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的理科生和文科生
文章来源: 水沫2016-02-23 08:48:00

看见城里不少人在说理科生和文科生,也来说说我遇到的理科生和文科生。

首先,我是一个理工女。

记得小时候有句话很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那个流行理科的年代,我在高中时进了一所重点中学的理科班。

那个时候,我学习成绩特别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数理化语文政治英语六门课,可以考出总分596的高分。

于是学校橱窗有我的大照片,老师们会戏谑地称我一声"女状元"。我母亲的单位里有个同事的孩子也在我们学校,那个同事跟我母亲说,他们学校里有个女生成绩怎么怎么好,我母亲听了笑说一句,那是我女儿。

我成绩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不偏课,二是会考试。其实成绩好也不说明什么问题,比如我们班有个市数学竞赛第二名的男生,考试总分不一定有我好,可是聪明又有能力,在美国的时候就是管理几十人的部门总监,后来回国创业又做一大企业的老总,比我强多了。

不过,当时我们班只有理科读不下去或者实在不喜欢理科的才会转文科班。一位男同学实在不喜欢数学,另一位女同学着实头痛物理,于是他们在第二年都转了文科班。像我这样文理并进的似乎留在理科班是天经地义的事,尽管我也很喜欢文科,但好像完全没有想过去文科班,考大学时就填了一个志愿,X大计算机系。

后来我们班转文科班的两位同学,一个去了北大,一个进了复旦。再后来他们一个因为新东方发了财,一个进的是国家级新闻出版机构。都很让我羡慕呢:)

虽然我读计算机也读得不错,但我想我也许会更享受读文科。就比如现在,码农是工作,码字是享受。

像我这般学了理科还喜欢文科的,到了大学,自然会去参加学校的文学社。当时的X大还是纯理工科的大学,但是文学社里也有不少爱好文学的学生,有的甚至后来完全转了文职。那时年轻又爱好幻想的我们,自然免不了泛舟踏青,风花雪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意思的是,虽然我喜欢文科,但我好像更喜欢理工男。这样说,也许完全是偏见,因为我接触的文科男很少。大学里文学社的男生给我的印象就三个字,想太多。其实我自己也是这一类人,多愁善感,纠结忧郁。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理工男简单明了,直接爽快,甚至理工男的认真死板在我眼里也会成为可爱。

后来我工作的学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有很多文科系,我真正结识了一些中文系的才子。发觉文科男跟理科男在跟女性交往方面会有所不同。文科男会不停地约你出去,跟你谈人生,谈文学,谈电影,很多次之后才开始渐渐言明交往的目的。理科男一般第一次约会就会直截了当把话挑明了。哈哈。我这可能也是偏见,毕竟我说的只是我认识的人。

说起偏见,比如大家一般认为理工男比文科男动手能力强,其实这也不准确。

我们家是理工男和理工女,可是说到动手能力,我们两个都比较弱。我的动手能力是超弱。弱到什么程度呢? 比如昨天包饺子,老公嫌我包得难看,于是我就让贤了,他一个人一会就包好了。他好像包得不错吧?反正比我包得漂亮多了。

家里任何东西坏了,我一看就晕,都是老公在处理,大多数时候,他也只会找人来修。另外我们家有个外租的房子,时不时要刷漆,做地板,修门窗什么的,都请人来做。有意思的是,因此常常会遇到一些国内学文科的人。有国内中文系的教授,在美国搞装修,还有一个国内的画家,来修抽油烟机。

这说明学文科的,走遍天下的难度要大一些,在美国生存不容易。可是同时也说明了,学文科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很强,不是吗?

有时我想,假若我当年学了文科会怎么样?毫无疑问我的文笔一定会比现在好多了,也许现在任职于国家杂志当编辑,也许在国内做教授,但若是出国的话,不会比现在容易生存。

前面说到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的准确性在我到美国后是感同身受地深刻体会到了。因为我在国内学的就是电脑,所以到了美国很快就找到工作,可以说是我们朋友圈里第一个找到工作的人。当时大家都是穷学生,有人找到工作是很让人艳羡的事。现在回看其实有些目光短浅,当初也许该去读个博士。

不管怎样,我们家理工男和理工女,都可以继续凭自己的专业在美国生存,这就是所谓的"走遍天下都不怕"吧。

但是像我妹妹这样国内读文科的,也没有像我这般在网上舞文弄墨,倒是在美国花一年多的时间就修了个计算机硕士,现在跟我做的工作也是很相似,而且做得很好。所以文理之间其实也是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

我觉得真正计算机科班出身的应该去写OS,写CORE ENGINE才是,说到做计算机应用,任何专业的人要转行做这个工作,包括学文科的,都不是一件难事。而在美国做码农,是一件很容易生存的事。

而任何人在网上码几个字,混迹于网络写手这个行列,也都不是一件难事。

看来世界越来越小,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差别也是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