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英伦行(3)别梦依稀觅故园,造访巴尔莫勒尔宫
文章来源: 逍遥白鹤2022-11-25 15:28:27

本篇图文作者:白鹤夫君(其中的网络选图均有注明)

 

9月30日我们暂别伦敦,飞往苏格兰的第三大城市阿伯丁,降落时已是暮色沉沉,找到机场附近预订的旅馆便歇息了。第二天,秋日晴空,万里无云。我们提了租车开去阿伯丁城里游逛了一圈,然后择路西行,前往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

车子开出城区,只见一条蜿蜒的大道伸向远方。不久我们便进入神秘而又令人兴奋的苏格兰高地了,那是一片辽阔起伏、肃穆空旷、常年云雾缭绕、充满传奇故事的地方。由于疫情祸害,我们已困坐愁城三年,不能越雷池半步。如今终于冲出樊笼,复返自然,并且很快将在高地区域的希尔顿度假村小住一个星期。这事儿想想就让人心旷神怡。

且慢。从驾车上路伊始,我这老司机就意识到遭遇新问题,此地驾车绝非易事。这英吉利与美利坚虽然是兄弟之邦,但御车之道大不相同。人在右边坐,车往左边行,乱套了。再加上苏格兰北部的高地多为草原牧场、崇山峻岭和苍凉广袤的旷野,并无高速公路。而且乡间许多小路非常狭窄,让人顿失在米国通衢大道上驾轻就熟的爽快感。尤其是在夜黑风高处,对面有来车时,可谓步步惊心。

反观当地司机,车速截然不同,窄路弯道全然不是问题。本司机与之相比,高下立见。人家本地司机脸上挂着从容的微笑,优雅地拨弄着方向盘,轻车熟路,往来如风。嫌弃我车行太慢,不断有车伺机将我超越,绝尘而去。我有时试着在前后无车处减点速回回神,一眨眼后边就压了好几辆车。令我惭愧不已。

有惊无险。一路兜兜转转,伴随着太座不时发出惶恐不安的高频干扰声,我总算揪着心提着胆把车安全地开抵了位于巴拉特 (Ballater)的目的地。

巴拉特是阿伯丁郡西部一座山清水秀,美丽幽静的小村庄,林木葱茏,绿草如茵。它倚靠在苏格兰高地峰峦叠嶂的山脚下。一条青幽幽的帝河 (the River Dee) 静静地淌过村庄南面,只是在流经河湾处的碎石滩时,才发出些轻微的哗哗水声。一座古老的石桥横跨碧水,将两岸相连。

缓缓流经巴拉特村的帝河

村头古老的石桥

夏末初秋。隔河登高远眺。只见峡谷中云淡风轻,芳草萋萋。牧场上牛羊成群,隐隐飘荡出阵阵风笛声。令人心旷神怡。

徒步行走在林间时,我的耳畔回响起自己喜爱的一首爱尔兰民歌:

“O Danny boy, 

the pipes, the pipes are calling. 

From the glen to glen, 

and down the mountain side. 

The Summer’s gone, 

and all the roses are falling ……”

反其道而行之时,由于村路狭窄,每辆对面来车都仿佛与你擦身而过~

友邦惊诧:你是哪路神仙,为何拍摄我们?我们可都是有肖像权的!

这是在斗牛or逗牛?

原野上随处可见的苏格兰黑面羊

 

在那山峦起伏绿树掩映中,隐约可见一座座双层小楼错落排列,这便是尔顿度假村——Hilton Grand Vacations Club Craigendarroch Suites Scotland所在地了。此地曾经是一个古老的英国乡村俱乐部,后来经改造扩建成希尔顿度假村。我们将在那里轻松愉快地休养生息一个星期。

度假村入住登记处

度假村面面观(以上4张照片选自网络)

我们居所的客厅

我们卧房的窗外

逍遥白鹤夫妇在居所前留影

度假村附近的田野与草场

 

巴拉特村与已故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家的城堡和领地两相毗邻。让人联想到俄国著名诗人和作家亚历山大·普希金笔下的皇村。

不过,不像沙皇家那奢侈的皇村,巴拉特村里没有浮华的宫殿和皇亲国戚,只住有一些曾经持有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以来皇家颁发的 “营业许可证“ 的商家和普通村民。

近水楼台。多年以来,这些持许可证的村民们被允许为皇家提供一些生活用品和食物。此外,村里还居住过两位钦点的御前苏格兰风笛高手,均为获得过顶级风笛锦标赛的冠军。他们为女王吹了大半辈子的pipes。

时过境迁。如今的皇家许可证不是那么容易领到了。据说目前村里仅剩一家 Royal Butcher 还持有此类执照,延续着钦赐的祖传王室 “特供” 商身份。

我们有幸在村里一家很火爆的餐馆 Balmoral Bar (巴尔莫勒尔宫酒吧) 里品尝了这 “世袭” 的皇家屠夫当天送来的新鲜阿伯丁牛肉。仿佛时光交错,让我们间接地品尝了一下王室的口味。

巴拉特村商业街一隅。

尖顶的房屋即是村中的 “巴尔莫勒尔宫酒吧“。门前的公路通向爱丁堡。

白鹤在村镇里闲逛

巴尔莫勒尔宫酒吧内。

我们在酒吧&餐馆内享用的“阿伯丁牛排”

村镇里的房屋大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留下来的花岗岩建筑,优雅古朴。街道上行人不多,看着就让人感觉心静。清晨早起,去村里教堂旁边的点心店买刚出炉的早点,看见前面有两位年轻的兵士也在排队。一辆山地越野车停候在店外街边。他们谈笑风生,红润的面庞与戈登高地兵团独特的军帽上那颗鲜艳的红绒球交相辉映,让人觉得这和平生活的可贵。

巴拉特村是从Bamoral皇家夏宫去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的必经之路。女王故去后,装载灵柩的殡仪车缓缓驶过这里。村民们肃立道旁,向女王致以最后的敬礼,目送灵车驶向爱丁堡。女王的灵柩在经过爱丁堡后,被送往伦敦举行国葬。

村镇里的教堂。白色大理石的纪念碑上镌刻着两次大战期间当地阵亡将士的姓名。

运载女王灵柩的殡仪车驶过巴拉特村。灵柩上覆盖着女王的王旗 (网络图片)

伊丽莎白女王专用的王旗。旗帜中左上和右下的三只奔跑的红底金狮代表英格兰;右上直立的金底红狮代表苏格兰;左下的蓝底金竖琴代表 (北) 爱尔兰 (网络图片)

 

尔莫勒尔宫和庄园 (Balmoral Palace and Estates) 是已故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现任国王查理三世家拥有的私人领地,非国有资产。此地离巴拉特村仅有数哩之遥,车行10分钟左右就到。住在村里那些天,我们去造访过两次。

女王家的庄园地域宽广。拥有山林、河流、草原和牧场。领地中心依山傍水,坐北朝南,矗立着一座所谓英国男爵风格建筑式样的城堡。即主要建筑分为居住区和塔楼两部分。古时的塔楼具有战斗堡垒的防御功能。战争时期,具有骑士精神的征服者或许会在得胜后摧毁城堡的塔楼堡垒部分,但保留居住区,以示宽宏大度。

巴尔莫勒尔宫。塔楼上飘扬着代表苏格兰王室的金底红狮旗

阑杆上金色的王室标记 GR 和 MR

我们遊访该地时,恰逢女王刚刚过世之际。宫门外的地面上堆放着民众自发奉献的大量鲜花和写在卡片上的悼词,以寄托她/他们的哀思。其中不乏小朋友们献上的自己最喜爱的小玩具。童心可鉴,感人至深。

王宫門前民众自发敬献的鲜花

城堡西门

宫内的御花园

王宫后院

这段时间城堡内部正在整理,暂不对遊人开放。让我们错过了一次瞭解英国王室日常生活起居的机会。但室外所有的区域,包括女王家的花圃花房,喷泉花园,草坪马厩,城堡后院,以及帝河边女王和家人散步的林荫小道,均可供遊客们随意遊览参观。城堡旁的咖啡厅里,挂着许多幅女王和家人的照片,微笑着面对走进来的客人。

俺们喝一杯王宫里的咖啡,尝几块点心,沾点贵气~

女王在出席公众活动时,喜欢穿各种颜色非常鲜艳的外套。她说是因为自己个子不高,左右又有卫士遮挡,穿鲜艳点儿,能让希望见到她的民众更容易认出自己。用心良苦。

红装的女王 (网络图片)

漫步走进夏宫的大门。随后我们向左拐了个弯,走进了宫内的花圃和旁边的暖房。看见一位年轻的花工正在修整玫瑰丛。走上前去询问他女王是否常来花圃?他有些羞涩,告诉我他不大清楚,这是他来宫里上班的第一天。喔,原来是个brand new royal employee。

为王宫提供花卉的花圃和花房

花壇里繁花似锦

缓缓前行。迎面看见一座喷泉,之后是城堡前宽阔的南草坪。喷泉边装有一排低低的铁栅栏。与皇宫入口处的大铁门一样,上面标有两个金字缩写,GR 和 MR。

南草坪前的喷泉

远方来客

王宫后院帝河边的遊人

对王室家族不太熟悉的遊人到此不禁会问,这GR和MR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以及时代更早的维多利亚女王,是何种亲属关系?

王位是世袭的。继位者承上启下,血脉相连。这GR和MR分别代表拉丁文的 George Rex 和 Mary Regina,即国王乔治五世和他的王后玛丽。他/她们分别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 (1926-2022) 的祖父母,同时亦是维多利亚女王 (1819-1901) 的孙子孙媳。

像他的奶奶维多利亚女王一样,国王乔治五世也颇具勤政风范和改革的大度。在上下两院的争执危及宪政时,他不惜以削弱皇族权利来换取议会民主制度的稳定和持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期间,他率先减去自己的年俸,号召全国民众厉行节约;同时力促两党合作,共度时艰。

尽管他的某些行为似乎违背了光荣革命时期【权利法案】中 “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 的条款,但因为对于国家的重大贡献,他反倒深受民众拥戴。国王驾崩后灵柩停放在西敏寺,据说有近百万人来排队瞻仰慿吊。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爷爷,乔治五世(1865-1936)

乔治五世国王还是温莎王朝的创始者。彼时的欧罗巴,各国之间基于政治目的和家族利益,不同皇族之间的通婚很常见。由于历史原因,乔治国王具有德国血统和姓氏,并且与当时的徳皇威廉二世是表兄弟。

但1914年欧战一起,两国交兵。相互间杀得昏天黑地。国家利益至上。国王乔治决定大义灭亲,誓与德国血战到底。他向全国宣布抛弃祖传德国姓氏哥达 (Gotha),改用英国姓氏 ”温莎”。英国从此便有了温莎新王朝。而德意志帝国则随着1918年的战败而轰然坍塌。

王宫的后院有一条林间小道通向小河边。女王和家人常常在那里散步。路旁有一座朴实的花岗岩石椅。椅背上镌刻着对国王乔治五世的敬重怀念之词。这石椅是由王宫内的皇家雇员以及领地内居住的民众自发捐款建立的,以纪念受人爱戴的国王。

当意识到维多利亚女王在世上生活了当时并不常见的八十二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母后则活了令人嗔目的一百零二岁,而伊女王本人也潇潇洒洒地走过了九十六年的生命旅程,人们会为这些王室女性拥有的长寿基因所叹服。同时也不免钦佩查尔斯王子在等待王位到来之前的漫长岁月中,那超乎常人的毅力和耐心。

铁杵磨成针。等候继位的新王查尔斯三世一举打破了英国皇室两项纪录:第一,他是英国历史上等位时间最长久的王位继承人,足足有七十年。第二,登基时他已七十三岁,是有史以来最年长的新君王。不过,伊丽莎白女王在位七十年的世界纪录,新王查尔斯看来是打不破了。

幼年的查尔斯和父母,伊丽莎白女王和菲利普親王 (网络图片)

女王和身着苏格兰民族服装的青年查尔斯王子 (网络图片)

王储查尔斯在等待了长达七十年之后,终于坐上了国王的宝座 (网络图片)

清风徐来。蓝天里飘过一朵朵浮云。走在宫里柔绵的青草地上,我们仿佛随着时光回流到了维多利亚女王时代 (1837-1901) 。那时候,雄心勃勃的大英帝国在她的统治下,乘着工业革命的春风,逐渐进入全盛时期,大有独霸天下之势。

年轻时的维多利亚女王和丈夫阿尔伯特亲王 (网络图片)

帝国强盛时期的维多利亚女王。气势逼人 (网络图片)

不过,再勤政的君王也需要有些放松的时候。于是,维多利亚女王在操心国政,称霸海洋,大力扩展国际贸易和侵占殖民地之余,也时不时地离了白金汉宫和温莎堡出去散散心。

不顾山高水远,维女王和丈夫阿尔伯特親王在闲暇时北上巡幸了苏格兰。不经意间来到了此地。只见青山滴翠,碧水环绕,牧草丰茂,畜群肥壮,臣民们安居乐业。龙颜大悦。

二人当机立断,决定在此购置地产。親王遂从一位家世有些衰微的当地乡绅手中购得了这片拥有山林草原河流,外加一个摇摇欲坠旧城堡的土地。随后親王雇高人重新设计,将其扩建为如今的巴尔莫勒尔宫殿和庄园。

从此,女王和后世的王子王孙们有了避暑之地,不必再忍受盛夏时节伦敦的酷热。

帝河流水,逝者如斯。如今这里再也不是往日的颓败山林和荒芜田野了,而是王室龙兴之地。良机不可坐失。当地行政官员目光敏锐,及时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赋予了这片新领地一个响亮的新名称,Royal Deeside。意音结合后码成中文,便成了大名鼎鼎的 “皇家帝区”。

Wow,本来是默默无闻的破落地主家荒地,获此头衔后顿时声名大震。皇室满意,民众欢欣,商家兴奋。慕名而来的旅行者也渐渐增多。紧跟着一条铁路就自东往西从阿伯丁修了过来。但,这铁路也就是修到皇家领地东边的巴拉特村为止。再往前去,就恐怕要惊动龙脉了。

领地世代相传,传到了伊丽莎白二世家。但那时的她还不是Her Majesty。她的父亲也不是His Majesty。是因为那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王兄爱德华八世舍弃了王位,伊丽莎白的父親 (乔治六世) 才意外而又不情愿地戴上了皇冠。

伊丽莎白女王和她的父母及妹妹玛格丽特公主都非常喜爱这片家园。从呀呀学语时开始,直到耄耋之年,Her Majesty 都会在盛夏时从伦敦来此处避暑。在她临终之前,还召集最亲密的家人们来这里作临终一别。

少年时代的伊丽莎白(左一) 和父王乔治六世、母后、及妹妹玛格丽特 (网络图片)

早年的女王及家人 (网络图片)

坊间流传着一个关于这位已故女王和家园的有趣的故事。女王比较亲民,散步亦不避嫌。一日,她与一名心腹侍从出门散步。路遇两位美国遊客上前搭讪,女王亦不忌讳。

“老人家是本地人吧?家居何处”?

“是的。我从小就在此地长大。吾家不远,就在那青山边”, 女王答道。

“那您一定见过女王吧?”遊客继续发问。

“我没有。但他 (指侍从) 见过多次”,女王抿嘴一笑,再次作答。

可惜二位遊人眼拙,居然到末了也未能辨识龙颜。 但她/他们仍然高兴地邀请女王拍了张合影。事后女王很开心,对侍从说,“我想知道当她/他们回家后认出片中人时,表情如何”。

也许对女王而言,伦敦的白金汉宫是处理国家和皇室公务之地,而温莎和巴尔莫勒尔城堡及其私人领地才是自己真正的温馨家园。

说到家园,我想起一句题外话。浪迹海外多年,意识到西方人对家国的理解和描述有些许差异。比如说,德国人会称呼自己的祖国为 Fatherland,使人想到父爱如山;而俄国人则称自己的祖国为 Motherland,令人忆起母爱似海。想知道美国人如何称呼自己的祖国吗?

 ——Homeland,我的家园。

如今的英国,女王已逝,查尔斯三世继位登基。但是历史留给这位新国王的不仅仅是这祖传的家园和世袭的王冠宝剑权杖、而且还有那与欧盟之间的对立情绪、君主立宪制和现代社会的种种矛盾、以及那颇为令人头疼的皇室内家庭纠纷…… 

联合王国七十年来的首位男性君主将如何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

大家拭目静观。

 

11/19/22 后记于芝加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