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铿锵猪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回乡日记作者刘克阳2000年后刘克阳三次回到插队的地方探望,为乡亲做了一点点贡献。这是2012年10月第二次回乡的日记10月11日(星期四)晚上十点坐上K601次火车(北京——太原)奔赴原平的永兴村,那个四十二年前生活过的村子,再不想呆下去的地方,今天又奔向那里,是有点怀念,有点好奇。此刻正是秋收大忙季节,家家户户下玉茭。我早跟美兰(房东女儿)约定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返城又能怎么样作者刘克阳从1965年到1969年短短的四年时间,我家一下出了三个半“知青”,海燕满怀豪情去了新疆兵团,忍受屈辱八年;我带病去了山西;还未成年的刘元去了内蒙插队,一年有半年的严寒,苦熬了八年。只有二姐海鸥当了老师,但也是在北京郊区的农村学校,以劳动为主,一呆就是十年,算是半个知青。所谓“知青”是因为那疯狂年代最高统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亲人们来探望刘克阳 (刘海鸥说:克阳让我感谢大家的鼓励和赞许,本来只打算发四期,看到大家喜欢看,就再多发几期,谢谢大家) 爸爸去干校前来看望我。 我站在原平火车站的站台上向南翘望,看见了,绿皮火车冒着浓烟拉着长笛徐徐进站,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车厢门口,他满头白发,体态矍铄,我快步相迎上去,“爸爸!”我兴奋地喊出近一年没有叫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玉西”(永兴)乡亲作者刘克阳(“玉西”是永兴人家乡话对自己村庄的称呼,多少年后,听到“玉西”两字,还是那么亲切。)二十块钱的辛酸一天,在村边黄土地上,我碰上了生产队副队长李巨财。从他的模样以及子女的岁数能估计出当年他大概四十岁出头,但他很显老,饱经风霜的脸上满是皱纹,眼光黯淡,头发也花白了,再加上衣衫破旧,俨然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不敢谈朋友作者刘克阳对不起,小郑我插队的第三年的春天,村子里来了五个大学生,他们可是稀罕物,村里有文化的年轻人愿意和他们接触,知青们看见“白面书生”们,觉得还能接受。他们是北京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到忻县专区的,还没开始工作就又下放到农村了,戴了顶冠冕堂皇的帽子——“整社工作队”。他们有些自负清高地落了户,其实内心对这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宰狼我妹妹刘克阳写的插队故事(之二)作者刘克阳铁塔窝窝插队对我来说最没有心理准备的就是“窝头”。鞋袜衣服带得足够了,大米白面不可能背到山西。我的胃不好,下乡前胃出血,学校军代表不顾妈妈的请求,更漠视我的病痛,不闻不问,威逼着我必须第一批去山西。军代表对待妈妈冷漠、傲然、老子说了算的样子我至今难忘,我至今也不明白我为什么就必须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究竟谁能改变谁转载我妹妹刘克阳写的插队故事(之一)作者刘克阳我妹妹刘克阳,北京女十一中“老高二”学生。1968年到山西原平县王家庄公社永兴大队插队。1972年病退回京,后在分司厅中学工作至退休。这里借城里一隅转载刘克阳的插队回忆。刘克阳,我家第一美女(1968年)饺子芭蕾舞和裙子1968年的秋天,学校动员上山下乡,我深知道逃不过这一劫,心里非常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我妈妈——谎言如何终成真理刘海鸥全国妇联运动开始斗的是大当权派,妈妈是属于举手喊口号,被分配写命题大字报的那一类。妈妈的官职不过是个小组长,她当年十二集团军的战友在地方上都已经是党政高级领导。有话说“中央一条虫,地方一条龙”。那些地方上的龙无一例外地被揪被斗。在中央机关工作的妈妈不过是一条虫,走资派轮不上她,我们都为她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画说一生(十六、上战场,枪一响……)标题是林彪说的,完整的语录是“在需要牺牲的时候,要勇于牺牲包括牺牲自己在内。完蛋就完蛋,上战场,枪一响,老子今天就死在战场上了!”这句话后半截现在看来很有点“痞”,但是当时最受青年人青睐,多少人喊着这句话冲向武斗第一线。不少人就这样“死在战场上了”。我也是这样一个青年,死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解放南方,坚决向前进”这是《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之歌》的第一句。那时我非常喜欢这支歌。好听,激励人心。这两个月我的活动与此有关。形势千变万化,由工人阶级夺权而引发的“造反派”和“保皇派”的斗争越演越烈,最后上升为武装斗争。北京发生了许多大大小小规模的武斗。一天在北京市委门前,我看见一群大学生抬着一个死尸,要求市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