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之问
文章来源: MoonlightBee2024-06-24 16:08:05

     据说钱学森老前辈有个著名的问,到底原话是什么,因为我不在现场也无从考证,不扣字眼吧,大致是这么问的:“为什么我们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创新型人才?” 有很多人发表长篇大论去回答这个问题,包括很多出名的人物,给出的答案大同小异,你们自己有兴趣可以去找来看看。我感慨的是认定美国大多数(只有小部分)公司、企业不是以任人唯贤为本的制造业精英却似乎赞同创新能在政府领袖大手一挥的全民创新的计划之下从天而降,而鄙视美国政府不像领袖一样花钱出力也去搞个诸如“Hackathon”一样短时间内快餐出几个创新人才。真的无语,也悲哀。

      就像那帮崇拜弯道超车和遥遥领先的,就像一个小孩说“牛顿花了10年、20年发现的物理定律,我花十分钟就搞明白了”,就像大言不惭标榜“西方花了30年的功夫,我们10年就搞定了”的那帮人,不懂什么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懂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的表现是什么?危害是什么?不懂违背逻辑和常识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即使发生也会很快夭折,自然也不懂钱学森为何有这一问。政府领袖大手一挥,全民大炼钢铁连个问号都没有就砸锅卖铁的国民,政府领袖大手一挥,全民核酸病毒清零,全民就整齐划一地齐刷刷张嘴测核酸,齐刷刷没病也乖乖被封,不问一个为什么的国民去创新,这是痴人说梦。

      前几天同学群有人贴出一篇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小孩写的关于春天的作文,在我们看来这小孩天生具有天人合一的灵性。作文有很多拟人化描写,生动又童趣盎然,不仅如此还有在细致入微的观察后真实具体的描述,比如花草是如何发芽,开花的,要发芽开花需要雨水、温度、和自己自身的成熟齐备的时候才可能达到。我只依稀记得中华文化中周易,黄帝内经,什么儒家、道家都曾论述过“天人合一”境界的纯粹和力量,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是一朵花开的条件,是一个人成为才的条件,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繁荣昌盛的条件。我认为一个二年级的小孩能写出这么真实、有自己独特特点、不千篇一律的自己眼里的,而不是别人眼里的春天的文章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然而老师大笔一挥评语是:你写的不像春天更象是童话故事,请重写。我去!可是,能怪老师吗?这老师早在一轮又一轮应试教育的淘汰赛中被修剪掉童真和天人合一的本性。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人,是领袖大手一挥去创新,砸重金就能去创新的吗?

      第五个,第十个五年计划,由政府给计划出的经济在没有国企的美西方实施市场经济的模式的角度看来就是个永远无法理解,运行,甚至根本不应该是政府的职责的经济模式。同理,人一出生他的思想模式,作文模式,说话模式,成长模式就是被计划出来的,穿什么衣服,唱什么歌,写什么作文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出个不一样的就会被打磨到一样为止。连不惜背井离乡到了自由国度的人,给了他自由的空气,他却只会挑剔氧气是有毒的,心甘情愿一辈子钻在套子里且不忘在套子里高谈阔论如何突破和创新。再过几年AI会全面超过并代替这些计划出来的套子人。

      家庭教育,基础教育,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对产生创新意识和精神至关重要,打小就被夸能把乘法口诀倒背如流的到了这里不弥补自己的不足,顶多就是一个靠别人把所有从无到有的设计构架搭建好,把所有的数据都喂好,所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自诩算得快的工匠。作为政府,作为学校,作为家长你只要提供给一颗小苗足够的温度适宜的阳光,土壤,和环境,他就会自然而然地破土,发芽,开花。等待的时间可能有长有短,形状可能迥异,颜色可能五颜六色,而你不需要计划只需要静待花开。最初的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就是种在每一个孩童身心里的这样一颗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