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不专心
文章来源: 可能成功的P2024-05-15 12:11:04

昨天和几个高中闺蜜聊天,说读书,大家一致的反馈是----难以静下心来。

我自己一直有读书,但发现周遭的纷扰无时无刻包围自己:查手机短信、看Instagram、逛论坛、刷微信朋友圈,偶尔浏览一下微信小视频。哪怕在我很想利用一整块时间来写作的时候,还是难以避免自己东摸摸,西瞅瞅。

好在我不玩短视频,没有微信群(除了闺蜜和高中群),不看什么小红书和抖音,不追剧,这才每天能挤出来一点点阅读时间。

深知这样效率很差,可是改变起来不容易。我平时在iPad上写东西,如今已经把上面可以删除的app全删了,似乎生活也没损失多少。

现代社会,人似乎变得不能/不舍得专心只做一件事。一心多用成了日常:锻炼身体要听书,吃饭要刷手机,如厕要看短视频......这种信息的碎片刺激,对人脑其实有副作用。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焦虑和疲惫。

其实一心二用由来已久,而女性居多。记得小时候妈妈为了挤出时间看专业书籍,是一边洗衣服,一边读书或者背英文单词的。那种multi- tasking和现在这种不专注又不一样。

最为关键的地方是:我们在碎片里得到了多少?又损失了多少?这其中的平衡要把握好。

最让我回头一看害怕的地方是:自己的生命在不知觉间就被那些碎片卷走了。

专注地做一样事情----哪怕那件事并不能直接有所谓的价值产出,对身体和精神都是一种滋养。我自己的体验就是做手工或者是插花、画画写字、写作。投入其中哪怕很短一段时间,都有酣畅淋漓的感觉。

记得有一种学说,讲锻炼身体的最好效果就是专心,连音乐都不听,而是体会自己的呼吸和肌肉运动。

达赖喇嘛说他们寺院的面条很美味,因为自己吃得专心。

今天阳光明媚,踏着露水"活摘生菜',听着鸟儿的歌唱(一种鸟只有清晨才能听见),吃一顿可口的早餐,采一把花,用十分钟插好。一件事一件事地安安静静地做,短短的清晨时光,完完整整都是我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