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欧洲

世界风情见闻,欧洲生活故事, 随笔,小说,交流
个人资料
简妮真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在瑞士的职场随感

(2004-01-30 01:49:12) 下一个
瑞士的冬天白昼总是很短。早晨上班天蒙蒙亮就去赶火车,晚上踏着黑沉沉的夜色回家,从前看自己的丈夫起早贪黑,现在是两个人一同匆忙上路。上了火车,随着火车的缓缓启动,在渐渐平稳的机械与轨道的撞击声中,紧绷的情绪才慢慢散开。车窗外背都可以背出来的景色跳动着向后飞去。记得刚来瑞士时,每次坐这趟车,总挑看得见湖的窗口。然而,现在已经无所谓了。对一个规律地往返苏黎世的上班族,紧要的是准点地坐在7点半的这趟车里,准点一小时后到达办公室。

从包里拿出化妆品和小镜子,很快地画一下眼影,略搽点口红,然后又放回包里。有时带了两片面包作早餐胡乱吞下。往往是身体还在睡意里沉浮,意识却被清晨那一段通往火车站路上的冷风吹醒了。坐在被暖气包裹的车厢里,丈夫翻看报纸,我,只想发着呆和懒,脑子里一片空白,也算是一种意识上的休息。

在瑞士这个国家工作,要勤勤恳恳。尤其是一个亚洲人,想找到一份白领的工作,需要付出比本地人高得多的代价和努力,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是机遇。从前我大学毕业后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对社会地位、工资、住房等问题没深入地思考过,国家教育了我,并且为我铺好了康庄大道。后来在悉尼读书时为建筑事务所做兼职,是同学介绍的,知道自己有本地文凭,所以虽然勤恳干活,心理压力也不大,再说那时也没有家,没负担。澳洲毕竟是一个移民国家,对不同人种敞开了职业的大门,我有理由相信自己会在那里的建筑业立足。而在瑞士,是很不同的。首先是语言问题。不懂德文,亚洲人几乎不用考虑白领工作。另外,瑞士人保守,除了特殊需要,优先使用本地人。

新认识一个大陆嫁过来的女孩,第一次与她在超市邂逅,她问我的第一句话不是你是那里人或是你住哪,而是:你找到工作了吗?中国人在瑞士最关注的是如何在这里的职场中见缝插针找到一条生存的路。我很谦虚地回答找到了。目前,能够理直气壮在这里打拼的中国人除了电脑专家、金融、中医和翻译,其他的寥寥无几。我,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建筑师,象我一样的外国建筑师在我们公司是专门用于参加竞赛的枪手,总不是长久之计。出国后的这些年我养成了即使在顺境中仍思忧的习惯,是出於一种很无奈的求生的本能。大多数中国人被卷进不属於自己的生存环境后,尤其是举目无亲的情况下,都会很辛苦地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

过去的几年里,我的丈夫帮我辛苦经营着我们自己的一个小广告设计公司。通过建立公司以及系统的市场推广,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里看不到的经验,也看到了对於一个新的、资金有限的小公司世道如何艰难,竞争如何激烈,尝到几乎到处碰壁的滋味。我的丈夫本身有一份100%的工作,有时甚至加班到很晚,可是他是个很有韧性的人,一直坚持不懈地抽时间在他并不不太了解的设计专业领域为我找工程。大部分的工程来自他认识的朋友,而且为数不多。同一个地区范围内,有几个比我们规模大的中型公司。我们与他们竞争的方法主要是提供新颖美观的设计以及低廉的价格。这个职业对我,挣钱倒是其次,给自己找喜欢的事做是主要原因,另外还可以自由安排时间。每一次接到工程,我都很认真地设计两个以上的艺术构思供甲方挑选,坐在电脑前有如鱼得水的感觉,客户的赞赏是给我的最大回报和快乐。努力地去做是我们的宗旨,公司的运程却掌握在天手里。惨淡经营到现在,只是为了维系那一点爱设计的私心,好在不指望我的收入养家户口。在正式的工作中每小时计费很高的丈夫帮我联系客户不计工钱,还要学会低头做人。如果没有他的鼓励和支持,可能这个小公司不会维持到今天。

所以如果有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问我关于在国外找工作的事,我不会推荐瑞士。

另外,同瑞士的富甲一方相比,它是个很安静保守的国家,尤其是对想有家庭和孩子的外国女人。住在瑞士的女人结婚后主要在家料理家务和享受人生,养家的担子天经地义地落在男人的肩上。本地女人有了孩子以后一般在家专心照顾孩子。瑞士官方的幼儿教育从五岁开始,孩子在此之前在家由妈妈带大。也有私立的不限年龄的托儿所,数量很少,价钱昂贵,好像要把女人辛辛苦苦挣的那点工资全收了去,--这是一个明显不鼓励女人出去工作的社会环境。很多女人坚持工作只是为了固执地想要维持自己所已经拥有的那门技能。孩子五岁后开始上政府的幼儿园,但不是全天制的,总是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母亲的时间因为接送孩子或在家等候孩子而被分得很散。在孩子上幼儿园的两小时中,只能出去买点东西或就待在家中。要全天出去工作,只能再把孩子托付给收费的托儿所看管。

有时因为竞赛截止日期将近,我必须天天上班,而不是象平常那样只上百分之六十,身心感觉非常疲惫。也会思考是否想一直这样下去,这是否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很久以前我还在中国的时候和一个闺中密友讨论过有足够经济条件不用工作的问题,她说她会每天学画点国画或写些随笔,轻轻松松地享受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有两年时间就是这样过来的。可是,中国的家里人每每唠叨,对我花了多年努力得来的洋硕士学位表示惋惜,也时刻担心我经济上依赖丈夫是否真可平安一辈子,往往举出一大堆例子。不想让他们失望,最终还是操起了旧业,重新来作那个“争气”的、让他们骄傲的女儿。

有时认为中国人活得很累,无论在任何阶段都有危机感,而且喜欢各方面攀比,以其说是为自己活,不如说是为别人。所以大多在外的中国人都勤奋地工作改善自己的处境和地位,甚至会把孩子托给别人养大。只能说,同注重自我生活质量的西方人很不同。中国人的心一辈子放不下。我自己就是这样一个拿不起,放不下的中国人,忘不了父亲的淳淳教导,在乎别人的看法,非要在西人的国土上打拼,而且是在保守的瑞士。



每次上班,会在恩厄站下车,转乘市内交通车到著名的帕拉达金融广场,然后急急地穿街走巷到湖对岸的公司去。那里是苏黎世最有名的老城区。店铺们都还关着门,晨曦中如此宁静美丽的小路上好多时候只有象我这样的几个零星的埋头赶路人。低头看着路,觉得自己象脚下的某一块方砖,微不足道,为人铺路,却不能理所当然地自己走在上面。归根结底,这是别人的国家。心里的叹息是往往由此而起,然而依旧要甩甩头,让自己坚硬起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TRUST 回复 悄悄话 不是你说的那么悲惨,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在瑞士只能干你说的那几种职业。也有中国人在当地的大公司当白领。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