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3):集权一统的中国
文章来源: 蒋闻铭2024-06-20 08:25:07

古代社会(3):集权一统的中国

这一篇说中国。中国没有一神教,七七八八的神尽有,都没有足够的威势给所有人定规矩。百家争鸣的社会理论,不能靠神立规矩,就不靠,子不语怪力乱神,直接人给人定规矩。中国人的社会理论,儒家法家,都是人本主义,没有神。儒家的社会理论,中心是礼,是社会制度行为规范。制度规范怎么推行?儒家说仁者爱人,说服教育为主,不到万不得已,靠教化不用刀。孔子有教无类,是为万世之表的教育家。教化为什么可行?因为人的本性都不坏,为大家好的道理,好好讲,人人自然会同意拥护。人之初,性本善,仁者无敌。儒家的立规矩,有不少理想主义色彩。

法家也是人给人立规矩,不过出发点完全不同。法家说儒家的社会理论是伪善,不切实际,人本质上不是好东西,社会管理,说服教育没有用。人管理人,关键是要利用人怕死贪利的本性,用法来治。商君之道,严刑峻法,威逼利诱,是高效无比的人治人的法门。

周朝的社会制度,和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农奴制,大同小异,到了春秋战国,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秦国用法家治国,从商鞅到李斯,代代相传,到了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天下,将财权人事权集中到了社会金字塔的最上层,用中央集权的体制,消弥区域之间的战争。但是秦始皇不懂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得了天下之后,焚书坑儒,变本加厉地严刑峻法。不到三十年,把天下人全体逼反了。接下来项羽不搞集权搞封建,也不行;刘邦实用主义平天下,搞一半封建一半集权的四不像。后面文景之世,用黄老之术,无为而治;到了汉武帝,几代人的理论实践,明白了平天下靠刀靠法家,治天下用礼义用儒学的道理,听董仲舒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系统地建立发展儒家的礼义道德伦理制度,两千年下来,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的教化,蔚为大观,深入人心。 在争奇斗艳的人类文明中,中国集权的政治制度和儒家社会道德规范的有机结合,是独树一织的原创。

中国的集权大统一的社会制度,和欧洲的农奴制度,有很大不同。中央集权的设置,将全部的人事权财权,集中到了金字塔的最上层。最高统治者用强力掌控劳心者的群体。金字塔的最高端,是皇帝。天下是他们家打下来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社会管理,皇帝自然要找人帮忙。但是他找你,是让你帮他管理各方事务,不是把什么地方送给你。管理阶层是官,不是贵族。皇帝的七大姑八大姨是贵族,贵族有些与生俱来的特权,但是这些特权,不包括做官。管理层的结构位置权限,是固化的设置,每个官位,做什么事,有什么样的权,有明确的规定。谁坐在这些位置上,坐多长时间,由皇帝决定。各级官员,最重要的任务是向社会大众收赋收税。这是帮朝廷,帮皇帝收。按级别高低,皇帝给大家发工资。全天下的人事权和财权,都在皇帝手中。这就是专制集权。

社会成员的划分,士农工商。士是读书人,读书人可以通过考试做官,加入劳心者的群体。农工商人原则上没有资格做官。所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官做得好,可以慢慢往上升。读书人从小接受的,天天讲的,是儒家的社会伦理道德,第一条,是忠君爱国。忠君,不是事事无脑听皇帝的,而是要帮皇帝做好事,劝阻他做坏事,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忠君的最高境界,是死谏,就是用自杀的方式,阻止皇帝做坏事。皇帝做坏事,你不可以造他的反,但是可以抗议,伸直了脖子让他砍。这就是所谓的文死谏。

农工商三业,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本国本;铁匠篾匠剃头匠,百业工匠,工是辅业;农民工匠,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是大家都同意商人不是。社会的共识,是他们投机取巧,坑蒙拐骗,是寄生虫。所以商业是末业,商人是末流。 中国列朝历代,全社会歧视商人。 

封建农奴制和中央集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欧洲的封建农奴制度,对劳心者的制约,相对宽松,对劳力者的管理却是严厉苛刻。中国集权的社会制度,金字塔中,对劳心者的管理,要严格很多,但是对劳力者的约束,相对宽松。所以中国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样的自由歌。在中国的集权社会里,当官和拥有土地财富,是两码事,拥有土地和拥有在土地上劳作的人,也是两码事。在欧洲的封建社会里,这些都是一码事。中国的集权制度,人用统一的法规治理人。欧洲的封建社会,没有统一的法规,社会管理有很大的随意性。 集权制度之下劳力者的群体,对比封建制度下劳力者的群体,有本质上不同的人身和经济自由。

现代文明和近代中国 (全书目录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