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三毛
文章来源: 盈袖20062006-07-17 11:21:30



三毛是我少女时代喜欢的女作家之一,说喜欢,其实是着迷,可以说几乎所有她的文章我都读过。 

我喜欢她自由的心境,流浪的足迹和在异乡生活的体验和经历。《撒哈拉大沙漠》是我读的三毛的第一本集子。这么多年过去,我竟然还记得其中的一些故事。三毛是率性顽皮的。她描写的当地人的故事惟妙惟肖,我记得她的鞋子被邻居小姑娘穿去,所以她不得不以“牧羊女”的打扮出现在聚会上;记得她用胶水还是指甲油帮人补牙;记得她中了邪,一天打几十个喷嚏,直打出血来. 我后来在自己治疗过敏的时候,忽然悟到其实三毛是鼻过敏,病好了一定不是因为戴了那串避邪项链。 

记得她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让我哭得两眼红肿;记得读她的《散步》,那沙沙作响让她害怕的林子,那总是把凤梨和草莓棒冰搞错的老太太,那让她“看痛了心”的红尘灯火和奢华; 记得她应读者的要求为他们初生的孩子取名“一林”; 记得她教给她写信的失望的女孩如何用有限的收入装饰家里,建立起对生活的热爱; 记得她写的和菏西做汤圆的故事; 还有他们在开满雪白梨花的山坡上,为繁花惆怅。。。 

我喜欢她的灵性,她的对事物的敏锐感受,对自由和生活里美好感觉的追求。她的作品给年少的我带来了欢欣和向往。 

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长,我渐渐理解三毛时时流露的心境,也明白了她的痛苦所在及其根源。三毛无疑是唯美的,她对于感情和别人的关爱有很多不现实的要求。我想她一直都没有长大,拒绝在感受方面做任何妥协. 她躲进自己的文章里把生活里她喜欢的部分放大,创造出一个童话。她长久地沉溺在这个理想世界里,来抵制现实生活里的失望。她从来没有在心里接受这个世界不完美的部分。 

有很多时候, 我觉得三毛写的是她想要的一个世界. 遗憾的是生活里固然存在那些美好的感受, 但不是每一天, 每一刻. 很多其他的时候, 人们不得不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 做一些自己并不享受的事. 其实正是因为这日常的繁琐使得人们更珍惜那些美好的一刻. 

三毛很幸运地有过荷西, 一个理解她并宽容地让她自由地做她自己, 甘愿陪她远走他乡的男人. 三毛无法接受失去他的事实. 可人的一生, 总是有得有失, 谁也不能停留在某个特定时刻. 成年人学会接受现实, 随着命运向前走. 在现时的条件下做最好的选择, 而不是总和过去比较, 为失去长久地哭泣. 三毛的执拗让自己备受煎熬. 我记得她在一篇随笔里写道: 本来以为写了书会好些. 可是虽然有很多人给她来信, 他们关心的都是书里的三毛, 没一个人是真正在乎她本人和她的感受. 这是一种很悲戚的感觉 

可惜没有谁能要求别人永远无微不至地看护自己的感受, 要求生活恰如自己想要的那样, 要求自己周围的世界是十全十美的. 精神上的独立和自主也是人成长的一部分. 没有那一份关切的生活里要寻找其他的内容来填充它, 建立起新的平衡. 

很多时候人不能改变现实, 但可以改变自己对于现实的态度和自己的行为. 你可以不停地为自己哭泣, 也可以做一些事来忘记忧伤. 人的自我愿望和努力还是能够改善很多的境况.

三毛写了很多自己的真实生活, 因为真实, 读者更喜欢看. 可是这也给了很多人攻击她私生活的把柄. 三毛去世后她的一位好友写过: 每一间心灵的窗户都拉着严严的帘子, 只有她让众人看到她的房间, 于是他们就有了嘲笑她的权利. 三毛是率真的, 但她应知道这世上的险恶, 对自己做应有的保护 

三毛从小就有自闭症, 不会和外界很好的相处. 长大后从外表看有很大改善, 但实质上还是有同样的问题. 她永远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写作使她得以把这个世界展示给世人, 却不能给予她坚持想要的生活. 她始终拗不过生活, 离开是唯一的解脱, 这一次, 她走得更远

我们很多人都喜欢三毛文章里的自由流浪气息, 但很少有人能够真的做到背起行囊到遥远的国度, 而不考虑未来; 我们欣赏她的率性和真实, 但在自己的生活里会想到后果; 我们喜爱她的灵性和对生活的美化, 现实里却学着忍受很多的不如意. 我们在她的作品里体会梦想. 我们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