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传奇 九 童年美梦之过年
文章来源: 硅谷居士2023-10-29 08:14:00

再过几天就是万圣节了。每年万圣节,我都会带三个孩子到我家附近的小区、尤其是硅谷远近闻名的几个大户人家去“乞讨” (Trick-or-treat)。在这里,我刻意不用“讨糖”这个惯常的说法,因为有些大户人家排场比较大,给孩子们提供的绝对不限于糖果。

比如,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的遗孀家,每年都会在种满苹果树的院子里张灯结彩,并请来几十人的表演团队,举办光怪陆离的灯光秀和恐怖表演。小女四岁时,我带着她在乔布斯家门口排队领礼品包(是的,每个孩子可以拿到一大包糖果和玩具!)。乔家请的一个戴着恐怖面具的小丑,鬼鬼祟祟地从小女身后轻轻拍她。她扭头一看,吓得哇哇大哭!

再比如,当年乔布斯还在世的时候,某年的万圣节,他们家给前100名前来乞讨的孩子每人一部苹果手机。

正因如此,每年的万圣节晚上,乔布斯家所在的数个街区,人山人海,节日气氛十足。

曾经是谷歌公司的第一位女性工程师、并曾经担任雅虎公司CEO的美女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家,也比较喜欢在万圣节搞些大动作。除了布置美轮美奂的节日装饰,她还亲自和家人一起出来给大家发礼物。去年,她把家里的车库改造成一个免费玩具商店,里面摆满了玩具货架;每个孩子都可以进去挑一个心仪的毛绒玩具。

每每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挨家挨户讨糖果的盛况,我就想起了童年在老家大年初一拜年的那些美好时光。

一、除夕的大餐
在我们老家,最重要的一顿饭不是年夜饭,而是除夕的午餐。老家人习惯把除夕叫大年三十,事实上,很多年的腊月只有二十九天。小孩子更不懂这个区别,只知道年三十的午餐是最值得期待的。

通常,在除夕的上午,家里人都要全家齐上阵准备过大年。母亲和姐姐们在厨房里紧锣密鼓地准备饭菜。父亲会带上我和哥哥们去先人们的坟上烧纸钱祭拜;这种事情好像不允许女性参与。之后,就要贴对联、年画等等。当然,对联通常是前一天就写好了的。

村里每家都会争取在正午十二点之前准备好大餐。然后,通常是哥哥在院子里放上一挂鞭炮,然后大家开始高高兴兴吃年三十的大餐。

我家年三十的大餐和普通时期的午饭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最直观的是菜的数量。在80年代时,我们家平时每顿通常只吃一个菜,而且几乎一年四季都是素菜,比如萝卜、白菜、豆角、韭菜。如果是晚饭吃面条,根本就没有菜;只在面条里加几片香菜或者 荆芥。 荤菜也就是偶尔从河里捕到的小鱼小虾。

而年三十的大餐至少有十个大菜,而且至少有三个荤菜,通常是猪肉、鱼肉和鸡肉。由于平时不吃很油腻的食物,而家里做的猪肉都几乎带着一点肥肉,我小时候一直不能吃猪肉。就是吃了,也得吐出来,因为我的消化系统根本无法处理肥肉。

除了荤菜,大餐上还有平时很难吃到的其它菜肴,包括鸡蛋、豆皮、炸油条、腌制的大蒜薹等。

大餐的第二个区别是可以喝饮料。父亲和大哥喜欢喝邻村人酿制的烈性白酒。我和二哥从小就不喜欢喝白酒,而家里的女性成员更不怎么喝了。所以父亲有时会去村里的供销社买一瓶甜的饮料回来,其味道类似于雪碧或者七喜。我、二哥和几个姐姐们会分享这一瓶饮料。在那个甜食紧缺的年代,能喝到甜饮料,也是令人陶醉的事情。

父亲喜欢在大餐上喝很多酒,往往喝到半醉;然后就晃晃悠悠去床上睡觉去了。

而大餐后的下午,全家老少就可以尽情玩耍了。傍晚时家里的女性成员们开始准备包饺子,因为大年夜和大年初一的饭,就全是饺子了。

二、熬年
除夕晚饭后,大家通常接着玩。那时老家没有通电,自然没有电视看。那是麻将还没有普及,所以最流行的游戏是在暖暖的火炉边玩扑克牌。大人们会赌钱,通常每局也就一分钱起步。我们小孩子没钱,但是也要装模作样地赌,所以每局赌一根火柴。

通常孩子们熬不过十点就要去睡觉了。有些传统的大人们则要撑到午夜以后,是为“熬年”, 也叫“守岁”, 意思是辞旧迎新,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村里的张家人比较讲究,会在正堂里焚香上祭,而且每隔一个时辰就要放一挂鞭炮,直到午夜过后。

三、大拜年
大年初一的凌晨,村里就开始有人家陆陆续续鸣放加长版的鞭炮庆祝新年了。一旦被惊醒,我们这些孩子们马上翻身起床,换上崭新的衣服和鞋子,全军出发去拜年了!

在我小的时候,虽说是要穿崭新的衣服和鞋子,其实它们都不是从商店里买来的;几乎都是母亲或者姐姐亲手做的,或者是买了布料请手巧的邻居或者村里的裁缝做的。即使连这样的新衣服,有的人家也不能给每个孩子都提供一套。

在正式的拜年之前,通常我们也会去已经放过鞭炮的人家的院子里,在地上鞭炮的碎屑里寻找没有爆炸的鞭炮。这可是免费的玩具啊,绝对不容错过。

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开始成群结队到每家去拜年了。说是拜年,就跟万圣节讨糖果一样,不用真去跪拜或者说吉祥话--只要孩子人到了门口就行了。邻居们都不会介意礼节,而是乐乐呵呵给孩子们发自家做的美食,比如爆米花、炸油条、炒花生、炒瓜子等等。

我们家是村里唯一真正发糖果的人家。父亲会去供销社买来一包水果糖,每个孩子只发一颗。不知为何,我从小就不太喜欢这种糖,虽然甜,但是太硬了。

有些叔伯长辈们会逗自家侄子们,让他们行真正的跪拜礼。但是奖赏就不能只是食物了,必须给钱;当然不用多给,一分钱就可以换回一个响头。

这是村里孩子们一年里最幸福的时辰。等到了天亮以后,孩子们的拜年基本结束了,大家满载而归,回家吃饺子。

整个大年初一,孩子们就继续玩各种游戏。这和平时不一样,因为大家都是穿着崭新的衣服和鞋子在一起玩;这种情形,每年只有这一次。

在我们老家,大年初一也是大人们难得的“法定假日”:这一天除了做饭,大家都不准上山或者下地干活。早饭以后,已经过了讨糖年龄的青年和壮年人,也会三三两两到各家拜年。不过他们是真正地拜年,除了和主人问候、寒暄,通常还要坐下来和主人拉拉家常。

附:乔布斯家门口的人流

附:梅耶尔家的“免费玩家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