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黄鹂四条腿

大家好,小黄鹂博客开通了。
个人资料
正文

阎老先生的挨耳光和鲁迅的算账

(2008-10-31 08:47:56) 下一个
阎先生在无锡售书被挨耳光,这件事本来小事。 如果对事不对人,那是早该翻过去的一页。但这件事背后的事情, 其实并非那么简单,而是陈年的烂账,无聊的人翻起来当作了新衣服罢了。

我既然自愿充作裁判, 那就先从小事说起。

阎老先生作他的学术,挨他的耳光,从我这里看起是他自愿的事情。 为什么呢?因为史学上的学术争论本来就该避重就轻,不该用学霸的口吻民族的感情来煽动对方的情绪。作一个煽动者,首先就应该准备煽动者的反应, 我想这应该是基本常识了。

阎老先生的学术不是我论的重点,但是我认为一个百家讲坛的评述,本来是不应该有太多的学术成分的。听众有问题问,是不该说什么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之类的话或者暗示的。 同一个量级的对手, 那应该至少也是百家讲坛的评论员,但这个事情不用您老先生操心,人家百家讲坛的主办人才用得着操心请谁讲不请谁讲的问题。况且,同是百家讲坛的评论员,他们根本就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和你争论, 所以您要面对的就是一些普通观众,面对他们的溢美之词和批评, 应该有一些平常之心。

阎老先生非要以话伤人,不可能是想不到, 而是非要为百家讲坛坚守学术学威的面目, 所以属于自愿挨打,以这样的高龄还这样的执著,精神可嘉。

那个打人的呢,我想当初不过是意气用事, 但甘愿遭拘留, 已经收到了该受的处罚,后来又自觉上升到民族问题上来,当然也是愿赌服输, 自觉自愿的事情。不值得提倡,也不值得怎么贬抑。

看完热闹,我们再看看他们争论的问题。 阎先生和这个据说写过穿越小说的人的争论,其实主要是历史人物早就有过的争论,下面我们来一段现场直播:

《算帐》 作者:鲁迅

说起清代的学术来,有几位学者总是眉飞色舞,说那发达是为前代所未有的。证据也真够十足:解经的大作,层出不穷,小学①也非常的进步;史论家虽然绝迹了,考史家却不少;尤其是考据之学,给我们明白了宋明人决没有看懂的古书……
  
   但说起来可又有些踌躇,怕英雄也许会因此指定我是犹太人,其实,并不是的。我每遇到学者谈起清代的学术时,总不免同时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② 这些小事情,不提也好罢,但失去全国的土地,大家十足做了二百五十年奴隶,却换得这几页光荣的学术史,这买卖,究竟是赚了利,还是折了本呢?
  
   可惜我又不是数学家,到底没有弄清楚。但我直觉的感到,这恐怕是折了本,比用庚子赔款来养成几位有限的学者③,亏累得多了。
  
   但恐怕这又不过是俗见。学者的见解,是超然于得失之外的。虽然超然于得失之外,利害大小之辨却又似乎并非全没有。大莫大于尊孔,要莫要于崇儒,所以只要尊孔而崇儒,便不妨向任何新朝俯首。对新朝的说法,就叫作“反过来征服中国民族的心”。④
  
   而这中国民族的有些心,真也被征服得彻底,到现在,还在用兵燹,疠疫,水旱,风蝗,换取着孔庙重修,雷峰塔再建,男女同行犯忌,四库珍本发行这些大门面。
  
   我也并非不知道灾害不过暂时,如果没有记录,到明年就会大家不提起,然而光荣的事业却是永久的。但是,不知怎地,我虽然并非犹太人,却总有些喜欢讲损益,想大家来算一算向来没有人提起过的这一笔账。——而且,现在也正是这时候了。
-------------------------------------------------------------------------------------------------------------------------

鲁迅的这篇文章是这段闹剧的最好解释。 阎老先生的研究,无论把康熙做的怎样伟大, 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是绕不过去的,而且不应该绕过去。 阎老先生是搞历史研究的,当然知道当时的事情,恐怕也知道鲁迅的这篇文章。 对于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 阎老先生并没有绕过去, 而是推托于文化冲突。 文化冲突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但是太空泛。骂一句奸臣腻子是冲突, 打一个耳光是冲突,屠城也是冲突。 我们都不是当事人,对这段历史都应该有一点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当时的历史环境,被屠杀的人是值得同情的,这是我们应该具有的底线。 超越这种底线的说法,我觉得是不利于现在的政治团结的。

作为汉族历史学的研究者或者爱好者,我们应该好好读一读鲁迅的文章。 这个帐本怎么也是自己的账本,不能把别人的账本抄过来当作自己的文化的。 所以说,这件事情的最后背景,就是鲁迅和当时一些学者的一些学术争论的翻版。 现在的某些人大概是受了他们的教育或者是他们的后人,是非要跑过来和鲁迅再算一笔帐的。但怎么算来算去,如果只会说句陈词滥调,那是白顶了那些专家的帽子的,还不如写穿越的小说去意淫的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