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背影】美食接力:春盘 by 三色鹿妹妹 (ZT)
文章来源: 天舒2007-09-10 11:39:28
  我的网上餐厅开张啦  

作者:三色鹿妹妹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9&postID=6894    


没工作那阵子整天想干点什么好,做哪一行能不失业,民以食为天,那当然就是开
餐厅了。卖什么呢?现在我终于有了主意,如果我有一家餐厅,就按照气候来定,
我每个月只卖两种吃的,又保健又有新意。吃的好的就每月都来吃个新鲜,不指望样
样都喜欢,哪怕有一样吃好了,下年这个时候也肯定还会回来光顾的。

为什么每个月两样?这要从二十四节气说起,从历史说起了。

我小时候背过这样一首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七言的诗说的就是二十四节气,每七个字里包含六个节气的名字。

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我国秦汉年间,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
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即: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共
24个。

我的第一个菜的名字都想好了,叫春盘。其实,这个名字不是我想的,是延用古人
的。南朝梁庚信的诗中有“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辛即为新,即把五种春季
应时又带辛辣的青葱、韭菜,蒜,芥,蓼莴装成一盘,取迎新之意,吃之也有发五
脏气之功。杜甫的诗里更有“春日春盘细生菜”的说法。宋代以后,特别是是清代
 “春盘”的制作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春盘中的生菜由芹、韭、笋组成,表示勤劳、
长久、蓬勃的意思,而黄、绿、白三种色彩的配合也更为清新悦目。

春盘里除了时令蔬菜,还有用来卷菜的薄饼。饼的做法,在古诗中是这样说的:
“。。。匀平霜雪白,熨贴火炉红。薄本裁圆月,柔还卷细筒,纷藏丝缕缕,才嚼味
融融。”

春盘就是我们今天吃的春饼。春饼不是春卷,而要比那大三四倍呢。春饼的配菜演
变到今天也不再是生菜,而是用韭菜,蒜苗,芥菜,菠菜,豆芽等为原料,加炒肉
丝或鸡蛋而成的一道道清香四溢的菜肴。饼却还是越薄越好。

我小的时候最爱吃的就是外公打的春饼,说“打”并不是象朝鲜人做打糕那样的
“打”,而是_出来的。面团儿活好后,切成茶杯底大小的记子,把两块记子分别抹
上猪油,然后对在一起_,等_成面碗口那么大的时候,就可以铺到热了油的锅里翻
几翻,经过热气一薰,抹了油的两片饼马上就鼓了起来,象有空气进去了一样,这
时不要把它们完全撕开,只要起个缝儿就成,直到饼的两面都烙成淡黄色,就可以
起锅了。等吃的时候,把两张半连不连的饼一分为二,用没沾到热油的那一面去卷
菜吃,就更软。

每年立春的时候,外公外婆都会招集一大家人来打春,吃春饼。择菜的,洗菜的,
炒菜的,打饼的,烙饼的,至少要三四个人在厨房忙碌,就听妈妈在厨房喊“再来
一张”,外公就在里屋说“来啦”,于是,我这个小跑堂儿的就用竹廉传一张打好
的饼到灶上。那象小手工作坊一样的热闹和温馨至今想起仍历历在目。

春饼是要趁热吃的,这边饼烙得差不多了,那边菜也都炒好,摆上了桌,一家人就
围坐在一起共享这些美味了。那时候可能是手小,心又贪,每样菜都想放点儿,于
是就常常把个饼卷得象包不上被子的胖娃娃,不是下面露了脚,就是完全散了包儿。
那个吃相真是狼狈,满嘴流油,满手流油。外婆常说,慢点儿,这孩子,也不是什
么山珍海味,没人跟你抢。

吃了春饼,试了春盘,春天也就来了,别忘了,吃好了,明年再来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