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政策的败象也是应试教育的恶果
文章来源: 5565172022-04-03 13:46:26

对于最近上海封城呈现的各种乱局,坊间的分析连篇累牍,或指出制度的弊端,或认为是官僚主义作祟,但从文化教育的大背景看,也可以看出长期应试教育的恶劣影响。

应试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分数挂帅,一切以分数为准。中国死板的应试教育模式多年来经常为人诟病,成为阻挠创新的一大障碍,但很少有实例说明这种教育方式切实的危害,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潜移默化,具有长期性和隐蔽性,短时期内不容易被发现。这次上海防疫政策的败笔不啻是应试教育最好的反面教材。

所谓“清零”就是达到核酸检测阳性结果为零,实现分数的最大化。抗击疫情是一个系统工程,衡量成败的标准也不止一个,单纯以检测结果为最重要的标准无非是本末倒置。将表象作为目标,不仅不切实际,而且会造成巨大的次生灾害。对于决策和执行的官员来说,“一刀切”简便易行,不用太顾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也不用多考虑需要采取哪些配套的救治方案和后勤保障,至于社会承受程度和百姓的痛苦,更没有具体的核查指标,结果必然为“懒政”大开方便之门。尽管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口号,“动态清零”,以图降低对绝对数字的依赖,实际上也是换汤不换药,最后的“分数”仍然最重要。

目前中国在台上的各级决策人员毫无疑问都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成为“人民公仆”,考核官员的标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基本上以一成不变的僵硬标准为选贤任能的尺度,与学生争取好分数的心态毫无二致。其实,“动态清零”不如让位给“动态平衡”,兼顾维护社会经济正常的标准,才能避免灾难性的决策。

反观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国家,很多科目都只有“通过”和“不通过”两项,因为考试的题目往往有多种答案,不必以所谓的标准答案评判学习的成效。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高等院校,更不会以单科的分数作为全面衡量学生的标准。

2019年,成都名校网上曾经出现这样的大标题:“应试教育上瘾,一个民族的慢性自杀”。应试教育下的中国式防疫已经造成了不必要的死亡。如果不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今后必然会出现更多与当前防疫政策类似的惨痛后果。

当然,当前的乱象由多种因素造成, 并非仅应试教育一项。与此同时,改革弊端丛生的应试教育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一刀切”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