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劣根性:内卷(下)
文章来源: 山上长弓2024-02-05 17:56:15

民族劣根性:内卷(下)

上次说到了华人内卷造就了一大堆废品,挨了无数板砖,虽然文中说的都是事实。

现在说一下华人内卷作弊,这又是一个挨板砖的话题。

前几年看了一个报导,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 商学院一次开除了 20多个作弊的中国学生。我的天!学生作弊常见,但一次开除这么多学生,而且来自于同一个国家,这种事还从来没发生过。中国学生被一锅端,这是要种族灭绝啊!

这么大的事,肯定是学校最高层的决定,如果不是情节特别恶劣,学校也不会下此重手,可见学校对中国学生的作弊之风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

以后时常听到美国名校开出作弊的中国学生,有些是考试和论文作弊,有些是申请材料作假。

对此一点不感到意外,中国学生不但个人作弊,国内还有专门作弊的机构,留学代理机构没有不作弊的,代写简历、修改成绩、编造个人成就、甚至代考英语。这些都是公开的,没有人管,中国食品造假都管不过来,谁还管你申请美国学校做假。美国教育考试机构ETS的首席安全官就说过,仅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中国的托福考试就被查出超过37000作弊,以至于ETS不得不在某些城市取消考试。

中国的作弊之风疯狂如斯,你说美国名校还信得过中国学生的质量吗?这是自砸招牌,坏了中国学生的整体名誉。怪不得现得很多美国名校都不招中国学生了,虽然有政治原因,但中国弄虚造假导致信誉破产也是原因之一。

美国华人没有国内这么猖狂,美国管得严,打假狠。另外,美国风气不一样,不像国内那样弄虚作假已经成了被大众默认的普遍社会现象。但这并不是说华人没有弄虚作假,只是没有这么明目张胆而已。

首先要说明一点,绝大部分华人家长和孩子都是非常诚实的,没有想到作弊,靠孩子勤奋取得成绩。但有一部分家长,主要是一些爬藤牛娃的家长,花花肠子就多了,为了孩子进名校不择手段,弄虚作假花样白出。

常听到某个华人小孩得了科技发明奖,其实这些所谓的科研发明基本上都是家长做出来的,没有几项是孩子自己搞出来的。

我知道一个在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经常得奖的华人团队。其队员的挑选,首先就是看家长有沒有机械和电子方面的背景,能否帮孩子搞机器人。最后成了最佳家长组合,而不是最佳学生组合,学生的能力无关紧要,主要看家长。后来闹出一个事,一个孩子的妈妈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加入这个华人团队,团队的家长们要她先报名当裁判,给华人队打高分,如能帮助华人队进入下一轮比赛,可以考虑她儿子的申请。这个妈妈照办了,但孩子还是没有被接收,就把这事给捅了出来。

爬藤的家长都知道进美国名校名人的推荐很重要,有些家长就去当竞选义工,想结交议员等重要人物,到时候给孩子写一封推荐信。这不是作弊,只能说是钻营。但不少家长把自己参加的活动算到孩子头上,好像自己儿子是社会活动家似的,这就是作弊了。

这种打擦边球的作弊在华人中屡见不鲜,也抓不住什么把柄。但美国名校招生办心里有数,很多华人光鲜亮丽的简历交上去,人家耸耸肩放到一边,太多了,大同小异,谁知有多少水分。

有人说名校不愿意多招收华人的真正原因是华人校友不捐款。华人校友确实没几人捐款,母校可能有些不爽。私立名校需要校友捐款维持,华人只享受资源而不回报,是不是有些汗颜?但真正的原因不是华人校友不捐钱,而是他们没有钱,挣的那点钱还要算计着过日子,你让他们拿什么捐?不像白人校友,亿万富豪有的是,大把捐钱。

其实有钱的华人校友也都捐款的,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就给其母校斯坦福大学捐了七千五百万美元。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给他的母校俄勒冈州大和斯坦福大学分别捐了五千万和三千万美元。这两人是真正的华人精英,都出生在台湾,两人创业时都不超过30岁。而咱们大陆来的卷爷和上名校的牛娃,所有人的捐款加起来可能还不及潘石屹捐赠哈佛耶鲁的一个零头,shame!虽然潘石屹捐款是为了自己孩子,但上亿美金的捐款也算弥补一下华人校友无钱捐款的尴尬,wink。

内卷最大的危害还是造成华人书呆子的刻板印象,不爱社交、沉默寡言、上课不爱提问、工作不爱发言、埋头工作学习、boring。这不只是一个印象问题,而是华人孩子的真实情况。许多华人孩子从小就被妈妈圈养,特别是那些所谓的牛蛙,只跟其他牛娃来往,不跟外人打交道,完全与主流社会脱节。这些孩子长大后与美国人的交往也就是在班上那几句简单的客套话,没法深交,这种人能在职场混个什么名堂?肯定会被边缘化。

有次坐飞机,邻坐的是个犹太老头,是个骨科外科大夫。老头话多,我也能侃,问他为何犹太人这么成功。老头说 expectation,也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我当时就心说咱们中国人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呀。又问老头家长逼不逼孩子,老头说不逼,但是会让你感到压力,就是那种“给你一个眼神自己去体会”的感受,所以孩子都是自己去努力。孩子事业有成以后会回敬老妈一个眼神,“How am I doing now,mother?Are you proud of me?” 我混得怎么样了,妈咪?骄傲吧?老头说完后我们两人大笑。我这才明白犹太人与华人的区别,人家没有把孩子当成鸡娃什么都管,而是给孩子一个动力自己去奋斗。犹太孩子不但独立,还个个都是人精,从小就独自修炼怎么出人头地。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一个人,听说过打工皇帝唐骏这个人吧?混到了微软全球技术中心总经理和微软中国总裁。这个人在中国曾红得发紫,还写过一本书《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厮只是野鸡大学《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但人家会忽悠,居然当上了微软的高管,人家可没有抱怨职场天花板。上名校的鸡娃有那本事吗?这里不是要孩子们学这种弄虚作假,只是说明某些能力比读死书更重要。

大家都知道在职场印度人比华人混得好。有人形容华人是 hard worker 勤劳工作者,印度人是 smart worker 聪明工作者。这里不是说印度人比华人效率高,而是说印度人干活能让领导看见,而华人则是默默埋头苦干,没有人注意你。

华人孩子太害羞沉默了,有时候都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美国白人的孩子个个都是小大人,高中生看起来就是成人了,说话办事完全是大人的态度。而同龄的华人孩子还是妈咪呼来喝去的baby,被管傻了。

有些中国妈妈说我们孩子不只是学习,也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还学音乐艺术,是全面发展。这是全面发展吗?这是全面施压,是全方位打造,什么都是妈妈说了算,搞得孩子苦不堪言。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虽然学习特别好,但社会能力却特别差,就像发育不平衡的两条腿,一条腿粗得像火鸡腿,一条腿细得像牙签。

既然华人填鸭式教育已经把孩子搞成了火鸡腿和牙签腿的组合,家长们就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指望孩子将来成为社会精英和leader了,不要去学管理、法律、金融这些需要软实力的专业。你家儿子三耳光不打不出一个闷屁,连白人女孩都不敢追,还能当什么领导?你想让孩子当律师,先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升合伙人的潜力,合伙人不一定是最好的律师,而是最能挣钱的律师,要能签下大客户。学金融的就更别做梦当千万年薪的基金经理了,混得好的也只是个数据分析员,混得不好连工作都没有。

从现实考虑华人还是去搞纯技术的行业为好:医生、计算机、engineering、science。这些行业沒有职场竞争,无需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只要埋头搞好技术就能有个稳定工作。而且不需要上名校就能有六位数的收入,特别适合 nerd,是华人的强项,是鸡娃的最佳选择,有一条火鸡腿就足够了。

另外,除非孩子自己喜欢,家长也沒有必要逼孩子学钢琴、芭蕾、小提琴、美术、高尔夫球、滑雪、击剑、网球、马术等中国人觉得光鲜的东西。这对升学没有多少加分,除非达到谷小姐那个水平。有人会说学这些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培养孩子的气质,让孩子显得有品味。那是中国土豪概念,美国人不看重这些。人的气质是骨子里的东西,不是弹个曲子就有气质了,更不是打两杆高尔夫球就成上流社会了。

家长们倒是应该让孩子参加一些团队运动,棒球、冰球、足球、甚至童子军都更容易引起学校的关注,人家注重团队精神。这些活动对孩子也大有好处,可以跳出华人圈子,结交其他朋友,溶入主流社会。更重要的是孩子本人也喜欢,心情愉快,根本不用家长逼就会积极参与。

或许有人会说不仅是华人,日本韩国印度人也都教育内卷。但别人卷得没有中国人这么疯狂。在国内子女教育已经成了压在人们头上的三座大山之一,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以至于国家不得不出重手,叫停所有补习班,关闭所有培训机构。即便这样也挡不住内卷,明的不行就暗着来,私下里找家教,华人家长总能想到内卷的法子。

而在美国,阻止华人教育内卷更是个无解的难题,不管采取什么措施,不管名校如何限制华人名额,都挡不住华人的内卷,只能使内卷更疯狂。

真正要阻止华人内卷只有一个方法,这方法说出来板砖会从各方向砸来,我先去戴上头盔。

这个方法就是美国立法禁止华人进入一流名校,为期十年,无一例外,看你还卷不卷。

这样一来,华人家长就彻底断了念想,不这么逼孩子了,孩子可以健康成长。家长也不用这么累,而且还可以省下一笔上各种培训班的费用。对一流名校来说,也不用把资源浪费在打造螺丝钉上了。华人还是可以上二流名校的,应该不太难,螺丝钉上这些学校就足够了,这是双赢嘛!十年以后,等这股内卷龙卷风停了下来,一流大学重新对华人开放,华人孩子才有可望成为精英和领袖。过去没有龙卷风的时候,华人还真出过不少精英,现在已被卷绝种了。

当然这只是异想天开,这种事在美国是不可能的。

说点现实的,如有可能就远离华人圈,在华人圈子里长大的孩子就像是在中国长大的孩子,说中国话、吃中国饭、中国习俗、华人朋友。只有跳出华人圈孩子才能融入美国主流社会。除非你孩子将来要回中国发展,我看连中文都不用学,会点基本中文听说,能与父母交流就行了。总之,既然你的孩子已经是个美国人了,就不要把硬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中国人。

内卷就是恶性竞争,是破坏性竞争,谁都希望自己孩子成为精英,但大家都看到了,疯狂内卷打造不出精英,反而扼杀了孩子的独立人格和创造力。中国家长就喜欢打造表面光鲜的东西,没有一个人花心思去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长,因为那东西看不见,爬藤用不着。 

从小就听人叨叨悬梁刺股的励志故事,也不知道咱们先人怎么想出的这些内卷歪门邪道,还被后人奉为圭臬,搞得华人家长培养孩子走极端,就像东方不败为学葵花宝典而自宫。不过这里不是家长自宫,而是把孩子给宫了,宝典学会了,孩子也残了,都成了妈宝宝鸡娃娃。要知道世上最让人看不起的就是妈宝,最受欺负的就是鸡娃,别说当精英领袖,不被揍就不错了。

话说得有些伤人,欢迎拍砖,但是在拍砖以前也希望家长想想,是不是该重视孩子的心理素质了,这东西不能写在履历上,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