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说:一字千金
文章来源: 蓬荜生辉的友人2022-11-10 04:33:53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首诗其实意味深长,如果我们细细品来,会发现这首诗韵味十足,它是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由细到精这样一个过程,就像南郭子綦,隐几而坐,仰天而嘘,他在听那个风,听风的时候,他在描写了各种孔窍的形状以及各种声音的微妙,我们乍读上去,甚至感觉庄子怎么那么啰嗦,似鼻似口似耳似笄ji似圈似臼似洼似污,描写了各种各样的形状,然后又描写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激者xiao者斥者吸者yao者咬者,前者唱于,随者唱禺yu。


我们会觉得庄子怎么如此的啰里八嗦,那么我要告诉大家的一句就是,庄子的文中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可以说是一字千金。他在描写孔窍的形状的时候,是从大到小,从粗到细,越来越精微的。在描写孔窍的时候,他首先说“山林之巍崔,大木百围之窍穴,先看到茂密的森林,就像一个整体一样,接着看到百围大树上的那些巨大的孔窍,接下来又具体地描写,有两个孔的,有一个孔的,有是斜孔的,有是方孔的。


最后描写到”似洼似污“,有的像人的脸上麻麻坑坑的,有的像人的脸上细微的雀斑一样,这些都历历在目,秋毫毕现,看得非常的清楚,声音也是这样,一开始听到的是虎啸龙吟之声,最后是”前者唱于,随者唱于”是一种呢呢喃喃的声音,几乎不被发觉的那种细微的声音。如果我们细究下去,庄子的这一段每一个形状的描诉,以及每一个声音的描述,都是一种入境的境界。


首先是因物而喜,是在观察这细微的变化的过程中,而产生那种喜悦之心,接下来才感受到了自己身体内的气息的流动,这已经离开了外物,离开了外境,而回到了自喜,因物喜回到了自喜这个状态,再接下来就是“乐出虚,蒸成菌”,那是一种精神上的快乐,与外物与自己的气息都没有关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最后达到了“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已乎已乎”就是达到了身心俱灭,达到了这种“吾丧我”的境界,进入物我两忘以后,就能够感应外物。其所由以生乎,是能够感应外物的生生灭灭的。“深之又深而能物也,精之又精而能神也,故能与万物接也”,这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从心随物转到物随心转,从心随境转到境随心转,这是一种不断地升华和蜕变的过程。在庄子《大宗师》篇,庄子把入境的九种妙境,一一的给我们详细地描述出来了。


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不死不生,杀性者不死,生性者不生,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此之谓樱宁。到“樱宁”这个阶段,描诉乐九种入境的妙境,外天下,就是因物而喜。外物,就是离物而喜,外生,就是那种没有欲望的快乐,无以言表的那种快乐,没有财色食睡这种欲望的需求,所有的快乐和满足,都是来自与精神的富足,精神的圆融,然后达到这种“朝彻”。朝彻,就像天光照亮一切,照亮了这个世界一样,这时候没有所谓的喜,也没有所谓的悲,然后见独、无古今、不死不生,也就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杀性者不死,生性者不生,就是“一念不起,正念必生”的这样一个状态,最后是物随心转,境随心转,无不将也,无不迎也,一切都会因为他的念头的生生灭灭,而生息不止。在庄子《寓言》篇,再次阐述这种入境的九种妙境,颜成子游对他的老师说,自从我听呢讲道以来,一年而野,二年而从,三年而物,四年而通,五年而来,六年而鬼入,七年而天成,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到了第九年就能够穷尽妙理。


包括庄子《应帝王》篇,也对这种入境的九种妙境有所阐述。第一种叫做“地文”,第二种叫做“天壤”,第三种叫做“太冲莫胜”第四种是“未始离于吾宗”。未始离于吾宗,就是于大宗师同游,因以为弟糜,因以为波流,故逃也。我哪怕一个细微的念头,就可以神动天随,就可以让外物随我的念头而起舞。庄子对慧子说“何不树止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逍遥乎寝卧其下,彷徨乎无为其侧,安所困苦哉?”无何有之乡,就是这个世界没有什么能够阻碍我的了,我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扎根成长。


广漠之野,它是一个空旷的地带,哪怕随便给我一个空间,我也觉得它是敞亮的,彷徨乎无为其侧,那就进入了更精细的境地,随便一件事情,我都可以把它做得风生水起。圣人踌躇以兴事,以每成功,然后是“逍遥乎侵卧其下”这是一种“齐梦觉”这是不将不迎。最后能够“安所困苦哉”无不将野,无不迎也。


庄子入境的九种妙境,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那种显示的指导意义。只要我们能够静下心来,不管走到哪里都是我的家,好男而志在四方,只要你能够静下来,不管什么样的平台,什么样的空间,我都可以发挥我自身的价值,不管什么样的事情,不分高低贵贱,再小的事情我也能把它做得精而又精。

“精而又精,反以相天”,任何一件事情,只要你把它做得越来越精细,都可以感天动地。
抄录郭伟胜先生视频全文2022年11月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