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说:一眼望尽苍穹
文章来源: 蓬荜生辉的友人2022-12-10 04:22:23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睨于万物。这表达庄子的一种极高的境界。万物都不足以挠心,都不足以干扰到他。庄子的这种境界之高,我们一般人难以想象。他享受的不是我们这种客观的世界,远远大于我们能够看到的甚至我们能够想象的世界。

《齐物论》篇这样说的“挟宇宙,旁日月,为其吻合,置其滑昏,以隶相尊”。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挟宇宙,就是玩转宇宙。奚傍日月,日月都不是他的障碍,他可以一脚踢开日月。为其吻合,置其滑昏。不管这个世界是多么混乱,他本身就是一个定海神针,可以正向地调整一切,变得非常有秩序,这是“为其吻合,置其滑昏”。

以隶相尊,一切都在他自己的掌握之中,这种境界哪里还会有什么烦恼,哪里还会有什么痛苦?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都喜欢旅游,都喜欢去看风景,之所以喜欢旅游和看风景,就是因为有那种不期而遇,令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得我们能够忘掉烦恼,忘掉忧愁。很多人身体有了问题了,就索性放下一切去游览大好河山。艾,身体不知不觉就好了,这就是你能够忘掉忧愁,忘掉烦恼,能够游心,顺带就调整好了身体。

因此庄子从《逍遥游》篇就开始强调了一个“游”字,然而庄子强调的是心游,不单单指的是我们的身体能够在这个世界上走来走去。大林丘山之善于人者,亦神者不能胜也。大林丘山,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但是和那些心有天游的人还是不能比,一旦能够心有天游,那种满足和快乐胜过外在的一切,所以庄子说“独来独往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我们理解这个“独来独往”的时候,往往只是简单地理解成形单影只,只是理解成不合群,不与其他的人来往,其实这句话的前面还有一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他的精神的世界是四达并流的,可以与天地精神往来和天地对话的。星辰大海在他的心里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所以独来独往更指的是一种本自具足,指的是他内在什么都有了,他已经包括了一切,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这种无限释放自己的心境,即便坐着不动,也能够享受到那种天籁之音。这就是庄子《齐物论》开篇为什么用“三籁”开篇的原因。南郭子綦坐在那一动不动,但是他仿佛这个世界什么都看到了,什么都听到了,一切都是透明的,可以一眼望尽苍穹。

我们为什么体会不到这种美好和快乐?也体会不到哪种游山玩水的快乐?那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从根本上相信这种精神运化的力量。庄子说“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胡得而累也?”就是我们的精神世界,是可以掌控这个万物的根本的。世人都被这些物质利益的东西牵着跑,跑得太远了,几乎是感受不到根本的力量,然而这时候,只要你能够站在根本上,是可以改变他们的轨迹的,这就是“为其吻合,置其滑昏”的意思。

庄子在《天运》篇也说“怨恩取予,谏教生杀,唯循不变,无所湮者,为能用之”都是那些掌握精神运化力量的人所决定的,如果你相信了自己的这种精神运化的力量,你就不会有烦恼。心中就不会有那种怨恨是非,反而更多的是一种慈悲。

凡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也。如果你不是这么认为,就说明你没有打开天门,只会离道越来越远,一旦打开了这个天门,就能够自然地化解你内在的忧愁痛苦,恩怨是非。接下来剩下的就是一种慈悲,是慈悲众生,感觉到众生皆苦,因为不管你怨恨的还是你憎恨的一些人和物,他是经不起你这种念力的,而且随着你精神境界的提升,别人的意念也干扰不到你。如果你的境界不能够提高,那一定会沉渣泛起,与同一层次的人总是纠缠不休。你恨我我恨你。冤冤相报无休无止。

这种冤冤相报,不单单指的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它还是一种念力的纠缠,所以我们必须要像大鹏一样,从大海里跳到九万里的高空,有那种畅游天地的情怀。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我们对于精神运化力量的相信基础上的,可你自我设限,你总觉得那是一种阿Q 精神罢了。

庄子讲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指的本自具足,不需要向外求,生死无变于己,而况爵禄乎?阿Q 脑子里是充满着欲望的,想着将来怎么用权力征服别人。庄子在《知北游》篇和《则阳》篇两次提到同一句话:圣人爱人也终无己”只有达到无我,才能够不去伤物,才能够随念分别,有求必应。因此庄子追求的是“无所待”,是“兼忘”的这种最高境界,最终达到随念分别,有求必应的境界,这才是一种最大的慈悲。

抄录郭伟胜先生视频全文2022年12月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