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了“不要”的,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简评白纸抗争运动
文章来源: 北美很美2022-12-03 21:03:48

暂停了“不要”的,却没有得到“想要”的

----简评白纸抗争运动

 

结论:

  • 政府不算输家,人民不算赢家
  • 中国的民主运动必须有更加精准的目标
  • 假如白纸运动到此结束,那么百姓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

            这场白纸抗争运动暂时告一段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国解封了。任何的进步都非常可喜,难能可贵。这些都是拿百姓的困难与进步人士的无畏抗争换来的。

            如何评价这场运动?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还有哪些进步的空间?假如我们认真思考一下,进行得失评估,感觉还是政府赢了。共产党总是双赢,赢了二次,封城是它赢,“是共产党的宗旨决定的”。解封也是它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顺应了民意。而百姓呢,纯粹是“伟大”的牺牲品,因为没有人为他们的损失负责或赔偿。

这场运动的特点是原子化,好处是没有明确的组织者,相对安全。但缺点是主题不明确,而且缺乏后劲。简单来讲,把彭立发先生的四通桥壮举简单分为“不要”和“要”的,“不要“的成功了,实现了解封。但“要”的不成功,比如“要吃饭“。吃饭本来不是问题,但今天实现起来难度极大。站在百姓的角度上,解封后马上面临二大难题,一个是疫情爆发可能会带来的生命损失,因为疫情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突然放开,这其实是“躺平”的表现,是政府的不作为。第二是生计困难。解封后马上面临百废待兴,恢复生产,找回生计的大问题。这十年的倒退,本来就是百业凋零,加上疫情,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嘛,被解封了可以缓一口气,但是,找饭吃将会更加艰难。

如果说政府用解封成功“瓦解“了这场本来势头汹涌的运动,那么,值得反思的一个问题就是运动初期目标不够精准,简练,长久,以及制约政府的要求的可衡量与可操作性。白纸运动很有创意,寓意深远,对政府的打击主要是形象上的破坏,但也正因为是白纸,也有缺乏具体诉求的问题。

            回顾历史,一场大的抗争运动最忌讳目标太笼统,与缺乏民意基础。比如,不易提出像“要民主,要自由,反独裁“这类口号,因为即便是独裁政府,也早已占领了”全过程民主“这块高地。最好是具体目标,这个目标要逼迫政府立即付诸行动,比如,解封,拆除防火墙,开放报禁,释放政治犯等。制订政治口号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一,最大限度争取民众的同情与理解,最好是参与。找准百姓的痛点
  • 二,有利于争取海外正义力量的支持,一旦被政府镇压,便于争取外部压力
  • 三,给政府以明确的回复与实施要求,条件得不到满足,抗争不止
  • 四,从精准目标开始,这些目标具有可延伸危及政府的冲击力。但不能与政府的利益有过多的重合,比如像“解封“这个条件,政府容易答应。而且一旦答应,运动便失去了继续斗争的合理性

基于以上原理,可以考虑提出以下抗争目标。

  • 一,彻查核酸暴力企业,查处封城暴戾官员,给百姓疫情损失补贴,给受影响私企发放贷款
  • 二,立即释放政治犯,比如任志强,张展,彭立发等
  • 三,拆除防火墙,开放报禁
  • 四,立即停止与普京的勾搭,发文公开反对侵略乌克兰,并放弃战狼外交,同西方和好,争取恢复经济的外部环境

 

这些口号都具有明显的实施界定,一旦实现,对政府的打击极大。假如政府置之不理,或不满足,抗争便可持续开展。中国的自由民主道路从此便拉开了序幕。不易提出像“XXX下台“这样的口号,虽然这是终极目标,但兑现难度极大,直接与当权者对立,容易招致他们的穷凶极恶,疯狂报复,引起镇压。

假如白纸运动到此结束,政府不算输家,人民不算赢家。百姓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即便是解封,还要看近期是否出现疫情爆发,假如太严重,如习主席所言,“结果就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