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

一人一故事,一梦一人生
全部原创,转载敬请注明来源
个人资料
海风随意吹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诞生在美国驻华使馆的英文老师

(2021-06-10 10:27:53) 下一个

因为要写一篇文章,从书柜里找出《北京尘埃》(Peking Dust)。这是一本自传,作者是Margaret Zee,记录了她一家人1919至1942年在中国的生活经历。

作者玛格丽特(简称M)曾经是我的英文老师。1980年我在上海的一所大学教书,放完暑假回到学校,系主任非常兴奋地告诉大家,学校请到了一位“外国专家”,要来校工作两年。全校上下都很激动,正宗的美国专家要来了。我赶紧找系主任磨嘴皮,要求参加教师进修班,被恩准之后,跟着M脱产学习了一年。事实上,M就是一名普通的英语老师,谈不上专家,但是当年来上海教书的美国人少之又少,因此,这些外国人都被称为专家。

学校非常重视她,在锦江饭店替她包了大套间,配备给她一辆专用轿车,司机每天接送她上下班。与此同时,还为她安排了一名翻译。翻译热情过度,成了她的私人助理,每天像个勤务兵似的,为她开门关门,拎包背包,一会儿打开水,一会儿泡茶。

一般的老师,特别是独立惯了的美国人,或许会不适应车前马后司机勤务兵的专门伺候,而M对此却倍感亲切,这与她的早年经历有关。言归正传,说说她的自传吧。

玛格丽特1923年出生在北京,父母是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母亲是会计,父亲原来在海军陆战队服役,退伍后因使馆人手短缺,便留下当了出纳。父母1919年在北京相识相爱结婚,之后有了三个孩子,玛格丽特最小,上有一兄一姐,姐姐也出生在北京。

下图为美国国会图书馆珍藏的二十世纪初美国驻华使馆

M家跟当时驻京的外国人一样,为每个孩子请了一个保姆,都是有丰富育儿经验的中年妇女,孩子们称保姆为奶奶(下图是M家的三个孩子和保姆)。三个保姆之外,还雇了管家、厨子、人力车夫、园丁、洗衣工、打杂工等十几个仆人。M的父母不过是普通职员,工资不高,然而在当时的北京,有那么一大帮人伺候他们,活得犹如贵族。这样的生活,也无怪许多民国时期来过中国的美国人,把中国的生活描写得如诗如画。

M的母亲来中国就职的时候,已经是三十五六的“老姑娘”了。不料,到了使馆竟遇到了比她年轻好几岁,英俊能干的小伙子,三下五除二,一个五口之家就建立起来了。于是,她想到了自己三十多岁的妹妹,妹妹在堪萨斯州的红十字会工作,因患乳腺癌,手术后的残体断了她结婚的前程,与其在堪萨斯孤苦伶仃,不如来北京一起生活。M的小姨就此也漂洋过海到北京来了。毕竟那是一个世纪以前,美国老百姓对中国没什么兴趣,太遥远太神秘太贫穷了。M的小姨来到北京后,成了使馆的秘书。

M家住在一个大四合院里,关上门就是自己的小世界,跟周围的中国居民没多少来往。院子里,仆人前后忙碌,进出坐人力车或轿子,夏天全家去北戴河避暑,周末去西山打猎,父母还请了清朝的遗老遗少教孩子学习棋琴书画。一家人在中国生活得乐而忘返。

M家北京四合院的饭厅

可是在M四岁的时候,她依稀记得,跟着小姨坐了很久的船,回到美国。之后M一家人,曾住在华盛顿附近一排简易狭小的房子里,周围的邻居家也是儿女成群,孩子们成天聚集在房子旁边的一块空地上玩耍。从M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那个社区的居民都不太富有。M一家的生活不再象在中国时那么奢侈了,偶尔的大餐不过是父亲做的BBQ。母亲早出晚归,甚至几天不回家;父亲倒是基本在家,乐呵呵地带着一个街区的孩子做游戏。

她家的客厅成了禁区,孩子不能进入,那里是中国古董文物的展示厅。M的母亲回到美国后,转行做古董买卖,她往返于中美两国,或在美国各地奔波。M的小姨仍在使馆工作,常帮着把古老的物件,一大木箱一大木箱地托运到美国。

M记忆中的家庭生活是和睦快乐的。她六岁的一个上午,全家在火车站边的餐馆里吃早餐,母亲毫无胃口。之后带着孩子上了火车,父亲独自立在站台上,向他们挥手道别,这时候,M注意到了母亲眼里的泪花。

长途跋涉了一两个月后,M一家回到了北京,小姨带着管家去车站接他们,几辆人力车把他们拉回到大四合院里,三个孩子见到了两年不见的“奶奶”。M回到北京,一踏进四合院,竟有游子回家的感觉。

这一次回到北京后,M的母亲常去民间收购各种古董,她鉴别古董的能力非常高,有些文物,最后出售给了美国一些著名的博物馆,如她搜集到的完整明清官阶标志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明代清代的服装也是她的收藏品之一(见照片,最后一张是18岁的作者,穿着清代服装)。

她们一家在北京一住就是十二三年。M和兄姊在北平美国学校上学,从小学念到高中毕业。兄姊高中毕业后,回美国上了大学,M则是跟着美使馆所有的人,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才一起受命撤离北京。M回美后,在芝加哥大学念了学士和硕士,学的是英美文学。

M来我校工作的时候,学校常在节假日组织茶话会,M会用地道的北京话跟我们交谈。她多次提到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她的母亲,还有她的小姨,可是难得提起父亲。

自传让人看到了她家“壁橱里的骷髅”。原来,她父亲在做出纳员的时候,卷走了三万多美元,逃到上海,他的计划是就此脱离使馆,去冒险家的乐园闯荡江湖。三万多美元在二十年代是一笔巨款,简直就跟抢银行的匪徒差不多了。亏得M的母亲及时发现,赶到上海,把他劝回使馆。她父亲在上海才呆了两三天,贪污的钱基本没动,那笔款子最后如数还给了使馆,使他免遭起诉和牢狱。但如此靠不住的人,立马被使馆解雇了,并在政府备案,永远不能回政府供职。

M的父亲回到美国后,高不成低不就,当她的母亲在美国四处奔波,靠贩卖古董养家的时候,父亲在家跟邻家小孩做做游戏,偶尔写几篇豆腐干小文章发给报社。可惜小文的微薄稿酬,对一家人的生计,无济于事。

如此过了两年,小姨体惜姐姐的辛苦,让她带着孩子去北京跟自己一起生活。母亲痛下决心,离开父亲,希望如此一举,能逼着他独立,从头开始,再重新站起来。自从在火车站一别,M再也没见过她的父亲,不过她的兄姊回美上大学的一个暑假,曾去访问过住在爱达荷州的父亲,他终于站起来了。

《北京尘埃》诉说的是1919-1942年,北京千家万户之中,一个家庭的故事。宇宙中一粒小到不能再小的尘埃,却寄托了一个人一生最丰富最饱满的思念。

谨以此文祝福我98岁的良师益友Margaret 健康长寿。她很厉害,94岁还出版了一本书《我所有的爱》(All My Loves)。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3)
评论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兵团农工' 的评论 : 谢谢农工!
兵团农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雨弦' 的评论 :
这是中国计算机“算盘”的加法口诀,
三下五去二——比如算盘上有4,加3时,
上排代表5的珠子下来,下排代表1的珠子移下2个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兵团农工' 的评论 : 是啊,一个世纪以前,中国人太苦了。中国这几十年来的飞速发展,让许多人脱贫,值得赞赏。
兵团农工 回复 悄悄话 令人震撼的是,1920年代美国中国贫富差别那么巨大,
一个普通美国政府雇员竟然雇的起10多个佣人。
现在恐怕做不到了吧?

写得好,赞。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觉晓好,喜欢你的外贸小店。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好故事。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雪狗2014' 的评论 : 她的文笔还不错,故事主要是家里的事,还有跟保姆之间的关系。不过没有小英子那么惨。
雪狗2014 回复 悄悄话 Found In Amazon
雪狗2014 回复 悄悄话 上网查看了一下 没找到这个书。能发个链接吗
雪狗2014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介绍 有点想城南旧事的英文英文版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老皮卡好,从小在中国长大,的确是中国通了。周末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东篱翁' 的评论 : 仁兄好,她是很了不起。周末快乐!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美女老师真是个中国通了,真实的人物最有生命力!谢谢分享。
东篱翁 回复 悄悄话 你这位朋友真了不起,94岁还在出书。故事很生动。谢谢分享!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南山松' 的评论 : 问好松松。是啊,我总是被Margaret惊倒。她八十多岁开始写书,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有人说,老了,走不动了,写书是非常好的娱乐活动。:)周末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雅佳园' 的评论 : 谢谢园园,周末快乐!
南山松 回复 悄悄话 美丽又长寿的英文老师,很传奇的故事,谢谢海风的好分享:)
雅佳园 回复 悄悄话 中国是Margaret 一家的福地, 谢谢介绍她写的自传, 让我们跟着穿越回将近一个世纪前的中国。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omo_sharon' 的评论 : 问好墨墨。中国是这家人家的福祉,最辉煌幸福的日子都是在北京。原来知道老师家有一些故事,看了自传才知道有那么多故事:)。周末快乐!
momo_sharon 回复 悄悄话 像看大片,不同寻常人家的美国人,在中国的生活竟然远好于美国。他们对中国是有真正感情的,很羡慕海风姐遇上如此好老师。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息于目-好于心-候于手' 的评论 : 谢谢来访。你们搞收藏的人都是很钻研的。老师的母亲在中国民间搜集将近二十年,那时候,北京古老的东西还很多。周末快乐!
息于目-好于心-候于手 回复 悄悄话 致敬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的老人!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雨弦' 的评论 : 哈哈,我是写完三下五除二,不知怎么接下来就冒出那么一句。她父母确实快,四年就建立了五口之家。周末快乐!
雨弦 回复 悄悄话 平凡的人,传奇的故事。同祝老人家健康长寿。

“ 三下五除二,一个五口之家就建立起来了。” 海风姐,这是什么算法?哈哈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小溪姐姐' 的评论 : 小溪姐姐,太感谢你的鼓励了。谢谢你一直关注我的博客。同龄人,有许多共同回忆,心有灵犀一点通。这篇文章,我也看了你说的那个网站,作为故事的佐证。谢谢你那么周到细心,很高兴认识你,祝安康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吴友明' 的评论 : 谢谢吴大哥来访。周末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梅华书香' 的评论 : 谢谢梅华,你的故事非常丰富有趣,爱看。周末快乐!
小溪姐姐 回复 悄悄话 《Tracking sources of Chinese dress and fabrics in museum collections: Part 2》
https://johnevollmer.com/dealers-collectors/tracking-sources-chinese-dress-fabrics-museum-collections-part-2/
小溪姐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海风你好!看见你在我博客里留言了,感谢你的光临,花时间读文留言和鼓励。 虽然这是我在你家第一次留言(我已经退休好几年了,很体恤还在上班网友们时间的精贵,所以不太留言打扰)。你大部分的佳作都仔细拜读过,最喜欢你那篇《我认识的“小开” 》那位文革前高风亮节,老大学生的华老师被你描写得实在是活灵活现。很敬佩喜爱你这位比我低两届,去黑龙江插队的上海知青小妹的好文采和精彩的人生经历。I am looking forward to reading more of your beautiful , fantastic writings and stories.这是我昨天在我博客里给你的回言,怕你看不到,又搬来你这里。
也很感谢你分享你这位出生在北京的美国英语老师的故事和她的书。原来还真不知道!在网上查了一下,还有一位美国人也写了世界一战时的《Peking Dust》。读了你生动细腻的描述,有如读过Margaret Zee的《北京尘埃》。也在网上看到介绍她的母亲Julia Krenz收集明清古董,卖给美国各大博物馆收藏的文和图片“Tracking sources of Chinese dress and fabrics in museum collections: Part 2” 大开眼界。感慨她的母亲作了一件大好事,保存了不少中国国宝免受战争,文革等破坏。
我在网上根据自己的精力,和网友互动随意,不见得在心仪网友的每篇佳作都留言互动。好文章是不会漏读,你的文章还会细细再读,但也会很长时间不冒泡留言,因为是个懒人,当然也有身体原因。这个留言太长,不会吓到你吧,以后当然不会太长。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非常仔细看了一遍。非常感人的故事!
梅华书香 回复 悄悄话 哇,好故事,好动人,好风情啊,上天就是会偏爱一些人啊!谢谢分享了,祝快乐健康!!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谢谢分享。看过这部片子,但是百看不厌,浓浓的生活气息,很喜欢。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弄弄好!有些人故事多得可以编写连续剧,可是不敢写啊:)除非改头换面写小说。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中国对这家人家太重要了,她母亲就是靠卖中国古董养活了一家人。谢谢京妞来访,周末快乐!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https://archive.org/details/peipingfamily

这是老美1948年拍的武兆发教授家居生活短片,有少女时的向梅,原汁原味经典传统老北京风情,刚好配你这篇怀旧文。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有意思的故事。我家现在有个亲戚在美国驻华大使工作,米国北京人,她也是后面有一串故事的人,不过不敢说她:)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好有意思的介绍。 这一家人和中国源远流长, 并发了中国财。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谢谢麦子。我是突然发现她哥哥去年去世了,100岁,赶紧写一篇。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我生活着' 的评论 : 谢谢来访。这是她最珍贵的记忆,人都是这样,童年青少年的记忆往往是最难忘的。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云淡风更轻' 的评论 : 谢谢来访。周围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这位比较不同一般:)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玛格丽特的经历独特有趣,谢谢海风好文笔和好图片分享,祝福她健康长寿!
我生活着 回复 悄悄话 好故事!北京在你英文老师的心中有太多美好的记忆。
云淡风更轻 回复 悄悄话 海风姐笔下的故事这么多,都是真真实实的人物,还都是传奇,让我大开眼界!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igerlily66' 的评论 : 百合好,年纪大了呗,认识的人就多一些:)。
Tigerlily66 回复 悄悄话 海风脑子里怎么有那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而且他们都是真实历史的记录,太难得了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东西相遇' 的评论 : 多谢相遇来访留言。我也觉得当年的房子怎么可以这么美,而且美得那么真实,不是现在刻意制造出来的复古美。你说的帮助印度人,跟M家差不多,说是不少仆人都是仆人带来的亲戚朋友,求一碗饭吃。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百万庄大侠' 的评论 : 大侠贤弟过奖了。静思吓一跳,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民风跟现在全然不一,s北京人那时候特别有礼貌,讲规矩。我也觉得旧时的人很美,内敛的美吗?
东西相遇 回复 悄悄话 以前的四合院饭厅真是太漂亮了,你老师家在中国的经历,让我想起以前的一个澳洲邻居讲到过他们70年代在印度生活时,说是帮助印度的方式之一就是雇用一大堆当地人作家务,越多越好。
百万庄大侠 回复 悄悄话 随着阅读的延续,一个1919年的北京浮现在了脑海中、、、海风姐文采飞扬,人物形象饱满,绝对可称之为--佳作!另:那个年代的美国妞,咋那漂亮!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天婴' 的评论 : 谢谢天婴,民间历史和个人故事如一棵棵树,让人得以见到官史的林。
天婴 回复 悄悄话 每个人的故事都是那个时代的历史,这样的记载太有意义了,一如既往的赞!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菲儿的鼓励。我觉得她家的故事不同一般。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特别喜欢看海风笔下的传奇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真实,感人。
[1]
[2]
[首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