , 23 中 , 38 中 , 39 中和 48 中。其中以 20 中为最好, 39 中次之。 20 中是沈阳市最好的中学之一。离家最近的是 48 中, 一个院的小朋友小占就考的 48 中。以我的成绩是不可能考上 20 中的。而又不愿去 48 中。想来想去,只有退而求其次考了 39 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