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波恩—贝多芬故居想起的……
文章来源: 麦琪儿2023-09-30 08:35:04

前几年去欧洲旅游路经莱茵河时,特意去走访了德国的重要城市波恩。


?
(照片摘自网络)

波恩是德国西部沿着莱茵河畔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从1949联邦德国成立直至1990德国统一,这里是联邦德国的首都。波恩所以吸引不少游客,很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她是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乡。

贝多芬的故居位于老城的一角,那里有贝多芬的铜像,有关于贝多芬的博物馆,有他诞生的故居,还有音乐厅和剧院,波恩大学也在旁边。

?

说起贝多芬,使我想起很多年前引导我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入门的一位语文老师。

七十年代中末,我在农村的一所高中担任英语代课老师。当时为了加强英文的听力练习,我需要借用学校广播室的留声机听英文唱片。这样,我就认识了负责广播室的语文老师。

那所学校当时有不少从城里分配来的老师,这位教高中语文的老师也是其中之一。由于他喜欢捣鼓广播室里的留声机和喇叭之类设备,学校的广播室就由他负责了。广播室是用来每天早上组织学生在操场上升旗和做广播体操用的,还用来在课前放眼保健操音乐,让学生做眼保健操。有的时候,如果校长需要给全校同学发通知,或者给全校学生开会,就利用广播室广播。

除了当地的农村老师,城里的老师大多数都住在学校的宿舍里。晚饭后大家都比较空闲,有时聚在一起聊天,有时听几个年轻代课老师拉手风琴、唱歌。语文老师会拉手风琴,他拉的大多是那些俄罗斯曲子,比如《三套车》、《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卡秋莎》等,后来知道他很喜欢西方古典音乐。那个时候,西方音乐渐渐地开始普及,可以买到或借到唱片,大家都在慢慢地学习和了解。

我常常在晚饭后去广播室听英文唱片,渐渐与这个语文老师比较熟悉了。他除了让我用留声机,偶尔会介绍一些西方古典音乐。记得第一次听的就是柴可夫斯基《天鹅湖》中的音乐,我觉得很好听。虽然在这之前,在电视里看了苏联芭蕾舞团表演的天鹅湖,但是对西方音乐的认识仍然十分模糊。

有一次,语文老师问我是否喜欢贝多芬的交响曲,我说我不懂。于是,语文老师就把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放给我听,一边放还一边讲解。渐渐地我开始理解了交响曲,了解了贝多芬,还了解了这部交响曲的时代背景和音乐大师的创作动力。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是音乐大师的名作,它也被称为《命运交响曲》,当时贝多芬身体健康状况衰退,耳聋的时候,他立志要与命运抗争。他曾经说过“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So pocht das Schicksal an die  Pforte”), 在写《第五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的时候,他用这样的旋律开头:

?

如音乐作家杨名望[1]所说的:“这段开头的音乐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矛盾,障碍和苦难,可以作为命运的象征,但是一个人应该使命运顺从他自己的意志,他应该成为生活和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天由命”。语文老师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要争取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可能是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得到的体会,当时我没有完全理解他说的话。
 
后来我开始读有关贝多芬的书,在聆听了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后,我慢慢理解了语文老师说的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句话的含义。

贝多芬的音乐,把我渐渐带进了西方古典音乐的知识海洋里,我开始对古典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后我在这位老师的指点下,听了巴赫、莫扎特、马勒、柴可夫斯基、舒伯特、肖邦、里姆斯基、斯特劳斯、拉赫玛尼诺夫、格什温等欧美音乐家的作品,并学习和了解了他们的生平。多年以后,在一次的城市广播节目古典音乐常识测试比赛中,我竟然还得了第二名,得到一个小奖品。

爱音乐的语文老师以前学过俄语,所以他爱用手风琴拉一些俄罗斯曲子。有一次大家聊天的时候,他说他的愿望是有朝一日能去俄罗斯看看,另一个愿望就是能去贝多芬的故乡波恩。好多老师还笑他说梦话。确实在那个时候,这些愿望都显得实在很遥远,简直是和做梦一样。

好多年前,听说这个语文老师实现了去俄罗斯的愿望,去了莫斯科等地,可后来他就病了,现在也不知在哪里。无论他在哪里,我都想告诉他:“感谢你开启了我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我帮你实现了愿望,圆了你的梦——走访了音乐大师贝多芬的故居-波恩”。

[1] 杨名望:《世界名曲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