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在廣州“禁菸”的真實想法
文章来源: 陸仁蟻12024-08-29 08:39:52

    前一篇文章說到林則徐到廣州後的第一把火,便是傳見了十三行總商伍崇曜,並要求所有洋商上繳手中的鴉片,說明一下,林則徐說的是所有洋商而不是特指英商,因為當時在廣州參與走私的的洋商有很多,並不只有英國人。

    傳見伍崇曜的日期是1839年3月18日,要求洋商上繳鴉片的截止日期是3月21日。林則徐在傳見伍崇曜的同日,還密派兵丁在商館周圍“暗設防維”,以監視外國鴉片商人。

    3月21日當晚,眼見林大人劃定的最後期限將至,伍崇曜匆匆到商館傳達林則徐口諭:如不馬上答應呈繳鴉片,明早十點林大人就親到十三行公所,“措辦一切,先審訊洋商,並正法一二“。在此處,林大人絕對做到了勿謂言之不預也。起殺氣騰騰的氛圍感也已經拉滿,剩下只看洋人們如何表現了。直到此時,洋人們才似乎感覺到了某種異樣。看起來這次不是錢的事,是要殺人了。尤其領頭的那位英國人,他自己恐怕也要掂量一下。

    大清國欽差義正嚴辭的嚴厲”忠告“,十三行總商伍崇曜臉上驚恐的表情,再加上洋行門外三三兩兩、探頭探腦的壯漢,傳遞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這次,皇上派來的欽差大臣肯定不好惹。各國商人們很快便聚集到了英國人顛地的住處,經過一夜推敲、估算以及忙碌,商人們湊出了1037箱鴉片,並決定22日一早便上繳以求自保。

    我們來琢磨一下這1037箱鴉片。這會是洋商手中所有的鴉片嗎?當然不是!理由很簡單,鴉片對於我們這些後人而言是萬惡的毒品,但是在十九世紀上半葉,鴉片在世界範圍內並沒有被定為毒品,就連大清國也沒有這樣的定義,因此此時洋商們手中的鴉片只能算是走私商品,甚至還沒有在廣州登陸的鴉片,只能算作潛在的走私商品。沒有哪個商人會輕而易舉地將自己所有的家當毫無保留地上繳給別人。這是人之常情。我推測,這1037箱,應當是洋商們已經自海上運抵廣州洋行的存貨,偷偷運走是不可能了,於是忍痛繳出,算是給足了官府面子。他們一定認為,等大清國欽差一走,一切終將恢復正常,失去的損失遲早還有撈回來的機會。

    3月22日,林則徐接到外國煙販只准備交出1037箱鴉片的呈報後非常不滿,同時廣州知府、南海、番禺知縣送來了他們打探出來的“情報”,報告十分詳細地說,“聞得咪唎堅(美利堅)國夷人,多願繳煙,被港腳夷人顛地阻撓,因顛地所帶煙土最多,意圖免繳”。地方官員的情報來源,我是真的無從知曉。不過,說得的確有鼻子有眼。從中,我們得知,美國商人們先頂不住了,他們願意交出自己的鴉片,可是英國人顛地卻打死不從,原因是他手中的貨物最多。這條情報的真實性我們無從判斷,但是,從這一刻開始,英國人,尤其那個名叫顛地的英國人,成了眾矢之的,他並因此在中國近代歷史中被紀錄了下來。補充一點小知識,顛地這個人,某種意義上說,十分普通,普通到要不是因為以上原因,後人是不可能知道地球上曾經有這樣一號人的。他既不是英國官方的任何成員,也於英國的東印度公司無關,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港腳商人。放在1840年前後的廣州,他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走私販。歷史,從來就不關注小人物,但是,顛地這個如假包換的小人物卻處在了風口浪尖,因此才被我們所知。不知道對他而言,這是幸運呢還是不幸呢?

    我不知道顛地1839年3月22日是如何渡過的,我從史料中看到,憤怒的林則徐當天發出了一個聲明:“本大臣奉命來此查辦鴉片,法在必行”,他認為“該夷顛地誠為首惡,斷難姑容”,便立即下令傳訊顛地,“聽候審辦”。林大人應當還有後半句話沒有說,我想應當是:“你死定了!”

    我想林大人應當忽略了一件小事,顛地是如何成為首惡的?有證據嗎?我有充分理由相信,林則徐知道顛地這個名字,不會超過兩週,關於顛地的罪行材料,只怕也沒有看到多少。必須承認,那位英國人是當時港腳商人中比較成功的一位,基本上世人皆知,我的問題是,有名就一定是“首惡”嗎?“首惡”起碼要承擔策劃、組織、實施、造成惡果且罪大惡極等一系列特徵,林大人憑什麼一怒之下就如此定調呢?按照大中國“除惡務盡”的原則,林大人事實上在未審的狀態下,已經判決了一位外國公民的死刑,大清律例中可以不要證據和審訊嗎?我當然知道“聽候審辦”的意思,但是作為掌握生殺大權的欽差,“誠為首惡,斷難姑容”的斷言,是不是有點草率了?也許,大清國的欽差都是這副模樣吧,林大人並不一定很特殊。

    不過從另一個視角看,英國人顛地,就這樣稀裡糊塗地成為了林大人廣州禁菸大戲中的主角。當然,後來的學者和歷史工作者們為了顛地能罪有應得,從各種途徑挖出了此人的累累罪行,我就不在這裡詳述了。

    3月22日下午,當顛地接到林大人的傳訊諭令後,應當是被嚇尿了。因為他明白,在清國當時的法治環境下,欽差大臣林大人的一句話足以要任何一個人的命。更何況,在彼時彼地,洋人連人都不能算。然而,事情的發展,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英國人顛地並沒有化妝潛逃,而是神經兮兮地表示他可以去見林則徐,但是林則徐必須滿足他提出來的條件,就是林大人需要頒發給他一份親筆文書,擔保他能在二十四小時內安全回到洋行。看到這裡,我想,不少人應當已經笑出聲了吧。大家一定認為,這位不知深淺的英國人一定是被嚇瘋了,一個連基本做人的資格都不具備的夷商,在正常狀況下,他連給大清官員(包括廣州城看城門的小吏)寫一個字條的權利都沒有,居然要求代表至高皇帝的欽差大臣親筆給他寫《保證書》?這不是瘋了是什麼?我們有理由相信,當林大人聽說顛地如此瘋狂的建議時,一定是捧腹大笑,並暗下決心,非殺了這個狂徒不可。

    林則徐笑後,立即展現了自己的鐵腕。他首先下令將伍崇曜逮捕入獄,並派人押解伍崇曜的父親、廣州商界大佬,當時的世界首富伍秉鑒戴枷向聚於商館中的洋商宣讀他親擬的文告。並警告,假如不按期、按量、按質上繳鴉片,他們的老朋友伍秉鑒和伍崇曜就會被處死。明晃晃的鬼頭刀已經架在了伍家父子的脖子上。現在,決定他們二人生死的球傳到了洋人們的腳下,何去何從,你們就看著辦吧。

    短短數日,廣州城已經風聲鶴唳,各國商人,尤其是參與了鴉片走私的商人們,面臨了滅頂之災。沒人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也沒有人知道他們是否能活著逃過此劫。

    在講述進一步的事態發展之前,我覺得有必要給那些對歷史不怎麼熟悉的人補一補課。補課的目的是為了大家能充分理解林則徐在廣州的各種行為。首先,我幾乎可以肯定,林則徐沒有任何已知的精神疾病;其次,林則徐也沒有任何極端或偏激的行為癖好;第三,從現有史料看,林則徐雖然稍有偏執,但完全沒有到不能忍受的範圍。

    問題在於,以很多現代人的視角看,在林則徐的身上,似乎充滿了野蠻和暴力。在他的眼中,人命如同草芥,哪怕世界首富也不在話下。那個匍匐在皇帝腳跟下,溫順得像小貓一樣的林大人,一旦走出京城,便展現出了隱藏不住的霸氣。為什麼?

    我必須提醒大家,在當時,全世界(包括大清國)都沒有宣布鴉片是毒品,因此,我們完全不能以現如今的”禁毒“視角看待當年的事件。大清皇帝事實上在一百多年間,一直不斷地命令禁菸,他們禁菸的理由是因為他們認為鴉片類似於一種春藥,廣泛的吸食,會敗壞帝國的風氣。如果大家實在理解不了“禁菸”的含義,不妨到街上轉轉,“禁止吸菸”的標誌到處都是,這就是一種全國甚至全球範圍內的禁菸啊。至於打打殺殺到那樣嗎?大家都知道,香菸也敗壞風氣,香菸也損害健康。皇帝要求禁菸,是可以理解的,但很難成功。

    到了道光年間,皇帝在黃爵濨和林則徐的忽悠下,開始懷疑鴉片走私是導致銀荒的首要原因,這時候事情的性質就變了。國家前途、民族興亡等等成為了關注點,“禁菸”一旦被冠以那些頭銜,就可以不計代價了。可是,皇帝在一面之詞下,也拿不定主意,因此派林則徐到廣州調查此事。不過,我已經說了,林則徐到廣州後的行為,似乎不像是調查,反倒有點像現如今的“禁毒”行動。我大膽假設一下,如果某位國師忽悠習主席,並讓習主席相信,香菸走私是目前大陸經濟狀況不好的主要原因,習主席會不會做出類似林則徐的舉動呢?我猜八成會。到那時,香菸會被鋪天蓋地的宣傳說成是現世的毒品,無數專家學者也會痛心疾首地說出香菸危害人類的罪行,個別“首惡”自然也跑不掉,“亡我之心不死”的境外勢力也會被糾出來??不說了,大家知道的,歷史重演從來就不新鮮。

    林則徐的行為合理嗎?我的答案是,不太合理,但是可以理解。前文,我已經將道光皇帝派林則徐到廣州前前後後的各種文書都提供給大家了,皇帝的詔書中並沒有明確指令林則徐到廣州後剷除所有的鴉片貿易。皇帝最關心的是,鴉片走私是不是導致帝國銀荒的真正原因。可是林則徐卻不這麼想。他十分巧妙地偷換了一個概念,“鴉片走私”無論從哪個視角看,都是違法行為,沒有人認為走私是正當的。因此,林則徐雷厲風行地緝私,無論如何都不能算是錯誤。等一等!鴉片不是毒品嗎?不是危害人民健康嗎?不是侵害帝國肌體嗎???不不不,林大人只需抓住一個點就行了。走私是萬惡的,走私會導致白銀外流,走私養活了商人卻坑害了國家??解決了走私,林大人升官發財還難嗎?這大約就是林則徐的設計吧。至於其他更高尚、更能登大雅之堂的理由,後人們都會腦補上去,反正我從史料中是看不出林大人有那麼高尚的。

    可怕的是,林則徐明顯忘了皇帝的命令是什麼?查清銀荒的原因,林大人查清了嗎?沒有。大清國的銀荒緩解了嗎?沒有。皇帝會滿意嗎?被發配伊犁的林則徐應當知道答案。

    那麼林大人為什麼沒有從一開始就試圖查清皇帝最關心的事呢?因為,林則徐不能那樣做。一方面,以當時林則徐的知識水平,他根本搞不清進出口貿易中順差、逆差以及貿易平衡的理論。同時,他也不願意隨便推翻自己在皇帝面前已經白紙黑字的結論。大家應當還記得他的結論,他認為鴉片走私導致白銀外流,導致帝國“幾無可用之銀、幾無可用之兵”。我們可以想像,他的這個結論是憑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豐富的想像力得出的,既沒有數據支撐也沒有專業分析。萬一他的結論錯了,說小點是無知導致偏差。說嚴重點,就是欺君罔上。林則徐再笨,也不會和自己的大好前程開玩笑吧。

    我可以這樣說,林則徐到廣州,根本就沒想調查銀荒的原因,他唯一的目標就是證明他和黃爵濨的推論是正確的,正是基於這樣的邏輯,他才二話不說,直奔自己的主題。至於皇帝的心思,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假設上面這個推理可以接受,那麼林則徐的做法就合理了。

    可是另外一個問題還是沒有答案,林則徐為什麼要那麼暴力呢?關於這一點,我還想替林大人說兩句。林則徐自幼接受的是科舉制度下的傳統教育,四書五經是他的教材,在他的頭腦中,完全沒有現代地理知識、更不知道什麼是哲學、什麼是科學。他對世界的理解,同兩千年前的老祖宗一樣,他只知道所謂的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所有這些我們現代人很陌生的詞語,代表的不過是圍繞在天朝上邦周圍,一幫貪圖小利的野蠻國家而已。細想想,當時南洋的安南(今越南)、暹羅(今泰國)、蘇祿(今菲律賓)、南掌(今寮國)等等,基本都是大清的藩屬國。地位如何,就不用我說了吧。而英國,只怕是更加遙遠落後的藩夷小國吧。一直到今天,生活在東亞大陸的人們,每每提起自己的鄰居,依然滿腦子都是各種鄙視。更何況當年的林則徐呢。在一百多年前,洋人根本就不能算是人,“鬼子”、“鬼佬”這樣的稱呼便是明證。因此,林則徐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同這些人形的妖怪們進行交流,他的方法就只能是喝斥、命令以及動手殺掉他們。

    當大家理解了這些,便不會覺得林則徐有任何不妥了,因為他是大清國的官員,一個合格的大清官員。換當時的任何人,他們的做法都是一樣的,我知道,依然會有很多人認為林則徐就是他們心中的英雄,我不反對大家的想法,只要大家高興就好。我要做的,只是將林則徐還原成原本的模樣,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個正常人、他是一個優秀的大清官員、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追隨者和信奉者。

    故事說到這裡,局面變成了這樣。

    男1號林則徐,在自己的官衙中運籌帷幄,他一方面協調地方軍隊圍困洋商,一方面要求在洋商館舍中工作的大清子民主動監視洋人的一舉一動,同時發揮朝陽群眾一般的積極性,及時報告洋人的動向。

    被人推到C位的龍套演員英國港腳商人顛地,此時在自己的駐地等待林則徐給他寫保證書,他的這一舉動,極大抬升了他在各國商人面前的形象,大家都被他的勇氣和視死如歸所折服。雖然這很可能並不是他的初衷。

    十分顯眼的群演——伍家父子,則在廣州的大牢中等待命運的審判,他們最擔心“錢沒花掉,人卻沒有!”他們的家人則像熱鍋上的螞蟻,四處奔波。無數的銀子花花地流入各級官員的口袋,打探消息、積極營救、疏通關節的承諾此起彼伏。但是,沒有人知道最後的結局。

    陰暗角落裡,以鄧廷桢為首的地方大員們,此時也是一頭霧水,林大人的所作所為於皇上給他們的通知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可是皇上的確要求他們配合欽差的工作。於是,林大人說一,他們就做一,沒有絲毫的主動更沒有任何的合理化建議。因為他們比誰都明白,欽差干完事情拍拍屁股走人,爛攤子還要他們去處理。他們不想趕走所有的洋商人,因為那是他們最可愛的財源。他們也不願意得罪十三行的大清商人,因為欺負他們,是完成經濟任務的依靠,也是自己日常權錢交易的群眾基礎。

    最後,還有一波人,他們始終坐在觀眾席,無聲無息,靜靜看著眼前的一切。我之前幾乎從未提及他們,並不是他們不重要,我甚至可以肯定全世界的多數華人朋友們一提到他們都會卻咬牙切齒並恨之入骨。他們就是英國政府。不得不說,大清國上到皇帝,下到地方官員,大家已經紛紛登場,可是英國政府卻一直沒有出現,這是為什麼呢?難道英國政府那麼瞧不起我們中國嗎?如果有人這麼想,我必須恭喜你,你又想錯了。其實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大戲演到這一刻,英國政府始終沒有機會混到任何一點戲份,他們既沒有參與罌粟的種植、也沒有參與鴉片的熬制、更沒有參與鴉片的走私。他們幾乎什麼都沒有做,不過很快他們就會成為主角。

    那麼,英國政府是如何捲入此事,又如何一步步成為主角的呢?我會在後面的文章中繼續告訴大家。

    (《妄議前朝》是我在網上出版的中國近代史叢書,目前已經出版兩本。年內第三本即將完稿。願意支持我的朋友們可以到樂天書城Kobo .com中購買,或在Google中搜索《妄議前朝》。)(也將以將下網址複製到瀏覽器的地址欄,別忘了刪除網址中間那幾個漢字https://www.kobo手動刪除這九個漢字.com/us/en/series/RL35gLAtvFK3Lk5wDy_xaw。不管大家是不是買我的書,我還是先謝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