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an Indian invented Chinse 鸠摩罗什Kumarajiva
文章来源: 硅谷工匠2023-12-11 18:49:08

鸠摩罗什可以说是中文词汇的鼻祖。他于东晋时代(344年)活跃在中国。父亲来自印度。他翻译了很多印度的佛经,同时也在翻译过程创造了中国的词组语言。他是一个跨时代的人物。可以说没有这个印度人,中华文明的字典都要改写。

以下这些每天常用的词组是他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创造的。

解脱、觉悟、语录、世界、自在、烦恼、彼岸、单位、智慧、平等、想入非非、出离、爱河、律师、究竟、参观、消息、意识、未来、皆大欢喜、实际、实在、心心相印

大千世界,天花乱坠,粉身碎骨,回光返照,火坑,苦海,魔鬼,心田。

 

这个印度人的父辈在印度是国相级别。祖祖辈辈几十代。后来放弃印度来到中国。他自学中文,把印度经书翻译成中文。同时创造了很多的词组。他的伟大,大概是在孔子和玄奘级别的。但是中国人大概早就把这个人忘了。

Kumārajīva -Silk Road China Tours

这个经文里面已经出现了“尊颜”,“瞻仰”,“斯是”,“我等”“独处”。说实话不懂这些经文的内容和目的。但这起码算是当年的博客了。这些佛语后来都变成了常用词。

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这个名字,我不太懂。有谁知道请补充。

鸠摩罗什的故事还创造了三寸不烂之舌这个典故。西元413年, 70岁的鳩摩羅什感觉寿命将尽,向僧眾發誓言:「若所傳無謬者,當使焚身之後,舌不焦爛。」圓寂後,弟子以佛禮火化遺體,飛灰煙滅後,但見身體粉碎,唯有舌頭不爛,應驗了鳩摩羅什的誓願,三寸不爛之舌成為珍貴的「舌舍利」。

這世間僅有的「舌舍利」,如今供奉在甘肅武威市涼州區的鳩摩羅什寺塔。而鳩摩羅什的一生,也成為當時印度和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一個重要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