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的快乐还是“有知”的快乐
文章来源: calm012024-05-25 16:32:28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 [The Dunning-Kruger effect,图片来自网图]. 这个现象指出,知识最少的人,自信最高。

 

正如中国的俗语所说“无知者无畏”。幼儿最自信(“我最厉害”,“我爸爸最厉害”。。。),但我们愿意永远做幼儿吗?相信绝大部分人是不愿意的,因为这种自信“有条件”,且很容易受到打击和挫折。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上学期间,考完试以后,学生们会自我估算自己考的如何?有的人会自信满满,自我感觉考的“非常不错”。可等考试成绩下来后,感觉“非常不错”的同学的自信很有可能会受到打击。

相对“无知”的自信,“无知”的快乐,犹如婴儿的快乐,简单,直接。

肚子饿了,吃饱喝足就快乐了。

困了,好好睡上一觉,精力充沛就快乐了。

感觉不安全时,有人过来抱抱,亲亲就快乐了。。。

这种快乐是建立在外在条件对本能的生理,生存的满足。

随着婴幼儿对外在环境认知的形成和拓宽,“有知”的不快乐随之形成。

例如,当婴幼儿开始尝试有味的食物后,就会开始不满足以前无味的食物。同样都是吃饱,“无知”时,无味的食物就快乐了,而认知到还有美味的食物时,也许曾经能让婴幼儿感到快乐的无味的食物变成不快乐的根源。

随着眼界的扩宽,欲望的增加,“有知”的不快乐也越来越多。

那么,随着知识的增长,人是否会变得越来越不快乐?就如有人叹息的“还是无知最快乐!”

什么是“有知”的快乐了?

“有知的”快乐来源于:

1. 自我愿望的满足:

收到自己喜欢又想要的礼物,吃了一顿喜欢的大餐,工资的长幅达到或超过自己原定的目标,住进了自己喜欢的房子。。。

2. 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就感和对自我能力的满足感:

通过努力考上好大学,通过不断的反复锻炼,终于登上了自己想要登上的高峰,靠着自己极大的毅力节食,锻炼,让体重减到自己理想的重量。。。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回顾自己以往的“高光时刻”时,会让人感到快乐和辛福。

同样,帮助他/她人不仅有助于他/她,更有助于愉悦自己,因为这是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满足。

3. 享受当下 - 当我们在做一件喜欢,还有挑战性的事情时,感觉时间一下就飞逝流走的状态。 进入这种状态需要自主的愿望,目标,一定的挑战性,也需要一定的技能。当目标定的太高,或自己的技能不足以应对挑战时,人往往会灰心,失望,自信也会受到打击。(学会正确的认知自己对享受当下有着极大的帮助)。

解决一道难题,研制一道新菜,整理花园,需要专注的运动,冥想。。。

这样不难看出,“有知”的快乐来源于“知”, 知道自己的愿望,知道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

当你进入不快乐的状态时,赶紧想一想,给自己定一个具有小小挑战性的小目标并开始实施。 这样,你不仅能感受到享受当下的快乐,当你看到你挑战的成果时,还会不时带给你满满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