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非如梦

小人物。一些过往的经历,浮现,记之。
博文
“阿爸,阿妈,我D返来了”。走进华女的家,她爸爸妈妈都在屋里迎着阿杰。阿爸的第一句话让阿杰现在还记得,“后生仔行这么远闯世界,不易啊”。阿妈只是笑着看着阿杰,然后点点头,转身去了灶间。这是一个很老的屋子了,光线不是很好,木制家具都泛着暗红,但也可以看到时代的标志---电视机和录音机。领阿杰惊奇的是,堂屋四周的高处,挂着一些旧照片,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随着在厂里活动的增加,阿杰愈来愈感到学习白话的迫切。学语言,环境是最要紧的。阿杰周围的人差不多都讲白话,所以阿杰学得很快。阿杰也不怕丑,外出饮茶食饭都够胆用半生不熟的白话点菜。没有多久,阿杰和华女交谈都敢用白话啦。厂里最冷清的是周末,广州的同事回广州,香港的同事回香港,那时北方职员就几个,还在“守闺房”阶段。阿杰好玩,就问华女附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阿傑進廠的第二天就被介紹給華女﹐算是認識了。華女姓陳。沙井土生土長的女孩子。陳姓在沙井是大姓。港資台資剛在深圳辦廠時﹐多會請一些當地人﹐多少有些陀地的意思。比如有個當地人人的廠長﹐實際是管的總務。還有會計﹐和一些文員。華女就是生產部的文員。第一次見到華女時﹐她穿著碎花短裙﹐領口有花邊的T恤﹐波鞋。矮矮的個﹐白白的臉上有幾顆雀斑。說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沙井是個古鎮。文學的說法是面山襟海﹐鳳繞龍蟠﹐山川鍾毓,人杰地靈。但剛到沙井﹐阿傑感到的倒不是這些﹐而是風格迴異於江南農村的人物﹐建築﹐風俗。當然還有廠裡緊張的工作氣氛。阿傑現在是生產品管工程師了﹐跟同舍的阿邱。阿邱是陳生開廠時請來的廣州人。雖然和阿傑同齡﹐但是廠生產部裡唯一的大陸經理﹐老臣了。那時﹐香港人的廠裡生產部一般要比別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1-09-23 05:09:41)
阿傑是坐的硬臥到的廣州。親戚在車站接站。親戚姓陳﹐輩份上跟阿傑是同輩﹐但人家是香港人﹐又是老闆﹐阿傑一見到他﹐就有一種仰視的感覺。他讓阿傑叫他陳生﹐說以後在廠裡也是這樣叫的。在廣州遊了一日﹐又坐上稱為中巴的麵包車﹐阿傑一路看著車窗外的景致﹐一路和陳生有句沒句地說著。車開了一個多鐘﹐停在了一條岔路口。陳生說還要換車。這次是一種叫三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1-09-23 05:06:20)
在鄧公的關照下﹐深圳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發開放了。阿傑的香港親戚也將他在香港的廠遷上來。新廠就設在沙井。幾年後﹐親戚對阿傑的母親說﹐阿傑也是名校畢業﹐以後要發展﹐偶也需要自己人﹐不如讓他到我這裡學學吧。母親想想也有道理﹐只是路途遙遠﹐這一去﹐一年半載的怕是不能見面﹐很大不捨得。阿傑倒是很激動。阿傑知道有沙井比知道有深圳早多了。小時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1-09-22 13:30:04)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小晨光,吃过月饼后,就盼吃蟹了。这个蟹是指大闸蟹。那时节,有蟹贩推着脚踏车,走家穿户地叫卖。脚踏车后面书包架驮一两个竹蟹篓,前面龙头架上再挂几串大闸蟹,蟹儿张牙舞爪地吐着泡泡。妈妈就出门去,稍稍回个价,就拎回一串。蟹的个头是不能和后来比的,二两大概是最大的了,一般都是一两左右。虽然也知道阳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1-09-22 13:27:22)
说起南阳桥,太平桥,恐怕只有老上海才知道是啥地方。就是现在的太平湖,新天地。小晨光,因为有两个嫫嫫(宁波人对母亲的姐姐的称呼)住在马当路和南昌路,时常去她们家走人客。和表亲白相好复兴公园就朝东走到太平桥吃点心。太平桥有很多小吃店,供应的也是一些上海人都熟悉的小吃点心,平平常常。但有一样东西我最怀念---糟田螺。螺蛳一年四季都吃得到,但田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上海虽说汇聚了东南西北各式佳肴,可能市场比较小的缘故,这烹饪豫菜---河南菜的也只有一家,梁园致美楼。店在永安公司背后九江路的南边,就是两层楼的上海街面房,前后楼打通,店家左右隔墙就是民居。从刚才说的闽江饭店步行去五分钟也不要。实际上京帮的燕云楼,广帮的新雅饭店,川帮的四川饭店,本帮的老正兴菜馆,淮杨帮的扬州饭店都在半个小时的脚程范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1-09-22 13:25:21)
老早在上海以闽菜出名的只得一家,就是在南京东路宝大祥隔壁的闽江饭店。饭店门面不大,两扇大门占了门面的一半。级别也不高,好像属于黄二饮(黄浦区第二饮食公司,集体企业)。店里的招牌菜自然是闽菜头牌---佛跳墙。偶看到的招牌价标的是98元人民币,那时学徒工满师才18元/月工资。所以只能望望招牌,吃是想都没想过的。饭店里还有其他好吃的菜。偶尝过一式,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1]
[2]
[3]
[4]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