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中的里程碑(十)忧郁的解剖(图)
文章来源: 歲月沈香2022-05-19 06:03:34

心理学史中的里程碑(十)

《忧郁的解剖》(The Anatomy of Melancholy )

 

去年我写了九篇《心理学史中的里程碑》系列博文,这些文章在文城里的点击率不高。看来读者们对心理学历史知识的了解兴趣不大,为此,我曾一度思考,这个系列要不要继续写下去?最终,我还是决定继续写下去吧,只要有人阅读,说明心理学历史知识就有它存在的价值。

 

当然,我现在也明白了,当初这个系列点击率不高或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的“党”性不强,对“标题党”了解不够。通过跟文城里众多的老“党”员学习之后,我在标题上有所改变,希望这样的改变能有成效。

 

我在这个系列的文章中曾说过,“心理学史是以心理学人物为主线来介绍心理学的发展。”“在哲学和神学的土壤里滋养了数个世纪后,心理学在那些伟大人物的思想影响之下也逐渐得到发展。” 所以,我们通过学习和了解心理学史中的人物,才能掌握他们创立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好的理解心理学,才不会断章取义和曲解心理学。

 

今天,我将简单给大家介绍的是《忧郁的解剖》(The Anatomy of Melancholy )这本巨著和它的作者。

 

《忧郁的解剖》这本巨著早在1621年就首次出版了,作者是英国牛津大学牧师兼学者罗伯特·伯顿(Robert Burton)罗伯特· 伯顿是一个学问渊博而性情古怪的人。他终身留在牛津大学,做导师,做图书馆管理工作。他一生埋首在图书里,从不旅行,从未结婚,只是博览群书乐此不疲,以至于死。他曾经重病缠身,饱受忧郁症的折磨。除了一些早期的诗歌和戏剧之外,他一生都在致力于这本巨著的写作。《忧郁的解剖》是他最出名的一本书,该书自1621年问世以来,在西方畅销不衰,连续出版了六次,这本书曾被评价为心理学的开山之作

 

这部论述忧郁症的专著是伯顿记录自己的忧郁生活,给自身的忧郁做一次全面细致的“解剖”。英国作家和出版商霍尔布鲁克· 杰克逊在该书1932年版的前言里写道:“伯顿坦言他写《忧郁的解剖》是为了排遣自身的忧郁。我们虽无法确知这个法子是否灵验,但可以肯定,300多年来,他的作品已经成了忧郁的“预防剂”。”

 

《忧郁的解剖》自1621年出版后又扩充了五次,多次重版,400年后于2012年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首次发行。该书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德谟克利特二世致读者(他自称是“小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是“原子论”的创始者,是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第二部分:忧郁之成因与症状;(一)何谓忧郁;(二)忧郁的内因;(三)沉迷书本、兼谈学者之苦;(四)忧郁的外因;(五)忧郁之症状。

 

第三部分:忧郁之治疗;(一)闲话空气;(二)锻炼;(三)救治不满与不幸之良方;(四)对治疗忧郁本身。

 

其实,《忧郁的解剖》不是一本单纯的探讨忧郁症的医学教科书,尽管它剖析了忧郁症的成因,用伯顿自己的话说,这是一本极具阅读价值的文学作品。在书中,伯顿用忧郁的笔调剖解了人类的复杂情感,在诙谐幽默的情境中,带领读者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捕捉自己的内心体验。他引用了古今各种至理名言,包罗万象,把整个古代的学问都倾注到了他的书里,然后,又巧妙地将这些大杂烩变成一部条理分明的专著。

 

按照伯顿自己的话,他是写他的繁忙的忧郁,以避免忧郁。我倒认为用这样的方法来化解忧郁是很可行的,也可以理解是“以毒攻毒”吧。

 

据介绍,伯顿的这本书从古到今的崇拜者不乏众多学者名流,比如,伟大的英国学者塞缪尔· 约翰逊曾评论称,这本书是他唯一想一大早起床后阅读的书籍。中国的钱钟书在他的《谈艺录》《管锥编》中引用了《忧郁的解剖》多达数十次,仅次于对莎士比亚、黑格尔和《圣经》的征引。梁实秋在《英国文学史》第一卷中也说《忧郁的解剖》是唯一能引他早起两小时的书。

 

为什么《忧郁的解剖》被认为是心理学开山之作?它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有多大?

 

《忧郁的解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带领我们追溯历史、展望未来。伯顿充分借鉴了古人的学问和智慧,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话,并采用了希波克拉底与盖伦的体液学说,该理论认为忧郁是黑胆汁过多的结果。他还尽最大努力,采用了他所在的年代里能够获得的所有的知识来源,包括哲学、炼金术和文学等。此外,这本书还指向了未来,就像我们现代时期所理解的那样,忧郁被认为是创造力和天才的标志,忧郁看作是心理障碍分类非常重要,而忧郁的性别差异讨论现在也很普遍。

 

即使在今天,这本书依然会激发关于忧郁的本质问题。我们是否要明白“忧郁”(melancholy )是“抑郁”(depression )的旧词?我们是否要懂得,抑郁症只是生理性的,还是必须考虑文化背景在如何塑造我们对情绪的理解和表达中所起到怎样的作用?

 

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抑郁症不减反增,如今几乎成了一种“文明病”,似乎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越发展,患抑郁症的人越多,目前全世界有超过近4亿人有抑郁症。

 

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据世界经济合作即发展组织(OECD)有关报告显示,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的抑郁症发病率至少翻了一倍,因此而导致的自杀率也大幅度增加。就拿今年上海封控这些日子来说吧,虽然我们没有看到具体的数字,但从新闻和网络透露的信息里,我们已经看到了因封控而导致自杀的人也是不计其数。这样的现象太可怕了!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上海人正在或者将要遭受抑郁情绪或抑郁症的折磨。可惜,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个数字,政府也拿不出办法去帮助这些人。

 

今天,台湾新增新冠感染人数破了9万,台湾总感染人数破了100万,预计接下来一周将达到高峰期。台湾防疫政策正在经受着巨大考验!

 

台湾自疫情爆发以来,政府设立了疫情心理咨询专线,电话1925(依旧爱我)安心专线,民众有任何心理问题可随时拨打这个热线电话。

 

另外,台湾卫福部与医师公会和台湾精神病医学会等机构联合共同号召所有医护人员为一般民众提供心理照顾,已经有近80家心理咨询诊所积极参与,并制定了一份“COVID-19 疫情全民身心健康诊疗精神诊所名单”在网上公布。

 

疫情期间,民众的重心往往放在对病毒的防治,心理健康容易忽略,一旦出现心理障碍,其影响将持续到后疫情时代,不可大意!

 

这是罗伯特· 伯顿的画像

 

这是《忧郁的解剖》1638年的卷首插图

 

这是书中的插图

 

这是2012年的《忧郁的解剖》中文版,由金城出版社出版。

 

这幅画《忧郁者》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画家阿尔布雷特· 丢勒的作品(1514年)。该画把忧郁症描绘成艺术家气质的自然属性。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伦勃朗根据《圣经·旧约全书》的记载描绘亚伯拉罕准备把儿子以撒杀掉作献祭。

 

 

 

5/19 写于台北