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生都是万箭齐发的靶心
文章来源: 蓬荜生辉的友人2022-01-15 12:22:16

列子有一次在荒野中行走,走累了他就蹲在路边去吃干粮去吃饭,在正吃着饭的时侯,不经意看到路边的这个草丛中有一堆白骨,列子用木棍拨开了草丛,对着这堆白骨说起了话。

列子说:只有我知道,你没有死,只有我知道你还活着,虽然我看不见你,但是你一定能够看得见我,接下来又说了一段,生命的种子蕴涵在大自然中,这个生命的种子落到了水里,它就会成为这种浮游的微生物,如果这个生命的种子,落在了有水又有土的地方,它就会成为浮萍,如果落在了土堆上,它就会成为藻类,地衣。等等。

这一系列的描述就是:生命的种子,虽然我们看不见,但是它蕴含在大自然中。蕴含在万物之中,我们看到的只是它临时寄托的一种形式而已。这是庄子“至乐”篇最后一段,也是“列子。天瑞”篇的一段内容,“列子。天瑞”篇描写的更为详尽。

庄子在“至乐”篇最后一句话也点名了主题,万物皆出于机,又返于机,万物的生长收藏,万物的生生灭灭,都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最终都是为了全面的觉醒,犹如万物复苏可以相互唤醒,“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就是这个意思。

每个生命的觉醒都伴随着生生死死,这种生生死死有的是我们知道的,有的是我们不知道的,比如说庄子“徐无鬼”篇里讲的两则寓言故事,讲的很明白。一个是管仲病危,他告诉齐桓公不要任用鲍叔牙,不要任用他的生死之交鲍叔牙。

管仲不让齐桓公任用鲍叔牙,是觉得时机未到,是在无形中救了鲍叔牙一命,只是鲍树牙不知道而已。有句话这么说的,有时候我们认为错过了一次机会,实际上是渡过了一劫。

“徐无鬼”篇介绍的另一个寓言故事讲的是文种,文种就是执迷不悟,是一颗唤不醒的灵魂,范蠡告诉他(文种)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还是赶快跑路吧,死神正在降临,跑得越快越好,可是文种不听,最后被吴王赐剑而死。全剧终。庄子说,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到死也没觉醒),不亦大哀乎。

庄子所说的:万物皆出于机,又返于机,是返于自然,返于这种无为。这个“自然”不是我们今天讲的大自然,他是本性具足的,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才是“自然”的本义。

在“德充符”篇庄子说,中央者,中德也;不中者,命也。就是我们都是众矢之的,在这个世界行走,我们都相当于,这个万箭齐发的这个靶心,没有人不受伤的。有的人是形体上的受伤,有的人是心灵上的创伤,总之我们都是在这种枪林弹雨刀光剑影中求得这种九死一生的。

不中者,命也。唯一的一种就是能够顺应天命,顺应自然,能够达到无为的人,这样的人才不会受伤,免乎内外之刑者唯有真人能之,能够摆脱这种内外双重惩罚的,只有达到真人的境界,只有达到这种自然无为的境界,我们要强调的是,这种无为不是石块,不是不作为,这种无为是一种妙道,大鹏鸟做到了无为,它能够从极阴的北冥飞往极阳的南冥。

庄子还说,受命于天尧舜独也正,故能为天下王。尧舜做到了自然,做到了无为,顺应了天命,所以他能够成为天下之王。松柏受命于地,独也正,故能冬夏青青,这个松柏能够顺应自然,能够做到无为,所以它能够做到四季常青。庄子给出了我们个具体的方法,说:循耳目内通,外于心知,鬼神来舍,尧舜之所纽,而况散焉乎?
(抄录视频全文“庄子:敬畏自然,每个人都是九死一生,生命意义在于灵魂全面觉醒”)

https://www.ixigua.com/7032946568240202270?logTag=71dc2bb51c39b79dec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