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背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文章来源: 天舒2006-07-26 13:13:49

红旗飘飘下长大的七零人,都曾经端着一个娃娃板凳,追着打鬼子的电影到处跑过。旧胶片上流驰的声光色影,比默描的小人书上更加的传神入骨。八路军英雄,个个是清一色的浓眉炯目;日军的小队长,人中窝上永远担着一糟墨水胡儿; 汉奸是一溜中分的油板头,脚上蹭一双黑色老头鞋。

我最初对于好人与坏人的判断,都得益于这些国产的抗战片。唯一一次看走了眼,是抓特务的电影《黑三角》里卖冰棍的老太太。印象中的女特务,必定是国军阵营里头顶军统帽,不胜美艳的女发报员。

而女地下党员的形象,就得象《铁道游击队》里的芳林嫂,挽髻,翠花布衫,眼神斗志坚昂。上影拍摄的《铁道游击队》,算是最经典的早期抗日片。讲述的是三九年起,山东临枣铁路支线上的飞虎队,劫军运,分武器,微山湖畔,炸的鬼子水里开花。浓烟滚滚里,鬼子的火车怎麽一头栽到海里的,早记不清。倒是秦怡演的芳林嫂,把没拉弦的手榴弹掷向鬼子冈村的那个镜头,多年来都会好笑着记起。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微薄暮霞,丛丛芦影里,湖上闪闪的金色涟漪。。。想来那是黑白战地片里,最唯美的一张画面吧。

华北根据地上的《平原游击队》,炸炮楼,夺粮仓,神龙不见首也不见尾,比武侠小说里的轻功造化更深。依稀中还记得李向阳颇为英雄化的台词 “有党,有毛主席,有群众, 咱们什麽任务都完得成。。。”握紧的拳,字句铿锵,两道浓黑卧蚕眉下,双目锐如闪电。而秃头的松井,跨着战刀,背着手,在指挥部里急得来回跺脚绕圈:“全城戒严,全城戒严!抓住李向阳,给我抓住李向阳。。。”

《地道战》里,村口树上的大钟一响,平原叔和船宝,带领着高家庄的男女老幼,钻灶台,上房顶,地堡,街垒,井道,埋伏下神兵千百万。诱敌深入,再兵临城下,鬼子的黑风口炮楼下,硝烟滚滚里,犹记得鬼子山田,乱舞着皇军的大刀,小胡子气得一颤一颤:八路军,八路军的战术狡猾狡猾的。。。

曾经在赶完了暑假作业,闷热而无所事事的午后,多次观察我们家客厅的地形,幻想着因为什麽,一声枪响,一个巨变,世界重新乱了套,我如何化身为齐耳短发的女民兵队长,也把我们家组合柜的base挖一个洞,和楼下小淮家通起来。与组织接头的暗号是,敲地板三下。这种念头,每每在开学第一天的平安无事里,不得不失望的告一段落。

还有赵家庄里的《地雷战》。村口,大道,汽车路;沟口,田边,草地上。。。铁西瓜遍地开花。踏雷,拌雷,铁雷,子母雷,连环雷,碎石雷,头发丝雷,。。。村口的骄阳里,鬼子列队进村,黄布军衣,绑腿,耳朵边耷拉着两块尿布护耳,战战兢兢,斜跨着步枪,伶仃举着一根白底抹红例假旗,。。突然轰然的一声声巨响,背景音乐里齐唱:打日本,保家乡,地雷是咱好伙伴,炸得鬼子心胆寒,心胆寒。。。”

还有,《野火春风斗古城》里,嘴角渗着血,愤怒的将花瓶砸向鬼子的金环,《鸡毛信》里勇敢的儿童团长海娃,与胖翻译官斗智的小兵张嘎。。。。

烽烟滚滚里,唱英雄。

旧歌词里犹记:江山秀丽,叠彩丰岭,问我国家哪象染病? 要致力国家中兴 ,岂让国土再遭践踏 , 个个负起使命。

但使长城内,处处花香。个个不忘使命。

P。S。以此文,再次铭奠长眠在长城花香里的抗日英雄,以及《南京大屠杀》的作者,张纯如女士。拒买日货,直到日本政府正式向中国道歉的那一日。我们的记忆,从未淡薄。我们身体里的血,仍旧是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