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清史杂谈(8)--乾隆与御用文人沈德潜

(2004-01-10 20:02:42) 下一个
乾隆一生以君奴臣,以上凌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另类暴君,他和沈德潜的际遇就很能说明这个现象。郭沫若一生熟读沈德潜,以致于救了他的一条政治性命,由此而见其一斑。 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一生参加科举考试多达十七次,直到六十七岁才得中进士,而与他同时代的袁枚等人早已扬名于外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位 六十七岁高龄的老进士居然还有三十年的鸿运等着他。因为他遇到了知音兼克星乾隆皇帝。 乾隆还在做宝亲王的时候,曾经自行编写许多东西,后来总体收入他的集子《乐善堂全集》 ,这本书有很多权贵包括鄂尔泰、张廷玉、朱轼等为之写序,而且,乾隆也正是以这本书博取了他早年的宽大的令名。此时的宝亲王已经开始注意沈德潜了。沈德潜是清代诗坛中格调说的创立者之一,而且,他最为服膺朱熹,因而很对满洲贵族的口味,沈德潜强调:"诗之为道,可以理性情,善伦物,感鬼神,设教邦国,应对诸侯,用如此其重也。"作为贵公子的乾隆更是感觉沈某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才有了沈德潜在乾隆七年的恩遇。《清史稿》 上记载:散馆,日晡,高宗莅视,问孰为德潜者,称 以“江南老名士”,授编修。出御制诗令赓和,称旨。此后,沈德潜大受享用,乾隆八年,即擢中允,五迁内阁 学士。乞假还葬,皇帝以不必开缺。德潜乞封父母,乾隆命予三代封典,赋诗以赠。 乾隆十二年,命在上书房行走,迁礼部侍郎。乾隆十三年,德潜乞休,命以原衔食俸,仍在上书房行走。十四年,复 乞归,命原品休致,仍令校定御制诗集。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南巡,命 沈德潜在籍食俸。(清制:在籍食俸必须出于特恩和特旨)是年冬,德潜诣京师祝皇太后六十万寿。二十二年,复南巡,加礼部尚书衔。此时的沈德潜已经从一个当年落魄不堪的老书生一跃而为天子近臣和宠臣。乾隆对待沈德潜的恩礼极为隆重,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沈德潜以七十七岁的高龄获得礼部尚书的荣衔,几乎是满清一代屈指可数的几人而已。而仅仅是以诗词获得此项殊荣,乃是绝版。 在沈德潜提出回归故里的时候,乾隆高度评价了他,说他“诚实谨厚”,并且传旨:朕于德潜,以诗始,以诗终。一时间,从皇帝到大臣都纷纷赠诗给沈德潜,荣宠冠于当朝。浙江籍 著名文臣钱陈群写了一首好诗,其中一句在当时可谓脍炙人口,诗中写道:帝爱德潜德,我羡归愚归。沈德潜号归愚。此外,沈德潜的《归愚全集》蒙特恩由皇帝作序。在家闲居的沈德潜期间两度参加庆祝皇太后的寿诞,而且,以居九老之首,蒙恩宠畅游香山。他八十之时 ,乾隆赠以“鹤性松身”的匾额,图形内府。乾隆三十三年,沈德潜走上他的人生顶峰,受封太子太傅!死后追赠太子太师。这时,无论从何种角度看,沈德潜都不会有什么麻烦,有的只是接连不断的荣耀,然而,世事多变,君恩无常,沈德潜最后竟然是以身败名裂收场,谁又能逆料得到呢? 沈德潜曾经送呈乾隆国朝诗别裁集请序,这本来在平常是一请即许的事,不料此番不同,乾隆翻开书一看,上面居然收录了钱谦益、钱名世等“名教罪人”的诗词,特别是钱谦益是乾隆生平最为鄙视的小人,乾隆说他:平生称节义,两面事君王。而且,沈德潜在这本书上还把和乾隆自幼要好的慎郡王允禧的名讳直书其上,这让乾隆大为光火:“慎郡王,朕之叔父也,朕尚不忍名之。德潜岂宜直书其名?”接着,乾隆还就此书大发一通议论,但是,对待沈德潜还没有表示进一步的动作,相反在此后的南巡一再召见他,亲热的称之为:大老。然而,沈德潜本人并没有从钱谦益事件上明白过来,乾隆二十年开始,中国的政治出现了很大 的转折,从初期的思想文化的较为严格变化成为森严无比,而且,漫天而来的文字狱已经拉开序幕,沈德潜于此毫无察觉,自然难逃身后的厄运。 乾隆四十三年,著名的文字狱--徐述夔《一柱楼诗》案起,此案波及很广,处理极其严苛 ,江苏布政使陶易以“故纵大逆”之罪处斩,扬州知府、东台知县也以惩治迟延不力,分处流刑和徒刑。那么,沈德潜和这件事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沈德潜为这位”首逆“徐述夔曾经作传,内有“品行文章皆可法”等语,乾隆以沈德潜受恩深重,居然如此悖逆,大为动怒 ,加上联想到沈德潜此前的钱谦益一事,顿时下旨,将官爵谥典尽行革去,御赐祭葬碑文一并扑毁。受沈德潜的牵连,他的子孙都被遭到禁锢。实际上,早在沈德潜死前,乾隆就指使 高晋等人秘密察访沈德潜家中的藏书是否有钱谦益一流的禁书了。 乾隆五十年以后,文网渐宽,此时的乾隆回首当年的往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朕为德潜 惜之。 沈德潜六十七岁发迹,七十七岁做到高官,九十七岁寿终正寝,一度列为乾隆“五词臣”之一,而身死不过一年就变成罪人,乾隆为沈德潜惜之,谁又为这位皇帝老儿惜之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