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国游记──鲟的故事

(2007-02-26 13:34:13) 下一个


前些时候,进行 “2006长江淡水豚类考察”的 科学家宣布说,栖息在长江中的白鳍豚灭绝。我从小生长在长江边,洞庭湖畔,听说家乡的这种消息,心里的滋味,那种苦涩和失望,真是难言难表。


( 白鳍豚 )

白鳍豚号称 “ 长江女神”、“ 长江中的大熊猫”,为长江生命系统的旗舰物种,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野生动物之一,为中国长江所独有。监测数据显示,近20余年来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白鳍豚的数量明显下降。上世纪80年代初,长江中约有400头白鳍豚;90年代初,数量下降到150头以下。听说它的灭绝消息之后,我忍不住仔细搜查有关的消息,终于,也有专家出面反驳,说,“ 2006 长江淡水豚类考察”没有发现白鳍豚,但是不能武断地宣布白鳍豚已经灭绝。此次考察尽管动用的是国际一流科考设备,考察设计十分严密,但该方法终归属于“抽样”,不能排除遗漏的可能 ── 考察队白天考察夜晚停航,白鳍豚可能夜间从待考察江段游走;另外,科学家在考察中 3 次发现“疑似白鳍豚”,但没能确定;何况,还有为数众多的汊道未予考察。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相关标准, 50 年内没有在野外观测到任何个体,才标志一个物种灭绝。白鳍豚属“极危 ” 的等级, 可是最近的一次野外目击白鳍豚是在2006年4月27日,虽然未经专家证实。

无论如何,总是有个微薄的希望,我们的 白鳍豚还在长江、洞庭湖的某个僻静的人烟不至的角落,安静地在水里生活。

白鳍豚号称 “长江中的大熊猫”,号称灭绝,可是长江中并不只是它被人们珍为“大熊猫”,并不只是它濒临灭绝,于是我就记起了鲟。说起鲟,就不得不提起我的五大湖之行。



我本是见过鲟的,却一直不知道 Sturgeon 就是鲟的英文学名。五大湖之行离开芝加哥北上,路过威斯康辛州时,我曾经在密歇根湖西岸的 Sturgeon Bay 野营了三天。我对 Sturgeon 这个词没有深究,因为美国各地的地名,对我来说本来就有些稀奇古怪,我以为这大概是某个向西部进军的白人先行者的名字。

其后经明尼苏达、密歇跟州,辗转来到密歇根湖东岸的 睡熊丘国家湖畔风景区,在睡熊沙丘结识了当地游客乔治,我们一起感叹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种种影响,乔治说,在三十年前,他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就在这个地方,他亲眼看见三条 Sturgeon 在沙丘下的湖边缓缓游动,远远看去就象三根大园木漂在水中。我听到 Sturgeon 这个词,才明白原来这是一种鱼的名称,惊奇居然有这么大的淡水鱼,转念想想,五大湖号称 “ 陆中之海 ” ,不知有多少自然界的奇观人们没有呈现在人们眼前。可是,我却并不很奇怪为什么他说现在看不到这种景象了。

直到五大湖之行将近结束,在密歇根州湾市州立自然再生保护区(Bay City Recreation Area) ,我见到了Sturgeon的图片,才认出来,这是鲟鱼,我是见过的呀!


( 鲟的图片 )

我的家乡八百里洞庭湖和长江,有一种神奇鱼类,这就是号称 “ 水中大熊猫 ” 的中华鲟。中华鲟世世代代在长江上流金沙江中孕育,孵化后沿长江到大海中生长,由于这种执着洄游寻根,身居海外不忘故乡的习性,人们冠之为 “ 中华 ” 。在我儿童时代,洞庭湖水质优美,我还记得当年放学后在湖边沙滩上玩耍,岸边的人家在张起大网,不用驾船出湖就能够捕到足够家用的鱼,每次扯起网来,网中跃动的银鳞在夕阳下闪动,如同我的心一样活泼欢欣。后来,湖越来越热闹,过去的沙滩建成了轮船码头,湖上来往的船只多了,可是水越来越混了,臭了,我也长大了,不去湖边了。有一天,学校 ( 我家住在学校里,学校就在湖边 ) 里有一种不同寻常的骚动,我跑出去看热闹,原来是湖上有人打死了一条中华鲟,被抬到了学校。这是一条三四米长的成年鲟,总有四五百斤重吧?纺锤形的硕长身躯平躺着,尾巴平摊在地上,扫帚一般,依稀可以想象在水中时,尾巴向鲨鱼一样竖起的威风,背部、体侧和腹部,甚至头部,整整齐齐排列着银白色骨板,就象武士身披的 胄 甲。就象一个穿越时空的白盔白甲的远古勇士,山谷夷陵,几经沧桑,终於疲惫了,倒下了。这是我一辈子唯一的一次看见中华鲟。

五大湖的鲟鱼,不象中华鲟那样需要从河流湖泊到大海间往返洄游,烟波浩淼的五大湖足够它们安静地繁衍生息,它们是湖中的鱼王,没有其它生物能够危害它们,直到白人进入五大湖区。随着大规模商业捕鱼业兴起,鲟鱼越来越被当作是一种 “ 祸害 ” :鲟骨头太多,没有太多食用价值;一旦在湖中被渔民的大网兜住,它们往往凭借自己的大个头挣破鱼网;还有,鲟的食物包括一些鱼类的卵,亿万年来就是如此,可是在渔民眼里,与人类争食,是不可饶恕的。於是,鲟被大量捕杀,或者捣碎送去喂猪;或者沤在地里用来肥田;甚至剁成块送到蒸汽机船的锅炉当劈材烧;最简单的,就是堆在岸边任由它们腐烂。后来,人们觉得与其浪费,不如寻找利用的方法,人类是聪明的,马上发现鲟的卵做成的鱼籽酱极受欢迎,於是针对鲟鱼的商业捕捞立即形成规模。我曾经野营过的密歇根湖西岸的 Sturgeon Bay ,就曾经是个著名的捞捕鲟鱼的港口,鲟湾得名于此。我在 Sturgeon Bay 期间搭渔船出海捕鱼,渔民向我出示密歇根湖盛产的各种鱼类的图片,其中却没有鲟,想来是鲟鱼早就在五大湖不多见了吧。

我和湾市州立自然再生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谈起这些,深为感叹,为中华鲟,也为五大湖的湖鲟。那位中年女士告诉我说,五大湖中最大的鲟鱼记录是一百四十多英尺!我听得张大了嘴合不拢来,那是四十多米长,简直是一艘军舰了啊!

回家之后,我到处寻找资料,可以却怎么也没有看到关于五大湖中最大的鲟鱼的记载。我只看到,五大湖中的成年鲟鱼能够达到八英尺长 ( 两米多 ) ,三百多英磅重;而中华鲟则是鲟鱼之王,是世界上 27 种 鲟鱼中体型最大的一类,成鱼达五米多长,重达千斤。

我想起家乡的洞庭湖,远古的云梦泽,记得曾经读到,《宋史》中明文记载: “ 乾道七年十一月丁亥,洞庭湖巨鼋走沙拥舟,身广长皆丈余,升舟,以首足压重舰没水。 ” 鼋不过是一种类似甲鱼的爬行动物,前两年有人捕到一只三十来斤的鼋,报纸媒体就四方报导,大惊小怪,可是《宋史》中的这只鼋,恐怕上千斤了吧?当年的那只巨鼋还健在吗?如今的洞庭湖是否还有这样的鼋?地球上还有它们安静生养的角落吗?

我一边后悔没有细问那位工作人员的信息来源,一边却忍不住愿意相信她的话,看五大湖的横无际涯,看故乡云梦泽的传奇,也许,在这陆中之海的深处,默默地栖息着从远古遗留下来的自然奇迹,正是有了这些奇迹,人类才少了些许寂寞。

也许它们不过是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等待和人类和平共处的时候。谁知道呢?


(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一角)


另:

2007年8月19日,安徽市民曾玉江在胥坝渡口岸边偶然看到江面上有白色的动物在游动,“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水生动物,它不止一次跃出水面,距离我大约有1000米左右,因为好奇,我就用随身携带的数码相机的录像功能拍摄了下来。”

据介绍,这段录像后被送到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进行鉴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专家又把录像带回来研究。中科院水生所王克雄博士欣喜地说,经仔细鉴定,录像中的水生动物确为白鳍豚。“这打破了白鳍豚灭绝说,证明长江中还存在白鳍豚。”


喜不自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