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到底在怕什么?聊两句李自成
文章来源: luren_19702024-05-28 05:23:35

李自成的塑像被遣返原籍了

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的雕像也被清理掉了。

这些农民起义领袖在老毛的时代一度被抬得很高。不知为何在号称毛的继承人这里连呆在首都或者二线城市的居留证都拿不到。

话说这李自成啊,造反很厉害,但是治理能力几乎是0。 当闯王高迎祥被政府军咔嚓了之后,李自成接过造反的大旗,一度把几乎熄灭的野火搞成燎原之势。不过,跟唐末的黄巢一样,李自成一直没有建立稳定的根据地。这成为他之后败亡的原因之一。李自成从西安起兵,短短几个月一路打到紫禁城,逼得崇祯帝自挂东南枝。但是李没有意识到,虽然攻占了首都逼死了皇帝,他最强大的两个敌人他还没有碰到。这个关键的节古点,他没有约束手下,得罪了首都的官僚阶层,直接造成吴三桂的关宁军降而复叛。从之后的战争来看,李自成的农民军不是关宁铁骑的对手,更不要说被放进关来的满清八旗了。

努尔哈赤曾经很自豪的说,别看我八旗人少,一个女真士兵的战斗力相当于十个蒙古兵。而每个蒙古兵的战斗力相当于十名明军士兵。如果这个说法不是吹牛的话,那么入关的那些清兵的战斗力相当于数百万明军。后来事态的发展也大致证明了这一论断。多铎一个镶白旗八千多人南下就干掉了尚有50余万军队的南明。

关宁铁骑虽然只有一万多人,但是在那个时候是唯一敢跟满清八旗打野战的军队。所以关宁铁骑的战斗力应该跟同等人数的满清军相仿。这一万多人是明朝当时尚存的最强军队。对于这样有实力的军阀李自成居然没认真去招降,反而拷打吴三桂父亲和家人索要钱财,真是政治智慧低到接近负数。 吴三桂一看,一群土匪要做自己的顶头上司,自然不干。大家可能都听过陈圆圆的故事。根据当代史学家考证,那很可能是编出来的。陈圆圆当时就在吴三桂的山海关城里,根本不存在什么被李自成手下抢走这么一说。

吴三桂反了不要紧,仍然是汉族的人民内部矛盾。但是吴三桂请来了关外的鞑虏,性质就很恶劣。这鞑子的皇帝也刚暴死不久,新任的摄政王好不容易才抢到位子,都没坐稳这吴三桂的信就来了。鞑子虽然没文化,但是平均智商应该是高于汉人的。后来清朝倒台的时候文化艺术界一小半都是旗人,搞得很像美国的犹太人一样一个人数极少的小民族操控了上层建筑。多尔衮同志看到信也是将信将疑,心想不会是吴三桂诱敌深入把我引过去干掉吧?但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多尔衮迅速纠结队伍日夜兼程,居然比李自成还早到山海关一天。 要知道,从北京去山海关比从沈阳(清盛京)去还近一点,但是这段路李自成居然慢慢悠悠走了将近20天。多尔衮接到吴三桂的信的时候大顺军已经走了一半了,然后多尔衮还得集结军队才能出发。清军后来是昼夜兼程,用大顺军三分之一的时间走完了更远的路程,赶到山海关。

到了山海关,多尔衮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他心里清楚,吴三桂可能不是真心投靠大清,而是要借八旗来打败闯贼。多尔衮给他来了个将计就计,故意按兵不动静观吴三桂和农民军厮杀。等两边都疲惫不已,吴三桂惊恐地出关请求清军赶紧加入战斗的时候,多尔衮脸色一沉,怒斥吴三桂想利用清军借刀杀人。吴三桂没办法,只能当场剃发投降清国,不得不当了汉奸。之后,多尔衮才狞笑着让手下带领一支骑兵出去跟农民军“玩一玩”。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一片石之战农民军被冲出来的八旗辫子兵打得全军覆没。李自成仅率几十人逃脱。他逃回北京,当了一天的皇帝就赶紧逃离,往老家方向狂奔。明朝的皇帝至少会守国门,大顺的皇帝只顾自己逃命。鞑虏来了,有国民党(南明)顶着呢!我们要去离鞑虏比较远,比较安全的地方北上抗日!

等清军开始往陕西进发,李自成率军守潼关。这个潼关自古是从东方入关中的必经之路,所以守潼关本身没毛病。但是清军跟以往的汉人军队都不同,因为清已经先一步征服了蒙古草原。所以潼关对于清不再是进入关中的必经之路。多尔衮派多铎从河南走函谷进逼潼关,另派阿济格从蒙古经河套进入陕北。多尔衮这个策略非常高明。他知道潼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多铎一路其实是佯攻,吸引大顺军主力在潼关。阿济格那一路清军才是主力,走河套可以顺利入陕北南下进攻西安。然而多尔衮严重低估了李自成的懦弱和胆怯。李自成率军在潼关跟多铎对峙,但是听说清军正在运红衣大炮来,心想等红衣大炮来了潼关肯定守不住,就出关跟多铎打野战。结果五战皆负,根本不是清军的对手。最后李自成胆寒,在连战连败后居然绕过潼关弃城而去,直接逃命去了。他甚至没有通知潼关留守的将领他要逃命,所以潼关的守将还傻乎乎地等着大顺皇帝回来。结果多铎率军进攻只有少量残余顺军把手的潼关,顺利夺关并全部屠杀了潼关守军。

之后李自成从商洛古道逃往湖北,在九宫山被当地村民杀死。据说是村民看见李自成骑的马不错,准备抢那宝马,结果一不小心把大顺皇帝弄死了。一个懦夫,能逃一时,逃不了一世。

说到这儿,大家有没有觉得李自成很像如今的某位当权者?他们都是西北那旮瘩出来的,有不少共同点。我认为最主要的共同点是三条:

1. 欺软怕硬。骨子里其实很懦弱,但是非要装得很凶悍的样子。碰到比他弱的,就可劲儿地欺负。碰到比他厉害的,就怕得跟孙子似的。

2. 都是破坏者,只会破坏不会建设。他们就好比那冲进瓷器店的公牛,靠野蛮打碎一切旧秩序,但是不知道新秩序应该是什么样。也没有兴趣研究建设新秩序。“迎闯王,不纳粮”。听起来很美好,但是我请问,农业国家如果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不纳粮,国家的治理经费哪里来?靠抢富人地主?看来逼反吴三桂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国家如果落在他们这种人的手里,将是一个巨大的悲剧。

3. 都喜欢宏大的叙事,但是因为能力有限做什么都烂尾。大顺,大大地顺。名头虽然很土,但是愿景很宏大。然而,因为统治者完全没有文化,没有能力,不知道如何把宏大的叙事通过正确的政策方针变成现实。所以他们做的基本全部烂尾,最后身死国灭,给国家人民留下无穷的灾难。

最后给网友们出一道填空题:

如果说李自成是一个致力于推翻旧社会的革命者,那么惧怕他,要维持旧秩序,把他的雕像都要移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