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汉江支流堵河发现三千年前神秘古庸国都城 (图)

(2008-10-12 11:00:13) 下一个


汉江支流堵河发现三千年前神秘古庸国都城

http://www.usqiaobao.com  2008-10-06 20:07:23   作者:  来源: 羊城晚报

  在湖北汉江最大支流堵河上,正兴建一座规模仅次于丹江口水库的大型水利工程———潘口电

站,年底即将截流。为此,考古工作者在库区淹没区开展抢救性发掘。一个被世人忽视的神秘古国———庸国,逐渐揭开了面纱。

  日前媒体记者深入位于大巴山和神农架腹地的鄂西北竹山县踏访。

  古庸国文明被史学界低估了

  记者在竹山县博物馆看到,考古工作者已发掘出石器时代和西周时代的大批文物。考古发现进一步佐证:竹山竹溪一带,正是庸国的核心地区。

  《辞海》也有载:庸,古国名,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

  9月初,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历史地理考古研究所所长徐少华介绍称,商代以后已有关于庸国历史的明确记载,其核心地区在现今的竹山竹溪县一带,其时间上限目前还不太清楚,但能确证的庸国历史至少有三四百年。庸国虽然处于崇山峻岭中,但其经济文化至少与中原的商、周有联系。它是3000多年前川东鄂西一批小国家的“领头羊”。

  而华中科技大学著名学者张良皋经过多年考证,认为庸国势力范围最大的时候,北抵汉水,西跨巫江,南接长江,东越武当,面积在4万平方公里以上。

  而且,庸国是制陶大国、诗歌大国、器乐大国、筑城大国、营建大国、冶铸大国、造历大国、农业大国,它完全可能是领先跨入文明门槛的国家。张良皋说:先秦时代许多文化之谜包括四灵、五行、十干、八卦及楚文化与庸国息息相关。古庸国文明被史学界低估了。

  庸国被楚、秦、巴联军所灭

  张良皋教授说,庸国文明一度远超楚国,很可能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他认为,华夏文化以汉文化为主体;汉文化以楚文化为前身;楚文化以巴文化为基础;而庸国则是巴人所建的头号大国。

  据考,庸人的军事艺术水平极高。《尚书·牧誓》记载,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会同巴师八国,共同伐纣,战于牧野。庸国为八国之首。可见,庸人为西周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到春秋中期,“惟庸人善战,秦楚不敌也”(《古代战事考》)。不料,公元前611年,庸国国君趁楚国灾荒,起兵东进,楚庄王韬光养晦,联合西部的巴国、秦国从腹背攻打庸国,将庸国灭亡。

  楚庄王也因此实现了“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抱负。庸国国土也被楚、秦、巴三国瓜分。

  据考证,屈原先祖也是庸人。屈原在《离骚》开篇两句说:“帝高阳之苗裔兮,联皇考曰伯庸。”屈原的确是高阳苗裔,庸国嫡嗣。他所降生的秭归,是当时庸国的南疆。

  据史料记载,楚灭庸后,庸人逃至湘西北张家界一带,在境内溪河定居,怀念故国,遂将溪名命为“大庸溪”。因此,今日湖北竹山竹溪一带也称“上庸”,湖南张家界一带称为“下庸”。

  竹山县城疑为庸国古都

  那么庸国的都城在哪里?据《括地志》载:“方城山,庸之都城。其山顶上平,四面险峻,山南有城,长十余里,名曰方城”。

  日前记者来到竹山县文丰乡,请来两名村民当向导,携砍刀开路,终于登上人迹罕至、已成一片原始次森林的方城山。山头高处,用土夯筑的古城墙清晰可辨。但竹山县文史专家认为,方城山上不可能建都,应该只是一处军事要塞。他们认为,竹山县城西南有一田家坝镇,三面临水,官渡河、苦桃河、深河形成天然城池,有可能是上庸古国的都城。

  由于田家坝镇位于潘口电站库区,考古工作一直将田家坝作为考古发掘的重地。竹山县旅游局局长袁林手上,收藏有一枚庸国王子的铜戈,就是当地农民无意中在田家坝镇发现的,后流到古玩贩子手上,被袁林买了回来,准备捐献县博物馆。

  张良皋教授经过考据,认为“此戈的历史重要性无可估量”。戈上刻有两行铭文,经辨认为:“庸公之大元凡子羽戈”。其大意是说,此戈是庸国一个名叫“子羽”的太子所有,子羽的封地为“凡”。在《庄子》中,还记载有凡君与楚王交往的故事。

  但张良皋教授经过实地考察,认为田家坝镇“王气”有些不足,只能是一个军要地塞。张良皋称史载庸都北面有山,“山上有亭,堵水绕城西……”等描述,与今日竹山县城十分吻合。上庸古国真正的都城,很可能就是今天的竹山县县城。

(编辑:姜来)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