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人民币长啥样了?
文章来源: huiling-LA美國2024-06-23 10:57:01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1988年春天离开家乡赴美,与先行一年半的先生在波士顿会合,学习工作生活33年后,退休迁往洛杉矶。其间回国几十次,开头是探望父母亲友,后来是度假旅游。刚开始回国都是带美元现金回去换成人民币,也带几张信用卡,在国内吃喝玩乐好一个方便。后来把没用完的人民币存入银行,没想到这一招给日后加入电子支付带来极大便利。

2004年12月8日,支付宝(Alipay)面世,它是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集团的核心产品,致力于提供简单安全快速的在线电子支付及理财,刚开始遭到阻力发展缓慢,直至2011年推出二维码、余额宝等产品,又与国内外180多家银行以及Visa Master Card 建立合作关系,逐渐成为国内电子支付的龙头。网上有许多不同版本的第一个使用支付宝的客户,有说是焦振中,有指是梁桥,民众津津乐道的故事情节就是他们后来全成了富翁。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真实故事是山东临沂有个1962年出生的大爷名字就叫做支付宝,支姓在中国是冷门姓氏,目前支姓族人有17万多人遍布全国,但叫支付宝这奇葩名字却是独一无二的。大爷一辈子生活在穷乡僻壤,种田为生也开个小店叫做“支付宝商店 ”。当时他活了五十多岁,除了知道自己生下来就叫支付宝,哥哥叫支付顺、弟弟叫支付发,妹妹叫支付花,根本不知“支付宝”是啥玩意儿,但却随着“支付宝”横空出世走入亿万人生活中,他的名字因为与之重名,无时无刻不受到各种骚扰,源源不断的电话短信轰炸得他烦不胜烦,他商店生意也受到影响。于是2017年支付宝大爷状告支付宝“你这玩艺儿凭什么跟我同名?给我造成这么多麻烦!我一定要讨个公道,赔我一百万来!” 但他却败诉了,因为他不是明星名人,普通人的名字是沒有专利权的,他也并未注册过“姓名商标”, 而支付宝是软件是企业,目前国内法律对此没有相关的判罚。支付宝大爷闻讯正准备????旗息鼓自认倒霉, 这时马云却授意阿里巴巴向支付宝大爷伸出了橄榄枝,发声:“ 你叫支付宝,我也是支付宝,我们有缘,本阿里愿意出资共同打造“支付宝示范店!”事情就这样解决了,马云还是有智慧的,支付宝状告支付宝成了一段佳话。

微信(WeChat) 是2011年1月份由腾讯公司推出的免费即时通讯应用软件,2012年推出朋友圈,至2015年发展到国际上,成为热门的社交平台。微信支付开始于2013年8月份,从最初的发红包与小额转账,不断发展和完善,至今发展成为与支付宝比肩的广泛应用的移动支付工具。

2015年之后,我先生回国工作,之后我也在国内生活一段,当时华夏大地大踏步地进入电子支付时代,我们觉得很新鲜,就央求年轻友人帮我们把银行卡与微信和支付宝绑定,又下载了淘宝、拼多多、美团、京东阿里巴巴等网购软件,当时算是很赶时髦了。

开始时,我们也很置疑电子支付的安全性,也跟国外的很多网友一样觉得隐私可能会被泄露,恐怕银行存款哪天会突然被骗子掏空,甚至在国内的房产也芨芨可危?所以刚开始只是在大型实体店大超市等“靠谱”的商家消费时试用微信或支付宝付款,但渐渐地发现根本没有一单交易出差错,慢慢地开始上网购物,从小店铺、小商贩、路边摊买物品也敢用微信或支付宝了。但我们还是有戒备心的,与电子支付绑定的银行账户里不超过几万元,万一岀事损失小些。

后来发现,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在国内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疯长,如龙卷风似地猛烈刮向每个角落,所有大小商家都有绿色微信支付二维码和蓝色支付宝二维码,都有两者的扫描器,方便顾客电子支付。

2023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使用手机最多的国家,14亿人口拥有移动电话手机达18.56亿部,用手机上网人数达近十亿,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会上网的肯定都会下载微信和支付宝,它们的功能越来越完善,不单单是每人手机都会生成付款二维码和扫码收款功能,微信和支付宝还开发许多小程序,几乎复盖所有的生活所需,如水电煤气自动交费,出行打车租车、旅行购飞机高铁票订旅馆,找饭吃外卖….几乎无所不能。所以十几年来老百姓从疑虑抵触到欣然接受,甚至到了喜爱使用并且一刻也离不了的程度。

是电子支付在国内普遍到了什么程度呢?曾经有人讲:“连乞丐讨钱都是竖一张二维码图像,让人扫码给钱!” 这我倒没见过,但是去年在庐山道观门口,的确除了放钱的盘子,也有绿色(微信)和蓝色(支付宝)的二维码,要捐钱,扫描一下就行了。登庐山在休息小亭里有无人卖水处,一瓶矿泉水¥4,也是自动扫码。至于在路边卖几把自家葱姜的老大爷老奶奶,也都是竖着二维码纸板,买卖到了付钱时,顾客常问:“是你扫我,还是我扫你?” 这扫不是扫地僧哟,是支付宝上一按“扫一扫”按键就岀来的扫描光仪,或者微信“+”上现出的“扫描”,那些七老八十的农村老人玩得比刚回国的我们还溜呢!

疫情三年多回美国生活,没有机会使用微信和支付宝。2023年四月份回国,第一时间发现我俩的电子支付都不作为了,需要重新输入ID, 即护照信息;以及更新银行帐户信息,还需要与中国电话绑定,即实名认证;这比疫情前严格多了。我当时用的中国手机是十几年前用亲戚名字在一个代理点办的,店主不知道如何输入护照信息,就让亲戚用她的名字和身份证代开户,我当时也不认为会惹麻烦,就这样电话帐号用亲戚名字和ID开的,但注册微信和支付宝时用我自己的银行账户。可能被发现有矛盾,所以被停用了。跑了中国移动的营业厅,很容易地把ID改回本人护照, 从此我在国内使用电子支付无往而不胜了。

现在中国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外国人注册电子支付的不便,近年已经批准可用国外银行卡,信用卡绑定微信支付宝,有几个朋友亲戚都办成功了,但仍要求有中国电话,因为付款结果和银行余额都要发短信确认。这对外国短期旅行者很不友好,希望不久有变通方法。

虽然电子支付是如此普及,达到90%以上,但政府明令商家不得拒收人民币,你可以照样怀揣人民币购物,如有拒收者,可以告官,可能老板就玩完了!只有一样,网约车必须上网订,得用电子支付。但也无需担忧或愤恨,满街上跑着出租车是收人民币的,但请你兜里常备好零钱,要是你一百、五十的大票砸过去,司机一定佯装找不开,你就吃哑巴亏了!小商店小摊里也这样,付给人民币一定会收,但商家会脸露嫌弃,认为你是乡巴佬或外星人,连微信支付宝都没得,接下来他又扣扣搜搜到处找零钱,最后讲:“嗯,没零钱,你多买些凑个整数!” 如果实在谈不拢,你又不愿多付当怨大头,店主可能就不卖了,还会嘟囔着:“几个月没见人付人民币了,这人哪来的?” 若碰到排队付款,前后面的顾客还会盯着你看:“ 哟,总算见到一个付人民币的了!” 弄得你十分尴尬,马上回去也设法把两大电子支付app 给请到手机来,不然花了钱还受人挪揄,当史前人围观……

所以在国内如果没有电子支付方式,你可以用人民币,但得带着鼓鼓襄襄的钱包,多带些小票,但不需分币,国内买卖已不算个位数多年了。

自从电子支付蓬勃发展以来,国外信用卡Master card、Visa 的刷卡机似乎集体消失了,我带回去的信用卡只好深锁抽屉,只有去年住五星级酒店用过一回。估计由于电子支付是即时付现金,而国外信用卡是延期借记卡,系统不同。但我们在美国用惯信用卡,真的希望有关部门能调整政策,重新允许收用信用卡,吸引更多国外游客。

我们去年在国内呆半年,今年又回来三个月了。其间去贵州、甘肃、青海、山东、福建、新疆等地旅游,没有带一张人民币,全部用电子支付,不管到城市还是边埵,山乡或海岛,不论是吃饭、购物、住宿、还是加油….. 都是掏出手机“吱啦”一声,交易完成!真的是“兜里没钱包,走遍天下游!”

除了非常方便,最大优点是干净,脏兮兮的现金钞票似乎已经远离中国人的生活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它经过千万人的手和腰包,不知沾染多少细菌!个人认为新冠病毒的传播终止,与人民币不再大量流通似有关系,广泛使用电子支付,极少的使用纸币,大大减少了细菌病毒的传播,不得不说是微信支付宝电子支付的一个意外功绩吧!

我们家去年初从银行取的几百块人民币一直没有机会用出去,那是几张“毛爷头”,我还认的,其他的50、20、10、5、2、1元纸币,几十年前用过,你们别来无恙吧?可能你们还认得我,但几十年未谋面,我已经彻底忘了你们的尊容了!

那几张“老毛爷”最终还是用出去了,因常请小区里的清洁工来干些力气活,他至今用老人机打电话,没有智能手机,只收现金,所以我们让捂在抽屉里的这几百纸币终于挪到他的钱包里了!

还有结婚随礼时有些人还是喜欢用红彤彤的大团结,觉得微信支付宝扫码付礼金总不带劲,恰好有个好友的公子结婚,我们想来想去不知送啥礼?最后还是去银行取了几千元新大钞,风风光光地塞满红包袋子,嗯!有面儿!我想人民币现金用于结婚随礼很喜庆,太适合了!

虽然基本没人用钱包了,但请看好手机,千万别掉了或被偷了!它不但是钱包,还是你一大半的生命财产—-银行、ID、笔记本、备忘录、各种私人事物记录……万一丢了,你吃不了 兜着走吧!想想都汗毛倒竖起!所以时时管好手机吧!

2024年6月24日写于福州

(本文系个人使用电子支付体会,有????同意见者盼心平气和商榷,尤望回国实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