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上汤 (加 手擀面,葱油饼) 加了些文字怀旧,因为纵然......
文章来源: 盈袖20062011-10-29 07:28:33

秋意渐深。天凉,起风,落雨,树叶变黄变红,纷纷飘落。这种时候我要开始炖汤了。

傍晚时分,暮色四合,家里温暖的灯光,炉火,砂锅里咕嘟咕嘟炖着的汤散发的香气,还有家人,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外面愈冷,家愈显温暖。

想家的感觉常常在不经意的时候突然袭来,让我猝不及防。那罗宋汤的做法,是外婆的方子,她手把手教我的,小时候无数个冬天的日子都是被这样的汤温暖了身子,更温暖了心。 

我外婆家以前很富有,因为外公家都是工程师和大公司经理,留过洋,所以生活很西化。家里常常吃西餐,说英文。文化大革命被抄了家,这样的生活方式也终结了。不过外婆还是保留着一些习惯。比如,每周带我们去吃一次西餐,常常去的是红房子。 

她教我们如何用刀叉,如何喝汤,如何不弄出声音。她似乎想在我们身上延续一种生活方式,也许她很怀念老底子的一些日子。那些日子是我们做小孩子盼望的,平时也就很乖,因为不想被剥夺出去吃好东西的机会。 

我喜欢那里的罗宋汤,或牛尾汤,牛排,猪排。大快朵颐,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最大的幸福。 

外婆告诉我,当年我们请客都是在红房子,妈妈坐月子时公公家每天都差佣人送菜送汤来给她补身子。在我印象红房子很有格调,很高级,菜也好吃。 

后来我长大了,刚刚改革开放时,有一次有老外客人来,我们陪他去玩儿,最后去红房子吃晚餐。一进去我大吃一惊(我很久没有去了),地方好像很小,装饰也不是记忆里那么好,菜上来更令人失望。老外和我们家很熟的,就笑说: 这是你们描述的餐馆吗?是不是走错了.我们都笑得要死.那时的中国经过了那么多年的劫难,估计不光是我们给记忆增添了色彩,而且的确菜式也不如以往了. 

之后又是好多年没去.吃正宗牛扒的地方太多了.红房子已经不是上海吃西餐的首选,也不知道现在的味道怎样. 

还记得下午还常去牛奶棚吃蛋糕,冰激凌,害得我到现在还是蛋糕狂, 冰激凌狂. 有一次聚会我吃巧克力蛋糕,喜欢极了,一个老外问我: are you a chocolate-holic? 我这才真正考虑了一下, 想好以后告诉他,我是cakeholic。他不问我还没注意。坐游轮去阿拉斯加时,我的朋友对我说,我使他第一次见识了人类对于蛋糕的热爱。一点不言过其实,我永远喜欢蛋糕和冰激凌,耳边出现外婆常常提醒我的:别急,先吃蛋糕,再吃冰激凌,否则反过来蛋糕就没有味道了。 

由于那时的习惯,我还是喜欢吃奶油味重,但是不很甜的蛋糕。西人的蛋糕对我来说都太甜太腻了。 

天凉的日子,我开始炖汤。当汤的香味弥漫开来时,家就像个家了;还有早晨咖啡的味道。我外婆常年喝咖啡,她用一个不锈钢的容器煮,水开了会有一些响动,早上这样咕嘟咕嘟的声音伴着咖啡的香味,代表了少时的日子。这些味道令我分外想念我的外婆。今年她已经93岁了,她现在喝速溶咖啡,也不做家事了。一直到91岁,她都是煮饭的。烧菜是她的乐趣,她和我说,其实懂得了规律和菜的特质分类,什么菜都知道怎么烧。事实证明她是对的,我现在烧菜都是靠这个经验。烹饪其实是艺术,要靠一些悟性的,有创意才好玩儿。 

一代一代,就是这样传承。家永远都是这么温暖,家里有个女人,在厨房忙碌,冬天夏天,都有不同的菜肴,温暖家人的胃,也温暖家人的心。这些温暖永远印在一代一代的记忆里。


罗松汤,我外婆传给我的。汤盛出来前要用一只特别的勺子把油去掉,否则小肚子......



去了油之后是这样的


我最喜欢的新鲜鲫鱼汤



每周一次的乌骨鸡汤


过年的传统砂锅



平时忙的时候做的简易汤,不用炖很久,用的是丸子甜不辣什么的加蔬菜


扁尖排骨汤



排骨冻豆腐蔬菜汤



试验的排骨黄鱼鲞汤,鲞要泡半天,洗得很干净很干净



海鲜汤



葱油饼



想不到吧,我也会擀面~~~

 

受了纵然dd的启发,加了一些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