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人

描述中关村的人和事.
个人资料
博文
我家住在15楼211号,楼上是王淦昌伯伯家,对面312号住的赵九章家。
1968年10月的一个夜晚,时针已指向两点。赵九章工工整整写完最后一份检查的最后一个字,起身走进属于自己的卧室,刷了牙,洗了脸,烫了脚,做完平常每晚睡觉前该做的一切,然后再翻身上床。接着,他轻轻拉开抽屉,拿出一个纸包,把平时一粒一粒攒下的几十粒安眠药全部倒进嘴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五十年代中关村的建设随着全国发展的脚步迅速开展。自然科学方面的近代物理、地球物理和应用物理三所的三个大楼首先动工,科学城中第一楼的原子能楼于1953年11月底竣工。并在1954年元月,近代物理所成为中关村里科学研究机构第一家。同时在近代物理所西南角上盖了四个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所,即近代史所、经济所、语言所和考古所,称"四所",四排二层小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7-03-15 14:21:00)
2002年4月19日下午2:30-4:30,在中科专家俱乐部中关村老年互助服务中心邀请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樊洪业先生谈《中关村的变迁》。
中关村的变迁:
http://www.ocan.com.cn/li/zgcbq.htm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五十年代初的中关村是什么样子呢?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很少会有人知道当时的荒凉。我刚搬到这里时,国家刚刚开始大规模建设这座中科院的科学城。中关村东面兴建的是一幢幢研究大楼,,而西面则是家属区。我们一开始住在刚建好的2号楼,北面紧邻北大的中关园。其它楼房正在全面展开修建。据现在有人考证“中关村”是在1953年正式出现在文字记录中的,这一带有“中官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中关村15楼于2006年
中关村是我青少年时代成长的地方,1953年我随父母从杭州迁往北京后,不久就住进中关村。直到1984年远赴加拿大,近三十年几乎就沒离开过这塊土地。
2006年5月,与1953年相距整整五十三年,又回到了这里,多巧的是二个"53"的数字,它们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吗?触景生情,一幕幕往事呈现在眼前。父母亲人,叔伯邻里一个个音容笑貌浮现在脑海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
[11]
[12]
[13]
[14]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